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病「忌」亂投醫:全國經濟會議應召開了
國民黨拿回執政權五年多來,一開始就遇到金融海嘯,可謂生不逢辰,當時的劉兆玄內閣雖然被外界調侃為「千歲內閣」,卻能把局面穩住,相對於其他國家,成績至少可說是中上。劉兆玄內閣因莫拉克風災「反應遲緩」而下台,其後的吳敦義內閣、陳冲內閣、江宜樺內閣,初上任時國人無不寄予厚望,希望能將台灣經濟往上拉拔。然而,五年多換了4個閣揆,卻讓國人的實質薪資倒退到16年前的水準,而且經濟成長率連續兩年陷於「保一」與「保二」的困境。其實各內閣在任期中,都提出改善經濟方案,甚至洋洋灑灑,計畫項目「族繁不及備載」,讓人看得眼花撩亂。不禁讓人懷疑,這些計畫到底是經過「望、聞、問、切」後開出的處方,還是「病急亂投醫」找來的偏方?
歷任內閣中,劉內閣一方面任期不長,另一方面閣員多屬光做不說或做多說少,少聽到有計畫或宣示,但也因而被評為與外界溝通不良。隨後幾任內閣積極任事,敏於溝通,提出洋洋灑灑的方案或宣示。信手拈來可找到的方案包括:「加強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方案」、「經濟景氣因應方案」、「強化工業基礎技術發展方案」、「經濟動能推升方案」、「縮短學訓考用落差方案」、「協助青年就業接軌方案」、「智慧型手持裝置產業發展策略及行動方案」、「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方案」、「台灣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以及「振興股市方案」、「年金改革方案」等。
前述方案裡還有子計畫,如「發展具兩岸特色之金融業務計畫」、「101出口龍騰計畫」(內含金龍、擒龍、飛龍、E龍、遊龍、巨龍等專案)等。另外也還有像「三業四化五亮點」這類說不上是子計畫的推動策略。立委盧秀燕曾抽考教育部長蔣偉寧和青輔會前主委陳以真,有關「經濟動能推升方案」「三業四化」的意義,2位閣員都答得結結巴巴。其實「三業四化」標準答案是「製造業服務化、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傳統產業特色化」,五亮點是指智慧生活、製作中心(工具機)、低溫物流、資訊服務、創新時尚紡織等五大「亮點」產業;另外還有「推動產業多元創新」、「促進輸出拓展市場」、「強化產業人才培訓」、「促進投資推動建設」、「精進各級政府效能」五大策略。這是陳冲內閣時的重要施政規畫,認為可讓台灣產業脫胎換骨;如此重要的規畫,到底仍默然進行,還是因「人存政舉、人亡政息」,以致這些方案都歸檔存查了。
至於施政方針或宣示,也多如過江之鯽。有一陣子「黃金十年國家願景」是府院共同朗朗上口的施政方針,其中還包含「活力經濟、公義社會、廉能政府、優質文教、永續環境、全面建設、和平兩岸,友善國際」等內外兼顧、面面俱到的內容;如今「春風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往事只成回憶。至於在產業政策上也提過「六大新興產業」、「四大智慧型產業」及「十大重點服務業」等施政宏圖,到如今有多少閣員還能說出「六大新興產業」、「四大智慧型產業」及「十大重點服務業」的內容。凡此曾經熱熱鬧鬧、風風光光的宣示,是否仍在進行,進行的成果如何,都應該讓納稅人知道,否則原本已經是「悶」經濟的社會氛圍,更將成為媒體所嘲諷「矇」經濟的社會現象。
江宜樺內閣成立之後,則大力鼓吹「自由經濟示範區」。為了顯示「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規模宏大,執意納入金融業,甚至要求以台幣計價、連結台幣匯率、利率的商品都開放;為了讓「自由經濟示範區」廠商進駐,又祭起租稅減免的舊招。「自由經濟示範區」突然成了挽救或振興台灣經濟的唯一處方。看到經建會主委管中閔舌戰群雄,發現這位以計量經濟學為專長的知名學者,轉入政壇竟也轉化成為經濟發展學大師。他在計量經濟學領域聲望崇隆,轉為經濟發展規畫大師則常常「順了姑情逆嫂意」,多虧他意志堅定、辯才無礙,橫眉冷對千夫指,才能面對各方批判。
這5年多來,台灣經濟經過歷屆內閣診治,彷彿同一個病人,遇到不同醫生,診斷出的病因與病情都不一樣,提出的藥方也大不相同。有的給複方藥劑,提供形形色色的藥片、藥粒,例如陳內閣時代,方案計畫多到令人眼花撩亂;如今在江內閣的經濟大師規畫下,彷彿只要服下「自由經濟示範區」這顆萬靈丹,台灣經濟就能起死回生。凡此顯示馬政府歷任內閣閣員的學識水準固然為一時之選,但對於經濟實務似乎各執己見,才會有經濟處方大不相同的現象。如今台灣經濟力量日益弱化,成為國人共同憂心的課題,但為了不至「病急亂投醫」,我們建議行政院應該儘速籌劃召開「全國經濟會議」,邀集產、官、學各界齊聚一堂,針對經濟現象與解決當前困境的經濟政策集思廣益,「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也許這才是真正為台灣經濟找出路的最有效方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