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笨蛋!台股的問題在「稅」

金管會喊降融資利率救台股,市場人士嘲諷指出,政府團隊救市難道「嘸步」了嗎?竟然想到用降融資利率方式來吸引投資人進場,試想,投資人會因融資利率降個1~2碼而冒套牢的風險嗎?另,政府道德勸說要上市櫃公司啟動庫藏股,展開自救行動,但對股市的激勵作用相當有限。

市場指向,政府為何不去考量調降證交稅,抑或取消證所稅的政策呢?經濟火車頭的資本市場疲弱不振,消費動力一定大受波及,這是簡易經濟學裡環環相扣的關係,難道政府高層不知其中道理,百姓的痛苦指數會一直攀高,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台北東區楊姓大戶表示,這幾天歐美亞股市大漲,但台股還是照跌不誤,這代表台股的投資信心出問題,而造成投資信心的崩跌,除了先前的歐債風暴外患外,國內因政府復徵證所稅這個大怪獸,導致所有中實戶與大戶不敢進場,這個隱形大殺手若不除,政府再推一大堆的利多政策,恐怕也無濟於事;或許調降證交稅對台股短線有激勵作用。

股市散戶代言人阿土伯上午抱怨,台股從政府決定復徵證所稅後,就註定走進蕭條的死谷裡,這在郭婉容當部長時就曾發生過,而目前台股奄奄一息吊著點滴,政府卻要用降融資利率方式來鼓舞投資人進場,來刺激市場交易量,這是他最反對的事,投資人用融資管道來擴大信用交易,萬一股市崩跌,財產都會賠葬在股海裡,有多少財力,做多少股票,用現股賣,就沒有融資斷頭風險,政府官員頭腦壞掉了。

此外,政府鼓勵上市櫃公司啟動庫藏股機制,用流動現金去買自家股票護盤,但萬一未來景氣變壞,公司現金流量變少了,以前就有公司因此而跳票。一家上市公司老闆說,政府要加稅,動到資本市場來,把資本市場搞得亂糟糟,解鈴還是得靠繫鈴人,政府高層不想去認清現實,只好全民來埋單,最讓外人稱羨的「台灣軟實力」已一年不如一年了。

 

 

【2012/10/19 聯合晚報】



閱讀秘書/資券互抵與現股當沖

資券互抵是指投資人若有開設信用交易戶頭,對於列為信用交易的股票,可以當日融資買進(融券賣出)後,再作當日融券賣出(融資買進)的沖銷交易,而以「餘額」交割結算。

例如當日融券買進50張、賣出50張,則資券互抵後為「零」,只需結算差價;當日融資買進(賣出)50張、融券賣出(買進)40 張,資券互抵後,結算交割「餘額」10張的融資買進(融券賣出)金額。

資券互抵都要在平盤以上進行,只有台灣50及台灣中型100指數的150檔成份股能夠豁免,可以在平盤以下融券放空,作資券互抵。

現股當沖則是不限於信用交易的融資券股票,所有非信用、信用交易股票都能在當日買進、賣出,沖銷後作餘額交割,範圍最廣。資券相抵或現股當沖的餘額交割方式,都是過去市場俗稱的「搶帽子」。

 

 

【2012/10/23 經濟日報】



資券互抵放寬/業界:實質助益不大

 

券商公會理事、福邦綜合證券董事長黃顯華表示,金管會放寬信用交易資券互抵的上限金額,立意良好,但實務上投資人幾乎很少用到此一上限金額,因此實質助益不大;只有開放信用、非信用交易的所有股票都能現股當沖,達到當日避險的目的,才有短線激勵的效果。

黃顯華表示,目前台股並不缺乏籌碼及資金,但會造成內資信心嚴重不足、外資也觀望的成交值特別低迷現象,還是因證所稅及二代健保的問題。

他認為,政府主管機關如果不對症下藥,即使提高信用交易資券互抵的上限金額,根本無濟於事。現在市場沒有信心,中實戶退場觀望,絕大多數的投資人6,000萬元上限根本就用不完,盤中再增加3,000萬元也沒意義。

他指出,證所稅及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停止實施,才是解決市場成交量問題的根本所在。但因都已通過立法,實務上要撤掉或許有困難。

 

 

【2012/10/23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資券互抵放寬/業界:實質助益不大 | 股市要聞 | 股市投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CK/STO2/7447819.shtml#ixzz2A5YRSFwG 
Power By 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