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neyDJ新聞 2019-12-18 09:00:22 記者 許曉嘉 報導

亞洲光學(3019)2019年在各產品線表現大致穩定下,營收、毛利率及本業獲利波動不大,但因業外匯兌收益挹注,初估獲利有機會優於去年、每股盈餘上看4元,表現穩健。

至於亞光近年來積極發展運用非球面玻璃技術的G+P玻璃/塑膠混合鏡片潛望式鏡頭及超小鏡頭等新技術產品,雖然2019年受到貿易戰、客戶態度觀望等等因素影響,認證及量產進度都比預期推遲,但據悉近來已通過陸系品牌認證、並開始小量出貨,預期2020年有機會增添貢獻。

亞光預計將於1/4舉行忘年會,屆時公司高層可能針對2020年產業發展及營運展望提出進一步的看法及目標。
 

產能配置方面,亞光近幾年在東南亞擴大生產線布局,2019年已將銷往美國的產品陸續移到東南亞廠區生產。其中,瞄準器產品轉到菲律賓生產,包括雷射測距、數位相機、影像感測模組等產品轉到緬甸廠生產,因此貿易戰和美國關稅的直接影響都已降低,未來訂單狀況主要還是看景氣。

亞光11月在影像感測模組等等新品量產出貨帶動下,單月營收增至13.9億元、月增10.49%、但仍年減15.55%,累計前11個月營收為168.03億元、年減3.8%。推估第四季營收近40億元、季減估15%-20%、年減估逾15%。

推估2019年全年營收可能180億餘元、年減估1成內,但因毛利率及營業利益率大致平穩,加上業外有匯兌收益,預期全年每股盈餘可能上看4元水準、有機會優於2018年。

 

工商時報

 

儘管全球的智慧型手機需求可能停滯,對零組件和組裝廠來說都不是好消息,唯有鏡頭廠受惠於「多鏡頭」趨勢帶來需求暴增,以及超微小(又稱水滴型鏡頭)和潛望式鏡頭等新規格出現,而成為唯一贏家。而在手機鏡頭領域「磨劍十年」的亞洲光學(3019),有機會在此波「市場大餅變更大」的風潮中,正式躋身手機光學鏡頭供應鏈的一員。

 

亞光董事長賴以仁13日透露,該公司開發的超微小鏡頭,即將於下半年開始小量出貨給大陸手機品牌廠,此外,亞光也和多家大陸一線手機品牌廠開發6-8倍的潛望式變焦鏡頭,可望在明年亮相,可望是亞光的手機鏡頭起飛年。

 

亞光是從數位相機的配件起家,再切入天文望遠鏡市場,接著開發光學元件,在數位相機時代,也一度成為台灣前四大代工天王。隨著智慧型手機登場,亞光董事長賴以仁規劃以公司擅長的GM(非球面模造玻璃)技術,爭取手機品牌客戶的訂單,但一直沒有成功。

 

業界觀察,亞光的GM技術優異,而GM比起P(塑膠)有更好的物理特性,但就是價格貴,且量產不易,這也把市場讓給主打全P的大立光和玉晶光。所幸,各家手機品牌推廣「多鏡頭」,讓市場變得更大,品牌廠也有了增加供應商的空間,至於規格的升級,也讓GM有發揮機會,亞光終於有機會正式叩門。

 

另外,手機廠為了追求美觀,正面都訴求「全螢幕」,這帶來巨大改變。除指紋辨識變成屏幕下外,連前鏡頭也要縮得幾乎看不見,因而催生出「超微小鏡頭」。賴以仁指出,亞光已開發出直徑2mm內、光圈可達2.2的1GM+4P的超微小鏡頭,下半年就會對大陸手機品牌廠出貨。

 

為因應消費者對攝影需求的增加,尤其是光學變焦,這使得「多鏡頭」應運而生。從市面的「4鏡頭」手機來看,等於是鏡頭多出3倍。又市場對望遠鏡頭的倍數要求越拉越高,若用「直立式」鏡頭製造,則會因為高度太高而突出,無法符合美觀要求,此時「潛望式」鏡頭成為解決良方。不過,潛望式鏡頭在推進中容易產生熱能,進而影響自動對焦的準確度(俗稱溫飄),大立光和亞光都透過置入玻璃鏡片來解決,只是大立光用一般玻璃研磨鏡片,亞光仍採用GM鏡片。賴以仁表示,包括被美國點名的品牌外,另外還有3家一線品牌都已和亞光共同開發,還是6-8倍的光學變焦機種,可望在明年度亮相。

(工商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