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他們靠代工成衣,每年讓員工領13個月獎金!


文/呂國禎、萬年生

新北市五股工業區、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不起眼大樓裡,竟藏著瑞典H&M、西班牙Zara、美國A&F、日系「快時尚」等品牌設計的秘密。

原來,台灣股市的紡織股王、股后,竟然就藏身在這樣的地方;論股價,位於五股的儒鴻是位於竹科台積電的2倍、鴻海的3倍;而位於中山北路的聚陽股價,則跟宏達電在伯仲之間。

代工成衣,竟年領13個月獎金

10年來,這兩個地方分別了誕生30個億萬、百個千萬富翁,連10年平均年領13個月獎金。

它們做的是成衣代工,一個成熟又古老的行業,在台灣不是倒閉就是外移,從中國、東南亞、非洲、中南美到處逐水草而居,這樣的行業還能生存而且高獲利?

走進聚陽老舊的辦公大樓,一群年輕人正在接單談生意,他們有一半是海內外碩士,三分之一來自美國紐約最頂尖的流行設計學院FIT、帕森設計學院。他們的工作桌上擺著A&F、Simply Vera Vera Wang、GAP、Old Navy、與珍妮佛‧羅培茲等品牌衣服。

這些衣服是歐美設計拿來台灣找代工?還是眼前這群FIT、帕森畢業的台灣年輕人設計出來的?答案是後者。原來,台灣正在變形,變成快時尚設計中心。

毛利率逾20%,遠勝電子代工業

他們創造出台灣的新價值與競爭力,比起電子代工業是「茅山道士」(諧音指毛利率3%或4%),甚至是毛大毛二(毛利率1%至2%),但他們毛利率可以超過兩成;一樣是代工,卻有很大的不同。

因為台灣不僅有設計,還能提供布料研發、快速製造與上市的服務。

一塊布研發20年 全球瑜伽服龍頭非他不可

2000年,剛剛在加拿大新創的Lululemon,因瑜伽服彈性布料需求,首度敲門儒鴻;第一筆訂單才不到14萬美元,兩人開始合作,Lululemon只要有新概念想法,儒鴻馬上就開發新產品。

其間,Lululemon換了四任執行長,也曾經想換掉儒鴻的布,但全球走一遭之後,才發現只有台灣企業願意為它量身訂做、開發布種。

這是一種打深、做遠的企圖心。當儒鴻年營收不到10億元的時候,卻花上億元買各種檢驗機台,建構自己的檢驗中心,因不同客戶有不同的設備要求。

加上一座超過80人、有上百台車縫機的全台最大打樣中心,客戶早上九點前講需求,當天下班前就能趕出樣品,用速度綁住客戶。甚至,為了全力供應Lululemon這樣的客戶,儒鴻往上整合,又去要求上游供應商獨家供應特殊材料,一次開發少則一年,多則五年以上。


不迷信品牌,靠設計變客戶「手腳」

另一方面,聚陽曾經大剌剌的在台北東區開旗艦店推自有品牌。品牌燒錢,店租光一個據點,每月就要燒掉100萬元,加上裝潢、人員與維護費用,一年2000萬元跑不掉。

於是,聚陽砍了自創品牌,反而投入了更大的資源在研發與設計。10年過去,聚陽成立了設計研發中心,但這一次,它重新招募來自國際知名設計學府的全新25人設計新血。

「我們的價值不是只做製造,其實是深入到客戶那一方,」周理平認為,只要銷售、製造結合,聚陽變成客人延伸的「手腳」、「四肢」,就不太可能被切掉,「我們跟中國、孟加拉工廠不一樣,它很便宜,但什麼事情都不能幫你做。」

台灣成了全球快時尚的關鍵贏家。儒鴻、聚陽的突圍,證明了高度成熟的市場上,台灣設計,是全球製造的新競爭力。

 



原文網址: 商業周刊/他們靠代工成衣,每年讓員工領13個月獎金! | ETtoday財經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731/249264.htm#ixzz2asyCNDpM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