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獅康下櫃給台灣生技股的啟示
2020-08-11
作者: 饒秀珍
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台灣生技股市值飆破兆元台幣;不過,7月9日合一長黑之後連續6天大跌,讓市場投資人信心鬆動。7月16日,亞獅康宣布自櫃買下櫃,更是嚇壞了原本極度樂觀的生技投資人,導致隔天超過20檔的生技強勢股全面跌停。雖然7月底合一和中天跌深反彈,但很顯然生技股的股價已經各走各的路了。
掛牌放利多 上櫃卻很落漆
面對連續重挫下的生技股,投資人如何趨吉避凶?其實亞獅康淨值劇減、股價重挫,最終從台股下櫃是有跡可循的,可作為未來投資參考。
亞獅康善於不花錢就能將產品授權進來研發,上櫃前更以零授權金引進施貴寶的ASLAN-002,並在完成1期臨床試驗後,以1000萬美元加上5000萬美元里程金授權回給施貴寶。這樣的授權能耐讓台灣投資人驚豔。同時,亞獅康從上櫃前就有包括膽管癌2線治療與胃癌1線治療兩項進入樞紐試驗,這些都讓投資人對公司充滿信心。
此外,亞獅康還宣稱主力Varlitinib (ASLAN-001)是「同級首見」具有優勢,同時已經有超過300名病患參與試驗,在膽管癌、胃癌、乳癌和大腸直腸癌「皆有效用」,且「耐受性良好」的表現,讓投資人認為臨床試驗成功機會很大。亞獅康2017年6月1日以每股68.92元掛牌,吸引了7萬多人參加申購,超額認購近30倍。不過,上櫃股價最高只到59.8元,收盤52.2元,跌幅高達15%,顯然有低成本的早期投資人不計價殺出,令市場大感意外。
之後,雖然公司也參加ASCO(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和ESMO(歐洲腫瘤學學會)等國際會議發表數據,但投資人經歷浩鼎事件後,對ASCO發布數據的興奮感頓減,同時亞獅康公布的數據非常「片面」,根本無法了解臨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不到幾個交易日,亞獅康股價就跌破承銷價的7成。
為了挽救頹勢,公司宣布與大廠Array簽訂Varlitinib用於膽道癌、胃癌、乳癌與大腸直腸癌治療的合約修改,因為先前研發的產品只有開發的權利竟然沒有商業化權利。這樣出乎意料的合約修改也是嚇人,也就是公司燒錢進行臨床試驗的產品,竟然沒有商品化的權利?
砸錢拿授權 不敵臨床失敗
2018年1月,亞獅康執行長傅勇出面說明:「Varlitinib在執行之試驗數據皆被證明其有效性,所以決定向Array取得商業化權利」,簽約時即支付1200萬元及未來12個月內支付最高1200萬美元相當7億多元台幣之簽約金,並視未來藥物開發與商品化進度,分別支付最高3000萬美元及7500萬美元之里程金和銷售分潤等。這樣的說明似乎也安撫投資人,公司花大錢引進的研發成功機率很高。
花大錢取得商品化授權後的1年,亞獅康2019年1月2日宣布Varlitinib 2線膽道癌全球性樞紐試驗TreeTopp超前收案,激勵股價大漲。但是就在幾天後的1月13日,公司卻宣布胃癌1線治療2期臨床試驗未達標,股價應聲大跌。但是,營運長Mark McHale信心喊話:「1線胃癌的治療本來就是極大的挑戰,但Varlitinib 的優勢在對於泛HER家族的強效抑制,具有HER家族高表現特性的膽道癌上有機會展現療效。」
但噩耗接踵而來,亞獅康宣稱有信心的Varlitinib在膽道癌2線治療,11月11日卻宣布臨床試驗未達標。這次股價就不留情地連吞7根跌停,股價跌至3.86元;連續兩個關鍵臨床試驗都失敗,股價終究難以挽回頹勢。
執行長傅勇轉而表示,公司將聚焦在治療異位性皮膚炎ASLAN-004的研發。該產品也是亞獅康在2019年5月31日從CSL授權進來,之後公司公布3名受試者數據正面,雖然又是很片面的數據且樣本少得很,但投資人似乎忘了過去只給片面數據的教訓,投資人還是追漲。
疫情排擠 其他試驗受影響
亞獅康來台灣上櫃前已經募集的1億美元,上櫃和美國ADR以及借款負債等也募集了近1億美元,以今年第2季財報帳上現金4億元台幣來看,亞獅康從成立到現在燒了50幾億元。但根據2020年5月的簡報,研發上只剩下治療異位性皮膚炎一期、氣喘臨床前的ASLAN-004、治療血癌ASLAN-003,以及還在臨床前的芳香烴受體拮抗劑,都是還在非常早期的階段。
亞獅康當初浩浩蕩蕩地引進大廠授權,也授權給施貴寶這樣的一級大廠,並在知名的國際會議發表各式臨床數據,同時創下台灣生技公司成功在美國發行ADR的紀錄,但仍不敵兩個樞紐臨床試驗的失敗,最後以下櫃黯然離開台灣市場,這對投資人來說,是一個活生生必須記取的案例。
亞獅康的股價被高估還是低估?其實台灣不少公司的臨床試驗很早期,但股價也高高掛,同時還不斷喊授權、授權,其中又有多少虛實。與此同時,7月生技股重挫下,台灣投資人要如何評估新藥公司和先前熱翻天的檢測公司的投資價值?
新藥公司需要取得樞紐臨床試驗的數據,才有可能取得藥證、上市和產生營收,或是完成重要臨床試驗才可能展開授權。但在武漢肺炎疫情嚴峻之下,全球臨床試驗都面臨暫停或終止的窘境。來自ClinicalTrials.gov的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5月底已有3000多項試驗關閉。雖然6月暫停的臨床試驗有恢復的跡象,但現在考驗是秋冬疫情是否加重臨床試驗病患招募的困難。
根據統計,美國60%和歐洲86%的醫療機構在收納臨床試驗病患的速度減緩,原因主要是封城、醫院病床保留給武漢肺炎病患、缺乏臨床研究人員、癌症治療的繁複性,以及做病患試驗病患必須回到醫院抽血或接受儀器檢測,更不用說有緊急狀況如何及時搶救,同時還有藥物運送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影響數據的收集。
暫停的臨床試驗,未來需要一段時間才可能恢復,但有些試驗可能就此結束了。這將嚴重影響生技公司未來預期的營收,也迫使很多大廠不得搶入武漢肺炎疫苗或是藥物治療的研發。
台灣新藥公司癌症或其他疾病的臨床試驗,恐怕一樣會受疫情影響收案,國鼎和合一的法說都表達了這樣的憂慮。反而轉向武漢肺炎臨床試驗的公司更有機會,如生華科、逸達、藥華藥和國鼎;不過,這些公司還是要面臨國際病患的招募競爭。若公司的研發有國際知名研究機構加持,對招募病患會比較順暢,這些公司未來收案的速度是觀察重點。
其實,還可以注意非武漢肺炎但已經完成樞紐性的臨床試驗,因為收案已經完成,沒有疫情影響的問題。譬如,杏國新藥SB05PC已經完成3期2線胰臟癌臨床試驗收案,很快將進行期中分析及進一步全球授權;友華與合作夥伴美國藥廠CEL-SCI也完成全球最大頭頸癌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新藥Multikine的3期臨床試驗,未來幾個月可望宣布數據,並申請上市;逸達也宣布前列腺癌緩試針劑FP-001再度遞送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申請藥證,同時去年暫停的美國授權和中國授權也有望重新啟動;太景抗生素新藥太捷信中國藥證申請也進入最後審查階段;此外流感抗病毒新藥TG-1000的授權也受市場關注;藥華藥的P1101美國PV藥證申請可免臨床試驗,是否明年有機會取得藥證也可以追蹤;生物相似藥大廠泰福的藥證也正在FDA審核中。
快篩檢測雖夯 營收須留意
此外,中研院和國衛院授權予檢測公司的病原病毒和抗體快篩,什麼時候取得認證上市備受注意。至於PCR檢測機器和試劑的需求大增下,各檢測公司就是要比認證和銷售,基亞集團一舉拿下歐美台認證,瑞基拿到歐台認證也正等待查廠和英國銷售審核以及美國EUA(緊急使用授權)認證,普生取得歐台認證。中研院的快篩也授權給寶齡富錦、普生、泰博等公司,但這些公司也都須先經檢體驗證再申請各國的緊急使用核准。檢測公司須有認證作為產品品質和銷售競爭力的保證,再來投資人就是檢視營收和獲利,如果無法拿出令人滿意的營收獲利,股價飆高後就須注意。
這個階段,投資人買進生技股,要注意「題材性」帶動股價齊漲的態勢已結束,未來公司必須實實在在拿出「成績單」─完整數據、藥證通過、實在有收錢的授權,以及產品上市後的營收和獲利,才是最可靠的投資保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