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6-01-25

記者張慧雯/專題報導

「賺的越多、贖回的也越多!」元大投信總經理劉宗聖苦笑著說,台股基金規模從3000億元萎縮至2000億元,如今面臨2000億元保衛戰,原因有三:第一,台股近幾年走勢不如其他國家,第二,法規開放新產品越來越多、投資人選擇更多,第三,投資人懂得資產配置。

劉宗聖分析,過去投信以台股基金為主力產品,民眾選擇少,但法規放寬後新產品接連出爐,前幾年賣得最火紅的高收益債基金、甚至到今年崛起的平衡式基金,都持續瓜分台股基金規模,對台股基金經理人來說,最嘔的是,近幾年台股指數表現並不好,但台股基金的績效卻還不錯,卻面臨「基金賺的越多、投資人贖回的也越多!」

他認為「投資人因獲利而出場是個happy ending」,投信公司也樂於見到,但獲利出場後希望投資人能夠「逢低再投資」,也就是資金回流,「可是近幾年投資人獲利了結後,資金就跑到其他產品,使得台股基金的規模一直下降!」

「當然,這和投資人越來越懂得利用資產配置來降低投資風險也有關。」劉宗聖分析,過去投資人是「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現在則分散到不同的籃子,也是台股基金規模下降的主因。

那台股基金未來該何去何從?劉宗聖認為,從投資人的喜好度來看,台灣人喜歡高配息基金,事實上,台股的股息殖利率很高,只要重新包裝基金產品內容,加上現在台股本益比低、波動性又比陸股低,相信未來還是有很大的機會吸引投資人回流。


2016-01-25

記者陳永吉/專題報導

根據最新出爐「證券暨期貨市場重要指標」去年12月份的資料顯示,在國內募集且投資國內的股票型基金數目,從5年前的213檔到去年底僅剩172檔,基金規模更從4611億元大幅縮水到2328億元,幾乎腰斬,究竟是國內市況不佳?還是經理人績效不好?國內投資人為何從國內股票基金市場撤退?問題究竟出在哪?

1名不願具名、已經「退役」的前基金經理人表示,國內基金的問題「百百種」,這幾年基金規模嚴重縮水,不僅是投資人對台股投下反對票,更是對基金經理人的操守感到質疑。

經理人操守 令人卻步

這名經理人表示,經理人多數是由研究員升上來,不但要拜訪公司,做跟研究員一樣的工作,還有來自大客戶對績效的「關切」,當績效落後時,公司內部高層也會給予壓力,但經理人薪水比研究員高沒多少,跟鄰近亞洲國家相比,更是相差一大截,才會有經理人鋌而走險,這幾年炒作、掛勾、甚至坑殺政府基金時有所聞,有些人抱著賺一票就走的心態,使得國內基金經理人的流動性比業務員還高。

不僅國內募集投資國內股票的基金嚴重縮水,在國內募集投資海外股票的基金,同樣的規模也從2168億元到去年底剩下733億元,減少1435億元,基金數也從72檔減為48檔。

倒是在國內募集、投資國內的貨幣型基金這幾年雖然減少2檔,但基金整體規模卻從7556億元大幅增至1兆612億元,增加超過3000億元,顯見投資人保本的心態濃厚;另一方面,許多國內基金從單獨投資國內股票市場,轉型為投資國內外股票的基金,這塊規模也增加2500多億元,也顯示操作增加彈性才能有效吸引投資人,讓整體基金規模不至於縮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