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記者陳慧菱 台北 2016-01-14 19:50
金管會為推動金融3.0政策,規劃證券期貨市場大數據運用,台灣期貨交易所去(2015)年大數據運用計畫為「台灣期貨市場交易行為大數據分析」,目前已完成,發現期貨市場交易人29歲以下年齡愈低人口愈少,推測未來交易人結構會日趨高齡化。
「台灣期貨市場交易行為大數據分析」以1998年7月至2014年計17年的期貨市場資料,研究分析發現如下:
(一)市場交易人結構分析
1.目前自然人以30~39歲、40~49歲及50~59歲成交量比重較大,分別為26.8%、32.3%及25.2%,20~29歲以下交易人之交易量比重僅6.1%,依內政部公布103年的人口分布圖,30至39歲之人口最多,29歲以下年齡愈低人口愈少,因此推測未來期貨市場之交易人結構會日趨高齡化。
2.每季交易量達1,000口之自然人數持續成長,近5年成長率達96%,交易量未達1,000口之自然人數則成長趨緩,近5年成長率3%。
3.自然人交易量主要來自都會化較高的地區,交易量前三名分別為:台北市、新北市及台中市。
4.期貨商網路下單占經紀業務交易量比重為85.71%。
(二)100年至103年外資占市場交易量比重平均為10.3%,外資在期貨與選擇權商品的交易比重為52%及48%。另近年美系外資躍居為外資最大參與者,其占外資總交易量40%。
(三)從交易量結構分析,陸股ETF期貨延長交易時間符合市場需求;另股票期貨之平均持倉天數較其他期貨商品長,可提供市場參與者一個便利之避險管道。
此外,由於社群媒體普遍使用,期交所建構臉書輿情分析平臺,蒐集及分析社群媒體上有關期貨市場之言論,有助瞭解市場參與者之想法與意見,未來期交所將持續精進平臺功能。
金管會表示,大數據應用之分析發現,以及臉書輿情分析平臺取得網路社群意見,將作為主管機關之政策研訂及制度改革等參考,協助交易所未來在商品開發、市場推廣及各項制度設計,並在不違反個資保護,相關分析資料可提供證券期貨業者業務發展及投資人投資規劃,另為深化大數據運用之成效,證券期貨局已請相關周邊單位持續規劃105年相關大數據運用,以推動證券期貨市場發展。
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
金管會推動金融3.0政策,公布期貨市場交易行為大數據分析,結果顯示,40~49歲的投資人為最熱衷交易期貨的年齡層,成交量占比達32.3%,推測未來期市交易人結構將日趨高齡化。此外,外資近3年在期市的平均交易占比為10.3%,其中又以美系外資占39.8%最高。
由期交所進行的「台灣期貨市場交易行為大數據分析」,以1998年7月至2014年底共17年的期市資料進行研究分析。從市場交易人結構來看,以40~49歲、30~39歲及50~59歲的成交量比重較大,分占32.3%、26.8%、25.2%,20~29歲以下的交易量占比僅6.1%。
證期局副局長王詠心認為,年輕族群在期市的交易量不如40歲以上的壯年族群,應是由於少子化以及經濟能力的因素影響。依據內政部公布的2014年人口分布圖推測,未來期市交易人結構將日趨高齡化。
此外,每季交易量達1000口的自然人數持續成長,近5年成長率達96%,而交易量未達1000口的自然人數成長則趨緩,近5年成長率僅3%。從地域來看,主要來自都會化較高地區,前三名為台北市(27.7%)、新北市(20.9%)及台中市(12.7%),北部地區明顯高於中南部。
分析結果也顯示,外資2012~2014年在期市的平均交易量占比為10.3%,在期貨與選擇權商品的交易比重分為52%及48%。而美系外資近年超越英系外資躍居最大參與者,在外資交易量占比達39.8%,英系外資及港澳系外資則分居二、三名,占比為26.8%、9.1%。
而就交易量結構分析來看,陸股ETF期貨延長交易時間亦符合市場需求,在交易時間自1點45分延長到4點15分後,延長交易時間的交易量約占全日的3成。此外,股票期貨的平均持倉天數為4~14天,較其他期貨商品的1~6天長,可提供市場參與者便利的避險管道。
(時報資訊)
證期市場大數據:外資交易逾90%在權值股、權證投資人偏年輕、自然人為ETF主要投資人
(105/01/07 08:33:11)
|
金管會對「推動證券期貨市場大數據運用」之說明 金管會為推動金融3.0政策,規劃證券期貨市場大數據運用,證交所104年大數據運用計畫為「投資人交易股票行為分析」與「投資人交易權證/ETF行為分析」2項,目前已完成,以下說明相關研究發現。 「投資人交易股票行為分析」大數據運用,以99年至104年上半年度,共1,358個交易日的資料,研究分析發現如下: (一)市場交易人結構分析 「投資人交易權證行為分析」大數據運用,以99年1月至104年9月,共計1,421個交易日資料,研究分析發現如下: (一)市場交易人結構分析 「投資人交易ETF行為分析」大數據運用,以99年至104年上半年共1,358個交易日資料,研究分析發現如下: 前述大數據應用之分析發現,將作為主管機關之政策研訂及制度改革等參考,協助交易所未來在商品開發、市場推廣及各項制度設計,並在不違反個資保護,相關分析資料可提供證券期貨業者業務發展及投資人投資規劃,此外,為深化大數據運用之成效,證券期貨局已請相關周邊單位持續規劃105年相關大數據運用,以推動證券期貨市場發展。(資料來源: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 |
2016年01月06日
【廖珮君╱台北報導】據金管會首度揭密,一份投資人交易行為的投資大數據顯示,年輕人愛玩「以小博大」的權證;台股多靠50歲以上的老股民撐起一片天,分析更發現,在課徵補充保費、股票可扣抵稅額減半等上路後,從2013年起,股民掀起棄權息潮,2014年達1200億元淨賣超高峰。
據證交所資料顯示,過去5年來,股票在除權息前10天,股民都呈現淨賣超,即棄權息,並在2013年時,淨賣超金額跳增到900億元,2014年更達到1200億元的高點,比2011年300億元低點、跳增4倍。
2013年起棄權息潮
金管會官員分析,股民棄權息的因素很多,如過去股票不填息的機率大、課補充保費、可扣抵稅額減半、甚至是股利所得須併入綜所稅、最高課45%稅率等一些國內外或心理因素,很難歸咎單一原因。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日前也說,國外股利所得都採分離課稅,台灣股利所得卻得併入綜所稅,認為未來有進一步檢討的空間;據了解,金管會委託台大、針對台股交易成本的研究方案,出爐後也會提給財政部做參考。
金管會2015年推動12項大數據分析,其中證交所蒐集2010~2015年共5年交易資料作分析,若以投資偏好年齡層來看,玩權證的投資人最年輕,平均41.46歲;其次是投資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平均約46歲;股民最老,平均48歲。
官員說,這類的大數據資料分析,對業者來說,可了解交易人偏好、有助未來開發新商品或新業務的參考;對投資人而言,則可了解自己的投資風險屬性。
相關人士解釋,因權證屬衍生性商品、連結標的多、發行條件各異,又具有「以小博大」的精神,自然吸引願冒風險、手頭資金少的年輕人搶進,這類商品也較不吸引老人進場。
權證31~40歲為主力
權證市場中,以31~40歲為主力,成交金額佔比達5成,其次才是41~50歲(約佔25%);研究更發現,9成的權證投資人,最愛透過網路和電子專線下單。
台股則是靠41~60歲的老股民撐起一片天,成交金額合計佔比達58.1%,其中又以51~60歲佔3成最多,30歲以下的新鮮人最不愛買股票、只佔5%,也似乎應證年輕人手上資金少、台股波動度低、難從中獲利的特性。
至於投資ETF中,2015年則以41~60歲年齡層最大,成交佔比達57%,投資人對新類型商品接受度和參與率較其他投資人高,近期投資人交易也偏好國外ETF(如陸股ETF)和槓反ETF。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