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11-27

中鋼表示,國內鋼鐵業受貿易戰的影響比較複雜,有衝擊、也有受惠。例如中國遭美制裁,國內業者接獲不少轉單;但中國鋼品內需降溫,轉而倒貨東協市場,拉低當地鋼價,進而影響國際行情。

今年初美國先祭出三○一及二三二條款,課徵鋼鋁稅,國內鋼廠首當其衝。台灣銷美產品雖要課徵二十五%的稅,但因許多鋼品被美擋在門外,造成當地鋼價大漲,台灣外銷美國品項如鋼管,被課稅後還有賺頭。

至於貿易戰正式開打後,中國的家電、汽車零組件、螺絲螺帽等銷美都要被課稅,一部分訂單也轉向台灣鋼廠,中鋼近期就接到一家汽車零組件業者的轉單。

中鋼指出,美中貿易戰產生各種多空變因,目前對國內鋼鐵業的衝擊還算有限,「需求仍在,只是國際行情稍有下跌。這波鋼價向下是長期趨勢或短期現象,還要再觀察。」

(記者羅倩宜)

 

美國六月中首波對中國五百億美元進口商品課徵二十五%關稅,就包含汽車零組件。業者指出,若是供應原廠的OEM(委託製造)、ODM(委託設計製造)或OES(委託售後件)零件,如塑件、鈑件等大型零件,因運輸與配送問題,都得接近整車廠,且多是做中國車廠生意,影響不大;但若是AM(售後零件)或小型扣件,因台廠品質佳,可望有轉單效應。

 

某OEM扣件廠就透露,已接到某美系品牌的轉單;另一家AM大廠也說,某家大型H開頭的AM零件採購商,原來多從中國採購,現在也轉向採購台灣AM零件,雖然品質好、價格較高,但在貿易戰後,台製零件已經變便宜了!

 

不過,仍有在中國設廠並銷美國的業者思考重新布局,因應變局;另,部分產業鏈完整的東南亞國家,也可能成為競爭對手。

 

(記者林菁樺)

 

美中貿易戰持續,美國宣布對中國製自行車加徵十%、電動自行車加徵二十五%關稅;自行車大廠巨大董事長杜綉珍表示,十一月起已將中國部分產能拉回台灣,估計拉回的產能一年規模達三十億元。

 

巨大中國昆山廠在二○二○年以前,是中國唯一外銷歐洲零傾銷稅的工廠,生產的自行車主攻歐盟市場,兩岸產能調整對集團營收不會有影響。

 

美利達董事長曾崧柱也指出,中國廠銷往美國的自行車僅占集團營收比重二%至三%,約四至五億元規模,該公司已和美國客戶協調好,今年第四季開始的訂單轉回台灣廠生產;預估十一月起至明年三月,另將中國約五萬台的高階自行車訂單轉回台灣生產。不過,台灣缺工問題嚴重,中低階訂單移回台灣利潤微薄,因此只能放棄或以委外生產方式進行調配。

 

(記者楊雅民)

 

因應美中貿易戰可能成為中長期抗戰,NB代工五大天王早已上緊發條思考因應之道。其中,廣達、英業達已陸續將伺服器轉回台灣組裝,廣達十一月更砸下四十二.八億元買下林口總部旁的土地擴廠;仁寶正在規劃重啟越南廠區;緯創不排除重返菲律賓蘇比克灣;和碩則考慮前往東南亞設廠。

 

不過,因為美國是否將所有中國進口商品都納入關稅清單仍充滿不確定性,重新設廠的資本支出龐大,多數業者仍不敢有太大動作。

 

決定在台擴廠的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則認為,陸續與客戶協調把高階產品移回台灣做,成本稍高,但客戶願意加價,與其在東南亞設廠,廣達更希望在台灣、美國等先進國家設廠。

 

另有業者指出,回台得面對五缺(缺電、缺水、缺工、缺地、缺人才)問題,若無法有效解決,還是會尋找其他國家做為因應。

 

(記者卓怡君)

 

工具機公會指出,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機械設備及汽車市場,汽車業又占工具機用量的四十五%,當貿易戰衝擊中國內需,今年車市恐出現近三十年來首度衰退;且中國占我國工具機出口比重逾三成,今年下半年工具機出口已明顯減速,上半年成長兩成,如今全年恐僅年增八%到十%。

不過,其他市場今年都有明顯成長,例如第二大的美國,因鼓勵製造業回流,更多廠商添購設備,今年前十月我國對美輸出工具機年增三十二%,土耳其、印度、泰國等市場表現也不錯,約年增十五%到五十%。

公會表示,在貿易戰細項沒有底定前,業者還沒決定產線怎麼搬遷,自然也使得工具機需求暫時降溫;一旦川普的關稅細項出爐,汽車、電子等關稅若有轉圜餘地,則目前暫時凍結的資本支出可能又會出現,或可期待訂單突然升溫。

(記者羅倩宜)

 

美中貿易戰越戰越烈,但網通產品在目前的美國對中國課稅清單中,尚未被課徵高額關稅;不過,國際網通品牌廠仍陸續轉單給台灣廠商,而台廠也順勢回流,或是轉到東南亞擴充生產線、買廠設廠等,以避開中國逐漸墊高的人力成本。有網通廠商直言,是川普救了台灣網通廠!

過去中國網通品牌廠以低價搶市場,造成與台廠友好的歐美網通品牌廠市佔率節節敗退,因而減少對台廠的下單量;也有部分歐美品牌廠在成本考量下,轉單給中國代工廠,導致台廠訂單量下滑。

美中貿易戰開打後,在價格競爭壓力減緩之下,歐美品牌廠再度恢復生機,不僅增加對台灣廠商的下單量,也將原本給中廠的訂單轉給台廠。業者認為,雖然就製造成本而言,東南亞低於中國、中國低於台灣,但整體來說,美中貿易戰對台廠是利大於弊。(記者王憶紅)

 

美中貿易戰開打,監視器等安控產品被列入課稅清單,且中國最大的監控系統製造商海康威視,恐因其監視設備被廣泛使用於中國新疆的「再教育營」,遭美國列入出口管制名單,歐美業者開始轉向台灣尋求新代工合作對象;晶睿通訊董事長陳文昌說,台灣同業近來多忙於接待這些潛在新客戶,一旦開始轉單,應該就回不去中國了。

陳文昌表示,美國國防授權法通過後,目前美國的標案中,包括金融、通訊、政府代管企業、涉及關鍵基礎設施等與政府配合的標案,都禁止使用中國的產品,台灣正面看待轉單效應,且看來氛圍持續擴散。

也有業者說,雖然少了中國對手,但還是有南韓及歐、美等其他國家競爭對手,且同業間近來也傳出,有中國業者來台尋找合作廠商、代工生產,來避掉高額關稅,繼續出口美國市場。

(記者陳炳宏)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近年來中國半導體業者在海外併購頻遭阻擋,因此透過高薪、住房、教育補貼等措施延攬台灣人才,甚至與台廠合作,以轉移先進晶片技術,但這種關係已引發美國關切;美國前陣子對中國重點扶植的半導體製造商福建晉華及合作的台灣聯電開鍘,目的就是殺雞儆猴,兩岸半導體廠「一家親」,恐成為美中貿易戰升溫下的祭品。

台北智理管理顧問公司經理林裕軒預估,今年已有超過三百名台灣高級工程師跳槽中國晶片製造商;而自中國在二○一四年建立規模二二○億美元的大基金發展半導體業以來,已吸引近千名台灣半導體工程師加入中國廠商。

芯恩(青島)積體電路的一位高階主管表示,在公司近期招募的一二○名工程師中,三分之一來自台灣,「我們並不缺錢、缺的是人才,台灣工程師最有經驗,能幫助我們培養本地人才,從台灣招聘工程師的行動將繼續加強」。

但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兩岸半導體人才、技術交流日益密切,已引發美國側目。美國商務部十月底將福建晉華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司法部隨後控告福建晉華和合作夥伴聯電共謀竊取美光的商業機密;事發後,聯電終於終止與福建晉華的研發合作。

盛博香港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半導體分析師Mark Li表示,隨著美中緊張關係升溫,台灣科技廠商必須仔細評估自己的處境和供應鏈安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