電信業上雲端 關注客戶養成、傳輸轉移彈性
2013/02/17 12:52 鉅亨網 記者陳俐妏 台北 

數據通訊急速成長,電信業者在傳統通訊業務外,也將聚焦在雲端業務部局,從IDC機房建置,到企業和中小客戶相關服務應用,都積極「上雲端」。相關研究員表示,雖然現在營收貢獻比例低,現在是客戶養成,未來雲端業務將是快速成長區塊,但後續更需加強通訊品質穩定和傳輸轉移的能力,也要重視雲端運算後續的價值應用,而非技術導入而已。

中華電今年持續發展行動業務和固網外,也看好成長力道,包括行動上網、ICT、以及雲端業務,中華電也有與緯創旗下子公司緯穎科技簽訂MOU,打造軟硬體整合之雲端機櫃(Cloud Appliance),共同拓展國內外雲端市場。。遠東集團與遠傳 (4904) 共同投資開發遠東通訊園區(Tpark)以及 Green IDC機房最快第2季開始動工,預估投資約 180 億元。中國聯通訪台交流時,也點到未來雲端運算,物聯網可望有攜手機會。

電信業者積極搶上雲端,是否與原有客戶或是SI系統整合廠商關係有衝突?工研院科技應用與服務研究部經理陳豫德表示,目前來看到客群仍是不同,不過觀察重點將是雲端業務的彈性,以及客戶習慣的養成。

陳豫德分析,未來雲端業務將是快速成長的區塊,但對台灣電業者營收貢獻比例很低,現在談獲利還太早,重點是要慢慢累積客戶使用習慣。雲端服務的效益其實不能只從營收效益來看,因為電信業者與企業和個人客戶有連結後,就能持續提供客戶後續的加持服務、廣告服務,來帶動營收獲利。

陳豫德也分析,雲端數據中心和電信數據中心經營的Knowhow和經營架構其實略有不同,例如:傳統電信業務是以通訊為主,手機或ADSL斷訊重播即可,但雲端機房相關的電子商務,斷線一秒鐘,很多資訊就流失掉因此雲端業務客戶不能容許斷線和品質不穩。相較於既有業者如亞馬遜等能提供穩定不斷訊的服務品質,電信業者切入雲端服務,未來更需較加強通訊品質穩定,和傳輸轉移的能力。

相關業者則說明,資料儲存北部需求佔比約70-80%,在異地備援考量下,IDC數據中心未來可能會往中部地區,從市場供需來看,至去年需求仍大於供給,但這一兩年大量建置下,供需會趨於平衡,而IDC雲端機房也要思考後續人力成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