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5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國發基金13日召開61次管理會,通過參與投資三顧現金增資1億元,協助該公司產業創新轉型並提升國內再生醫學發展,此為如興之外,第二家獲得產業創新轉型基金注資的公司。
國發基金為帶動我國產業轉型升級,透過與民間投資人共同投資方式,為有意轉型升級的現有企業注資挹注更多資金,匡列千億元設立「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已經有如興、三顧順利取得國發基金注資。
與日商合作發展技術
國發基金指出,三顧若能如期完成本次現金增資,透過與日本CellSeed公司合作發展細胞層片再生醫學技術,可加速在台灣臨床試驗時程,同時協助推動再生醫學相關醫療之發展,對於我國再生醫學領域法規發展、醫療技術、產官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將有正面效益。
三顧成立於87年,目前以代理銷售電子零件為主要業務,該公司鑒於電子產業獲利率逐漸降低,生技醫療產業為世界各國未來重點發展產業,102年11月增設生醫部門,發展生醫通路,新增生技醫療、化妝品、保養品等業務。自105年起朝再生醫學發展,並於106年4月與日本CellSeed公司簽署契約,計畫合作在台灣發展再生醫學技術,期藉由CellSeed公司技術移轉,布局再生醫學領域,以達公司轉型之目標。
三顧(3224)與日本生技公司CellSeed昨(24)日正式簽約,締造台日再生醫學技術合作首例。三顧初步將自CellSeed引進其食道及關節軟骨的「細胞層片技術」,擬投入7.6億元建置先導工廠及三期臨床試驗,預計五年內完成產品上市目標。
三顧與CellSeed昨日舉行合作簽約儀式,三顧公司董事長胡立三與日本CellSeed公司代表董事社長橋本節子代表簽約,締造台日再生醫療技術合作先例,備受外界矚目,亞東關係協會會長邱義仁、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均到場力挺。陳時中承諾,未來雙方簽約後,在安全、夢想與管理三面相平衡的基礎下,將給予行政上最小干擾,讓效率達到最高,讓產業環境更好。
胡立三表示,雙方未來在日本將開始共同發展「食道與軟骨再生醫療技術」,並進行相關人員教育訓練;三顧將主導研發及在台生產細胞層片,並將其應用於食道術後再生與關節軟體損傷修復。同時在台灣大規模進行廠房建置、高階專業研發人員招募,以及研究人員前往日本訓練與在台臨床試驗等。由於廠房實驗室建置將花費新台幣7.6億元,三顧將在近期辦理增資。
三顧將陸續取得CellSeed的技術授權,整個計畫授權金13億日圓(約新台幣3.6億元),分不同里程進行給付,預估整個過程約9-10年時間,未來隨著產品上市,Cellseed公司也可以分潤。三顧股價昨收48.55元,上漲0.65元。
【記者高行/台北報導】三顧(3224)此次和日本細胞治療龍頭CellSeed成功締約,將細胞層片培養的核心專利引進國內,可說促進台灣再生醫學大躍進;不過,讓業者較為擔心的是,台灣目前對於再生醫療的法規尚未成熟,恐成為未來業界發展的阻礙。
日本再生醫療的觀念先進,發展腳步快速,目前已累積四項新產品成功上市,就以CellSeed獨步全球細胞層片技術來說,在2007年即完成全球首例缺血性心臟病造成的心臟衰竭治療,且在2015年核准上市。而在台灣,目前有關幹細胞治療還處在恩賜療法階段,而安全性較高的細胞治療,則有缺專門的法規規範,業界都期待政府能加速設立專章,以利業者的商品化進程。
據了解,主管新藥的衛福部官員近期才赴日本取經,盼藉由日本發展的經驗,針對新世代的細胞治療進行法規鬆綁,並可望建立專章加速審查流程,甚至可能採取日本方式,在累積一定成功案例後便可有條件開放醫療使用,加速嘉惠病患,對此,國內業者樂觀其成,並盼政府能訂出時間表,有利其做出未來的研發、投資規畫。
基本面受考驗 投資人宜謹慎—電子、傳產錢進生技,借殼上市最快捷徑??
生技產業愈來愈夯,不僅帶動生技股大漲,如何引進生技題材及團隊,已成為許多企業主目前最熱衷的話題,尤其是許多已步入成熟期的電子公司,更成為借殼上市的標的。不過,這些公司基本面能否明顯提升,恐怕還需要時間證明。
生技股最早借殼上市的案子,首推基因國際。2010 年年底,基因國際董事長徐洵平透過借殼方式上櫃,借的殼是達鈺半導體公司,經營的業務是生技醫療及IC,達鈺的前身則是亞全科技,以研發無線通訊及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IC 為主,創辦人則是早期竹科的IC 設計及創投名人黃鋕銘。
徐洵平原來以醫美整形起家,他將旗下包括韓風整形外科診所、薇閣坐月子中心、戴爾牙醫聯盟、醫美品牌「dr.DNA」等業績都注入基因國際,讓基因國際成為生技醫美概念股中的新明星。
不僅如此,去年基因國際以120 萬元向麵包達人(後改名生技達人)公司取得「胖達人」商標權,並投資生技達人1500 萬元。胖達人在小S 老公及連聖文等名人加持下業績大增,基因國際因認列營收又使得股價大漲,一下子將徐洵平推上生技借殼上櫃大獲全勝的佼佼者。
凌越從IC 設計轉保健食品銷售
有了基因國際的示範,近來生技借殼上市案例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而且股價漲幅更令人嘆為觀止。6 月下旬,上櫃IC 設計公司凌越傳出將引進生技醫療產業背景的新團隊,結果股價從6 月14 日至7 月8 日,連續拉出17 根漲停板。
凌越過去以生產微控制器(MCU)IC 為主, 主要應用在消費性電子業,不過由於競爭激烈, 大陸業者崛起,凌越績效不佳,今年上半年營收僅695 萬元,近8 年來本業都處於虧損,因此也希望引進新經營團隊入主。
目前凌越計畫透過私募2.5 億元,由具生技醫療產業背景的新經營團隊借殼入主,共有5 家企業參與私募,其中包括豐利富、聚合發、仲達、漢青,以及近來成為生技股股后的F- 金可董事長蔡國洲個人投資的寄生公司等。
其實,凌越在今年股東會中已進行董監改選,董事長兼總經理由唐偉智接手,預定7 月下旬董事會將進行改組,營運方向也將著重在生技醫療事業。
唐偉智表示,由於參與私募案股東,多是生技醫療產業背景及從業人員,也是他友人,
加上私募金額大過凌越現有股本,將與私募股東協調,取得董、監席次等事宜。此外,凌越新經營團隊入主後,原半導體業務將持續尋求新的機會,目前以生技醫療相關業務,如代理銷售保健食品等業務方向為主。
全譜 三顧股東大轉換
另外一家傳出將引進生技題材的公司,是原來做底片型掃描器的全譜公司。全譜近幾年業績普通,單月營收在百萬至千萬元之間,從99 年至101 年之間,公司也都沒有獲利,101 年更一股賠掉2.39 元。
全譜董事長高偉超目前身兼三德飯店副董事長,同時也是友華轉投資友霖生技的大股東兼董事,三德飯店持有友霖股票達一萬張以上, 持股友華為數也不少,但並未名列董事行列。目前市場傳出高偉超很可能將生技資源引進全譜,不過,並未獲得公司派的證實。
其實,翻開全譜的獨立董事名單中,就有亞太骨科醫學會理事長、桃園敏盛醫院副總裁的陳博光,兩年前董監改選後,陳博光繼續擔任獨立董事至今,顯示全譜原本就與生技產業有淵源。雖然全譜公司很低調,但全譜的股價也從4 月低於6 元,一直上漲至最高14 元,漲幅也超過一倍以上。另外,原以經營半導體零組件及連接器為主的三顧公司,日前也公告, 該公司接獲胡立三、李紀富共同公開收購三顧公司普通股的通知及申報書文件。預計此項收購之最高數量為16000 張,約佔目前三顧公司已發行普通股股份總數的38.09%,收購時間則自7 月19 日至7 月29 日為止。
此外,三顧公司在公告中也指出,該公司董事長廖振華及其關係人,已與公開收購人有口頭約定,同意以股票面額新台幣10 元做為公開收購價格,共同意參與應賣的張數達1萬2千張。在雙方都已同意的情況下,此項收購案應有機會完成。這項收購案,在本刊截稿前已完成。
福大材料研發洗腎醫療耗材
此外,傳統產業也有搶進生技業的案例, 原名福大棉業、如今改名為福大材料科技公司, 如今也相中台灣洗腎醫療耗材每年龐大的商機, 積極投入人工腎臟中空纖維膜的研發生產。福大從五月股價低於7 元,大漲到最高近12 元, 漲幅也超過7 成。
根據統計,目前全球進入末期的洗腎病人高達2 百萬人,每年以7% 的速度成長,而洗腎的最主要設備就是血液透析器,而中空纖維膜又是血液透析器中的關鍵材料,目前生產中空纖維膜的廠僅有一家德國公司Memberna,至於透析器市占最高的公司為醫療用品器材廠FMC, 全球市占達3 成,年出貨量高達1 億支。
福大總經理楊浩維說,中空纖維膜的原料與技術,包括製程技術與抽絲製程,和過去福大的紡織本業相近,因此兩年前福大和工研院接觸後,便決定取得技轉,投入血液透析耗材的生產。目前研發已有初步結果,並規畫明(2014) 年送驗取得認證,若認證順利即會開始生產出貨。
目前福大預計規畫一條中空膜生產線,相關機器設備投入金額大約要5 至6 億元,會發行公司債籌資,年產能達4 百萬支。
不過,去年初福大就已對外宣稱,中空纖維膜最快年底就會進入量產,但目前延至明年, 顯示研發及認證此項產品,仍需要花費大量精神與時間,投資人可能還要耐心等候。
熱錢湧進生技產業已是不爭的事實,特別對電子業者過去榮景股價甚突破千元大關,「生技熱門股就算這時股價百元上下,只要有增長空間,都還是很便宜的啊!」一家生技公司業老闆轉述募資期間,許多背後都是知名電子業投資的投資公司這樣認為。
電子、傳統產業瘋生技,直接參與投資可能不過癮,希望進一步能主導公司者,借殼上市可能是超球、殺球的捷徑,只是這些公司祭出的生技題材,到底是真是假難以分辨,投資人最好還是要謹慎判斷,最好多留意其業務實際內容,業績是否真正改善等基本面,也許才是更穩健的投資策略。
本文由《環球生技》月刊8月號提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