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台股「千」金之一BMC(遠端管理晶片)大廠信驊 (5274) ,在本波新冠疫情衝擊下,逆勢突圍,更將全年營收成長由年初預估的10%調升到15%,說是本波台股「疫」軍突起的悍將也不為過,走過15個年頭,信驊一路走來競競業業,董事長林鴻明謙虛表示,關鍵在於「努力」+「幸運」,也感謝老天爺幫忙,展望未來,他對於信驊的期許不僅滿足於現有的利基晶片市場,在雲端商機強勢爆發下,信驊更要穩紮穩打,許下目標,要在未來15年內讓信驊躍升世界舞台。
以下為信驊董事長林鴻明接受專訪的內容:
問:信驊成立於2004年、2012年興櫃、2013年正式上櫃,2019年底股價更正式叩關千元,目前為全球市佔率最大的伺服器管理晶片供應商,對於信驊未來還有何期許?
答:信驊一路走來到現在,最關鍵的元素不外乎「努力」+「幸運」,信驊正處於產業長期成長的軌道中,當然光是努力還是不夠,時機、題材也缺一不可,所以也很感謝老天的幫忙,信驊現階段偏重於利基型的晶片供應商,長期的目標期望可以在15年後,成為「世界級」的晶片供應商,目前信驊最主要營收貢獻來自於BMC,但若要躍升世界舞台,光是BMC一隻腳是不夠的,所以信驊也會持續瞄準非BMC業務,培養出第二隻甚至第三隻腳。
問:一手打造信驊,走過15個年頭,力拚國際舞台,假設需要打分數,會給自己打幾分?
答: 「應該會給自己打上70分」!主要是因為過去在人才的引進上有點保守,一直將人數控制在80幾位員工,且還是近半年到一年成長的比較快,所以在心態上的改變,是在人才的引進應該更為積極,信驊營運穩定,對人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除人才之外,創新的腳步也是一環,過去較著重於短期的獲利、費用控管,但對企業來說,長期的價值還是最重要。
問:信驊從2018年第三季開始,單季毛利率就都一直持續站穩逾60%,未來毛利率逾60%將會是一個常態表現嗎?
答:毛利率維持在60%以上應該是一個基本的門檻,信驊追求的產品一定是要具有長期成長、高毛利率以及高進入障礙三要素,若不具備上述特點的產品,也就不是毛利率逾60%的產品,低於60%毛利率的產品,信驊會選擇放棄,信驊不追求太過於短期獲利的產品線,信驊主要是在做利基市場,毛利率在逾60%應該是必然的基本條件。
問:針對本波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內遠距辦公、遠距學習的比例大增,資料中心、雲端等都必須快速進行升級設備,因應終端需求的大量成長,對信驊來說算是「疫」外商機,目前已經有看到相關的商機出現嗎?
答:這個商機絕對是出現了!以第一季來看,信驊單月就有2個月是B/B值(Book-to-Bill Ratio,訂單出貨比)大於2,等於說做2億元的市場卻收到4億元的訂單,這可以說是做生意這麼多年,很少看到的狀況,以往能夠看到1.5就已經是「Amazing」,現在因疫情關係,客戶下單又猛又急,顯示市場對雲端的需求真的很大,且會持續成長,加上本波疫情,也更讓市場重視到雲端的重要性原來如此具有震撼力,但後續必須留意供應鏈的問題,供應鏈上已經有部分地區因為疫情影響出口,所以變數還是在,所幸去年初因為美中貿易戰的關係,伺服器遭點名,很多伺服器的生產基地都移往非大陸地區,使得在2月疫情初期,並沒有明顯的衝擊,短期在疫情的影響下,需求面沒問題,但供給面還是有風險。
問:歐洲、美國現階段新冠疫情大爆發,會影響到信驊在當地客戶的出貨狀況,對第二季營運造成影響,法說會中有提到第二季營收會有雙位數成長,目前仍維持這樣的預期嗎?
答:信驊第一季的B/B值非常有可能大於2,所以若供應鏈上沒有太大變數,雙位數成長絕對是沒問題,且因為疫情關係,不排除成長動能會更強,現在看到的動能已經比年初的預估強上很多,由於信驊沒有廠房的風險,故有多少單就可以生產多少,唯一的問題可能在晶圓的供應,像是台積電 (2330) 要給多少產能。
問:信驊已經將今年的營收成長率由10%調升到15%,在產業界普遍受到疫情衝擊的同時,可說相當少見,會做出這樣的調整主要是看哪一個區塊商機?
答:今年初原先預估全年營收成長10%,但現在看到的接單大於10%,故將其調升到15%,假設疫情沒有衝擊到供應鏈,則成長幅度還有機會相較15%更大,最大的訂單還是來自雲端。
信驊累計2019年合併營收24.84億元、年增15.36%,稅後淨利8.31億元,年增21.13%,每股獲利24.39元,延續2018年持續賺進2個股本,全年毛利率為63.2%。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IC設計股王信驊 (5274) 目前為全球市佔率最高的BMC(遠端管理理晶)供應商,但信驊並不因此而停下腳步,持續鍛鍊營運第二隻腳,Cupola360多影像拼接處理晶片就為其寄予厚望的另一把「寶劍」,董事長林鴻明對信驊這「寶劍」相當有信心,要拚坐穩四大應用的絕對優勢,不僅是是BMC,信驊同樣也要在即時影像處理晶片上做到「業界No.1」。
威潤、信驊以及勝捷光電於上月宣布共組大聯盟,搶灘車載視訊(Video Telematics)解決方案,瞄準北美、日本前裝及後裝車載視訊市場,身為信驊的合作夥伴威潤 (6465) ,對於這位IC設計股王也是豎起大拇指,董事長湯潤闊就說,信驊成為IC設計股王可以說是「其來有自」,雙方的合作會持續下去,「期望可以當信驊在車載市場中最大的客戶」!
以下為信驊董事長林鴻明接受專訪暢談:Cupola360多影像拼接處理晶片的內容:
問:Cupola360多影像拼接處理晶片(Cupola360 multi-image stitching SoC)是信驊繼BMC業務外,積極打造的第二隻腳,如何看待該產品的發展?
答:當初投入影像晶片其實可以算技術上的重大突破,由於影像處理的運算量非常大,實作上成本很高,以往都是偏重在後置處理,但信驊在技術上找出可以做出即時拼接的關鍵,且發現該晶片的應用不僅僅限於攝影,包括現今當紅的視訊會議、車載市場,甚至是高階析度的監視,高階析度的監視必備的是廣角,再加上當下AI(人工智慧)的導入,對傳統單一鏡頭是有難度的,這就是信驊很大的機會。
問:對於Cupola360多影像拼接處理晶片在信驊扮演的角色有何期許?答:當初在設計Cupola360晶片第一代產品時只想到攝影,所以目前也積極透過第二代產品導入更多的可能性,將功能補齊,目前信驊Cupola360晶片主要有四大族群的應用客戶,包括比較偏消費市場的即時線上轉播、車載、視訊會議,以及高解析度監控(內含AI或是人臉辨識等),如果可以在這個新領域做到業界No.1,加上已經站穩的BMC領域,信驊未來營運動能相當可觀。
問:信驊預計目標4年內、要力拚達營收占比20%,有特別鎖定的客戶群、產業或是市場嗎?
答:如果以4年內要力拚達營收占比20%來估算,則一年營收就要超過10億元,「有機會、也有挑戰」,以目前四大應用領域中,視訊會議佔比最高,主要是因為信驊Cupola360晶片在視訊會議市場中具有「絕對優勢」,加上現在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也為視訊會議帶來很多Design in的訂單,信驊也希望透過下一代晶片開發,讓四大領域應用都可以有絕對優勢。
問:本次和威潤合作,打造車載視訊大聯盟的心得?
答:從本次的合作深刻感覺出威潤很積極,反映出台灣中小企業創新的精神,也從中體會出台灣的中小企業在走向長遠發展的路上,關鍵技術的協助是重要的一環,將格局延伸來看,一個國家產業要起來,關鍵供應商很重要,但反過來看,向信驊這樣的晶片設計公司,也可以透過下游終端場,獲得更多市場訊息、青睞的規格,將其反映在研發上的需求,這絕對是一個「魚幫水、水幫魚」的合作。
威潤、信驊以及勝捷光電於上月宣布共組大聯盟,搶灘車載視訊(Video Telematics)解決方案,瞄準北美、日本前裝及後裝車載視訊市場,在合作夥伴眼中的信驊,威潤董事長湯潤闊也比讚,他表示,信驊成為IC設計股王可以說是「其來有自」,一旦鎖定目標就會全力以赴,其在嚴格度、專業度上都展現出積極,威潤透過和信驊的結盟,將原本的車載監視系統導入即時影像處理,以目前市面上產品來說,信驊的Cupola360多影像拼接處理技術在業界具有領先地位,加上其無縫技術,可以讓威潤透過和信驊的攜手,打開市場知名度以及增加客戶黏著度,打造共贏的產業格局。
談到產品的進度,湯潤闊說到,本次雙方合作的產品威潤方面「Ready」,規劃今年7月就會有產品出來,有機會在8、9月放量,屆時合作的成果就將開花結果,該產品主要針對北美、日本市場,會針對各兩地需求有不同產品結構設計,他也肯定的表示,現在只是雙方合作的初期,兩造的合作會一直持續下去,也非常期待信驊Cupola360的第二代產品,「期望可以當信驊在車載市場中最大的客戶」!
2018-05-28 01:03經濟日報 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信驊董事長林鴻明表示,正積極打造新產品360度影像處理晶片,預計第3季量產,明年第1季放量出貨,技術領先同業二到三年,將成為公司的「第三隻腳」,驅動下一波成長,目標整體毛利率能很快衝上60%以上新高,並朝公司總市值翻倍至20億美元以上邁進。
信驊是全球伺服器遠端管理(BMC)晶片龍頭,市占率六成,過去十年營收年增率均高達二至三成,營收、毛利率、稅後純益、每股純益表現迭創新高,憑藉著「小而美」的優勢,登上台股第三高價股暨IC設計股王,上周五收盤價為889元。
信驊成立以來,搶搭雲端市場起飛商機列車,在全球半導體龍頭英特爾力推伺服器推出完整解決方案助攻下,靠著BMC晶片,已成功打進Google、臉書、亞馬遜資料中心生產鏈,同時,還有PC/影音延伸晶片產品。
雖然新切入的360度影響處理晶片屬於消費性產品,但新產品毛利率優於BMC,林鴻明有信心在二至三年內,成為公司營收占比最高的產品,並期許2020年公司市值翻倍至20億美元以上,為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以下是專訪紀要:
問:信驊最近準備新的秘密武器360度影像處理晶片有何特色?發展目標?
答:信驊在兩年前就看好社群媒體會從2D和照片互動轉變成360度影像,利用既有團隊在繪圖的技術與能量,推出360度影像處理晶片,打造六鏡頭的家庭與社群影像處理解決方案,有別於市場上影像容易變形的雙鏡頭方案。
過去業界處理360度影像,必須透過軟體後製輔助、耗時費力;信驊的新產品只用一顆單晶片從硬體端做到即時合成,還能擁有4K2K、8M畫素以上影像。
信驊的360度影像處理晶片主攻社群媒體、家用、監控、無人機等領域,由於成本夠低,第一階段以社群媒體或家用的攝影機為推廣重點。
預期360度攝影機有機會成為未來的家庭必備品,任何家庭事件都能夠透過360度攝影機即時分享,預估未來市場規模大約是1億台,因此信驊願意投入資源,追求成為全球最大360度影像處理晶片第一大業者。
信驊的目標是扮演晶片工廠角色,提供完整解決方案,從晶片、系統架構設計到App開發完成,讓客戶拿到參考方案,不必投入太多資源就能開發360度攝影機,還能優化功能。
繼BMC和PC/影音延伸晶片後,360度影像處理晶片會是信驊的「第三隻腳」。目前內部已經完成第一版工程樣品,預定第3季量產,明年第1季可望放量,目標未來二、三年內成為營收占比過半的產品線。
問:美中貿易大戰,是否對信驊產生影響?
答:有些客戶已開始面臨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大陸希望IC國產化,現在有些標案已會寫上要求BMC是國產BMC,會對信驊造成困擾,現正幫客戶解決國產化的問題。
美中貿易是指標,先前已看到這個現象,經過中美貿易戰後,未來這個現象會更普遍;尤其是2025中國製造政策上路後。
因應未來發展,信驊將開始在大陸布局,希望能擁有大陸市場和人才,解決大陸IC國產化的問題;如果在2025年沒解決,會對信驊在大陸市場產生影響。
信驊目前在台灣、美國、印度有據點,為更能與大陸客戶緊密合作,正評估到大陸設立研發據點,最快今年、最遲明年拍板;其中南京是可能的選項,因為供應商創意和台積電都落腳南京,旁邊也有客戶。
問:除看好新產品360度影像處裡晶片,既有的BMC近況如何?是否還有成長空間?
答:過去13年,信驊在BMC的出貨從沒有衰退,今年也不會例外,雖然每個月可能因為客戶端專案拉貨狀況,而出現上下波動,但全年持續走揚的態勢不變。
至於雲端市場,過去每當有人問起為何雲端市場會持續成長,我常比喻,人類在150年發明電廠時,那時候只是為了照明,後來電的用途擴展到冰箱、電視機等家電產品,經過150年,人類還在蓋電廠。
雲端也是一樣,因為應用沒有停過,未來包括AI、虛擬實境(VR)、5G都會帶動雲端和伺服器需求;如果360度攝影機市場規模成真,同樣會帶動使用需求進一步提升。信驊在BMC市占率高達六成,將能繼續享受長期成長動能。
目前看來5G會是爆發性最強的領域。大家認為5G將帶來很多應用,將來5G基地台將擁有小雲端的能力,因為消費者的手機距離基地台最近,所以5G基地台有小資料中心的機會很高。當5G增設100萬個基地台,每個都要配上伺服器,對BMC的需求就會很可觀。
問:如何看今年營運趨勢、未來三大產品線的營運占比,以及對信驊未來營運期許?
答:去年信驊全年營收18.94億元,年增四成,其中有二成來自併購,另外二成是本業。今年基期變高,要維持四成難度高,但可以回到以往20%到25%的水準。毛利率要維持不是問題,58%到59%水準已經維持七、八年時間,將來很快就有機會看到「6字頭」。
至於雲端需求方面,短期或有起伏,必須看整年度的表現才是關鍵,但今年成長趨勢不變。
目前信驊的BMC營收占比約92%,PC和影音延伸晶片等非BMC占8%。在360影像處理晶片加入後,可望躍居最大,希望在未來五年內改變為360度影像處理晶片占比過半,BMC約30%到40%,影音延伸約10%。
相較於股價,我更在乎市值,目前信驊市值約10億美元,在國內IC設計業排名第八,希望到2020年時市值能夠倍增,五年內名列第三。
問:去年起半導體矽晶圓持續缺貨、漲價,是否會影響信驊營運?
答:信驊的經營策略採取Fab-Lite模式,有前端設計能力,光罩和封測交給供應商做,我們會維持精簡人力,鎖定高附加價值。過去與創意合作,在台積電投片,而晶圓等問題,協力夥伴會幫忙解決。
信驊一直是國內少見毛利率持穩在「5字頭」、甚至逼近「6」開頭的IC設計公司,在營運輕巧優勢下,穩居台股高價股前五名和IC設計股王,員工每人淨獲利貢獻度高達600萬至900萬元,笑傲國內IC設計業,員工平均年薪也超過300萬元。
信驊成立不到14年,一路走來,主力產品BMC因為客戶對產品黏著性高、一個客戶只會用一顆BMC,同時又兼具全世界多數伺服器在台灣設計的地理優勢,拿下全球六成市占率的傲人成績。
信驊表現優異,與董事長林鴻明創業理念:「堅持不做me too的產品」有絕對相關;他至今對這個理念堅信不疑。
林鴻明堅信,小公司唯一可贏的方式就是要與眾不同,因此信驊的企業SLOGN就是「勇於創新、樂於分享」。勇於創新讓信驊選擇藍海產品;樂於分享則是和員工分享營運成績。
例如信驊2016年稅後純益4.46億元,對照員工總數,每人淨獲利貢獻900萬元,居國內IC設計業之冠;即使去年因併購團隊導致費用增加,每人淨獲利貢獻仍有600萬元。因為員工獲利貢獻度高,員工平均年薪超過300萬元。
信驊營運的輕巧體質,除展現在員工每人淨獲利貢獻度上,對高股價也功不可沒。不過,雖然是台股第三高價股,又長居IC設計股王已久,但林鴻明過去對外卻相當低調。此次受訪時,他在開頭就直言,精華光學的陳董事長不喜歡接受媒體訪問,他一直思考他為何需要?
他最後決定提高自己和信驊的曝光率,主因是為了人才招募。林鴻明坦言,資本市場是一回事,但公司成敗說穿了,第一個是方向要對,第二個就是人才。因為人才招募對公司成敗是關鍵,適度曝光是必要的,林鴻明決定敞開心胸受訪。即使信驊股價傲人,但面對營運至今的成績單,林鴻明只給80分。他說,一路走來,BMC產品表現不錯,但公司不能只靠一項產品。至於股價高低與否,他認為並不重要,極大化市值才重要,因為市值才是股東財富的總和,股東、供應商才能受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