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前言:車站、夜市、熱炒店甚至KTV,常見身障人士推銷口香糖等商品,這些商品價格略貴,不少民眾基於愛心大方認購。本報調查發現,有人集合身障者仿公司組織,批貨給他們販售。 這種現象是愛心被利用,還是這些身障人士認為,這是他們找回尊嚴自力更生的方式。本報記者貼身採訪,帶領讀者一窺這灰色地帶的面紗。 「大哥可不可以幫幫忙?」下午三點,行動不便的朱國榮,在板橋車站兜售一包一百元愛心商品;但天氣不好沒什麼人潮,只賣了三包,決定先回家休息,晚上再去熱炒店碰運氣。 「陳老闆」接送 所得55分帳 朱是小兒麻痺患者,他口中的「家」是間鐵皮工廠裡的一間兩坪房間,廠內共有十五間臨時隔出的這種房間,其他房客全都是身障者。他們每天由「陳老闆」接送到各地賣愛心商品,所得五五分帳。 民眾常在街頭看到坐輪椅兜售愛心商品的身障者,有人說他們幕後有集團操控,但行政部門很少了解這塊,法令也屬灰色地帶,讓人看不清楚全貌。本報記者昨跟著朱「回家」,試著了解真相。 「家」是鐵皮工廠 隔成15間 朱住的鐵皮屋,在新北市板橋區浮洲大觀路偏巷內,由陳老闆承租,陳用木板隔成十五間房,房客們說,他們都是陳老闆的朋友,「因緣際會」到陳老闆的「公司上班」。 所謂上班,是由陳老闆批了棉花棒、口香糖、原子筆、衛生紙等商品後,由他們上街銷售,陳老闆開車接送他們上下班,最遠到士林、師大夜市或西門町。 朱表示,每人下班回家後,向陳老闆點交商品,雙方五五分帳;但像他以電動輪椅代步,有時可自行往返上班地,不用老闆接送,當天所得可分回六成。 下班看電視、聊天「很溫馨」 陳老闆也是身障者,他說每天總收入約三萬元,他收取一半,作為批貨、租屋處水電費等資金,他們是個大家庭,家庭成員多是單身,大家彼此依賴,下班後一起看電視、聊天,「很溫馨」。 身障陳老闆:外界常誤解我們 「外界常常誤解我們。」陳老闆說,有人用集團、組織等名詞形容他們「很難聽」。他絕無控制或利用身障者,大家都是以口頭達成協議,絕無畫押簽契約。 「不會要求一定要出門工作 」 大家可自由進出宿舍,上下班時間也都由自己決定,不會要求一定要出門工作,還提醒大家最好每周休息一天,不要太累。 陳老闆說,七年前經商失敗才改作這行,起初一個人坐輪椅兜售,後來慢慢認識同行,常聚在一起,就這樣一個介紹一個,成為這樣的「大家庭」。 |
|
||
五十一歲的陳老闆是低收入戶,被檢舉名下有三輛車、用名牌手機,公所查訪時,驚見他在舊廠房隔出十五個房間,才讓這家扶助身障者的「公司」曝光。他透露,像他這樣的「公司」,新北市約有十家,自己的規模可能最大。 陳老闆說,被檢舉後,新北市府社會局、公所都來查他,要他提供收入證明、出貨明細,都被他拒絕,社會局最後以不配合調查,中止他低收入戶資格。 陳老闆表示,平時他除批發給身障者販賣的物品外,也在街頭賣刮刮樂;他承租當地的違章紡織工廠,改成一間間宿舍,早晚派車接送身障者到街頭定點「上下班」,雖不收房租,但所有收入對半分。 陳老闆透露,新北市像他這樣的「公司」約有十家,全都在各捷運站周邊販售,但彼此不會排擠,彼此良性競爭。他說,在這十家中,自己可能是「最大家」。 |
|
||
陳姓男子批大量口香糖給身障者,並帶到定點兜售,事後五五拆帳,新北市勞工局表示,這已經構成勞雇關係,陳須依勞基法等法規,提供這些身障勞工應有的保障。 勞工局長謝政達表示,陳老闆對外稱與這十五位身障者是「好朋友」,彼此像個大家庭,但是,他除提供口香糖的貨源給身障者,還帶著他們去販售,這樣的行為有從屬性,也就是「勞雇關係」。 謝政達表示,陳和身障者以「五五拆帳」方式互動,既不能稱合夥人也不是承攬人。 但是,勞工局認為,只要勞雇關係成立,勞工該有的保障,陳都要替這群身障者做到。 依勞保條例,五人以上就得強制納保;若沒有投保,將依照勞保條例第七十二條,以勞方薪資的四倍償還,同時也涉及勞退條例。 新北市社會局表示,重點在這群身障者有無被不當對待或是被剝削,社會局會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