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nownews.com/news/6705938

街口支付發生什麼事了?用戶爆逃難潮、廠商切割 律師懶人包秒懂

記者張嘉哲/綜合報導

街口支付母公司「街口金融科技」日前遭法院查封,引爆市場關注,全台灣超過680萬用戶,不少人看到消息緊急逃難把餘額花光或解除銀行卡設定等,甚至有廠商開始停止街口支付付款,許多人根本就不清楚發生什麼事。對此,律師劉韋廷就在社群上分享白話文懶人包。而街口支付也在今(11)日下午出面召開記者會澄清外界質疑。

街口支付到底怎麼了?泰山、街口支付母公司關係曝光

劉韋廷律師在社群平台「Threads」貼文指出,泰山、街口支付到底在演哪一齣?就是泰山企業原本的經營團隊,突然花了36億元天價買下「街口金融科技公司(簡稱街口母公司)」旗下的街口支付股份,這金額都能買好幾棟豪宅了對吧?後來泰山企業換新的經營團隊,一上任看到這筆帳臉都綠了,想說這是什麼鬼交易?根本是賠錢貨,於是就告上法院,要求撤銷這筆交易,要討回36億元。

劉韋廷提到,接著法院判決出爐,一審判決泰山贏了,法官說這筆交易確實有問題,無效!所以街口母公司請把36億還給泰山,但重點來了,36億元可不是小數目,泰山怕街口母公司賴帳,或者偷偷把資產轉走,到時候就算贏了官司也拿不到錢,豈不是虧大了,所以泰山又自掏腰包繳了12億擔保金,向法院聲請「假執行」,白話文就是:「法院啊!先把街口母公司資產凍結起來,別讓他跑了,等最後判決確定,我才有東西可以討債!」

結果台北地院在10日進入街口金融科技公司總部執行查封程序,當時近300名員工都臨時被通知不用進辦公室,今天11日也同樣採取遠端辦公方式,不僅員工不在、公司董事長胡亦嘉也不見蹤影,一樓的標示牌更是被拆除。法院查封相關帳戶後卻發現,街口金融科技公司戶頭幾乎歸零,當初的36億元投資款不知去向,詳細狀況都還在調查中。

我的錢還在街口支付App安全嗎?律師解答了

劉韋廷說,被查封的是「街口支付的母公司(街口金融科技)」,不是手機裡用的「街口支付App本身」,不過街口支付是母公司100%持股的「親兒子」,理論上母公司被查封,兒子也可能被拿去拍賣或轉讓來抵債,但是你的街口支付App的錢是安全的,因為我們在街口App裡存的錢,都受到金管會和支付法規的嚴格監管,是存在第三方信託或銀行帳戶裡的,並不會直接受到母公司資產被查封的影響。

劉韋廷結尾表示「簡單來說,就是街口支付的母公司現在打官司輸了,資產被法院凍結,雖然目前用戶的錢沒事,但如果街口支付因此被轉手或清算,未來的營運狀況恐怕會受到衝擊喔!」 街口支付母公司遭查封!用戶爆逃難潮、合作平台暫停使用

然而一連串消息曝光之後,引爆市場關注,許多人害怕受影響,緊急將街口支付App餘額花光、解除綁定銀行信用卡等,另外也有許多電商平台、實體通路直接切割,宣布暫停使用「街口支付」付款,包括momo購物、PChome、全國電子等,街口支付則表示,今日業務團隊也積極與合作伙伴進行很多溝通說明,也非常感謝很多合作伙伴遇到爭議仍力挺街口。但晚間momo購物、PChome突然大轉彎,因評估其資金信託機制與主管機關說明後,皆宣布已恢復街口支付功能。

對於媒體報導「人去樓空」事件,街口支付則回應提到,針對大眾關心法院查封當日人員不在場,當日因樓上辦公室施工,油漆氣味施作影響重大,基於員工安全與營運連續性,啟動原有遠距及異地辦公機制。而母公司遭到查封,街口支付董事長梅驊表示,無涉母公司法律糾紛,公司本身為依法設立的電支機構,所有財務與營運皆獨立於母公司之外,並無任何交叉帳戶或資金流動。針對36億元資金流向,街口支付強調該資金與電子支付業務無關,公司內部金流皆依規作業、清楚分明。

 

消失的36億元引爆查封與擠兌潮 胡亦嘉罕見道歉,守得住街口金融版圖?

2025/07/1617:00
文|

一場突如其來的查封行動,引爆了街口支付的信任危機;恐打亂胡亦嘉正積極架構的金融版圖,這場與泰山的官司是否影響擴大?外界都很好奇。

7月10日下午,台北地方法院至台灣第2大電子支付—街口支付的母公司街口金融科技(簡稱街口金科)執行查封,卻發現公司5個帳戶幾近歸零,現場一個員工都沒有,連招牌都被移除。消息傳出後迅速在社群媒體發酵,用戶們群起教學如何轉移存款、關閉帳戶,就怕血本無歸。「就算查封不干街口支付的事,也會被擠兌搞垮吧?」引爆信任危機。

事情要回溯兩年前,時任泰山董事長詹景超以36億元收購街口金科四成股權,但隨後就被以龍邦董事長劉偉龍所組成的新團隊逐出泰山董事會,該交易也在今年遭地院判決交易無效,街口金科須返還泰山款項。

從查封到擠兌爆信任危機

7月9日,街口金科負責人胡亦嘉接受採訪時反嗆泰山和地院,堅稱交易合法、資金使用合理,強調全案已上訴;但7月10日台北地方法院執行查封時,胡亦嘉「技術性迴避查封」的做法,反使「掏空、脫產」疑慮升溫。

7月11日過午,主要電商與零售通路接連停用街口支付,風暴愈滾愈大。逼得街口支付董事長梅驊緊急出面說明,還請出金管會穩定軍心。傍晚,蝦皮、momo與PChome等電商雖然恢復使用,但截稿前家樂福、麥味登等仍暫停使用街口支付。

7月11日深夜胡亦嘉終於軟化,在社群媒體上道歉,指出「街口電子支付,是由金管會管理之金融機構,有健全的管理機制,用戶、商戶的所有金流,只能由保管銀行運作,全部信託,街口或任何人都無法去碰觸到,是絕對安全的。希望一些不實的說法,可以停止。也十分感謝很多商戶,不被不實的傳言所影響。」他也說,「街口金科雖已上訴2審,但會立刻積極與泰山公司尋求解決方法,期望能不用繼續對簿公堂,盡快解決雙方歧異。」

然而,街口支付解除警報了嗎?一位電支業者觀察:「電子支付依賴場景、會員與數據,如今街口面臨場景與會員流失,無法賺取手續費也無法累積數據,這是極為嚴峻的問題。」

泰山1218要街口還36億,街口上演空城計事件(用戶資金百分
泰山1218要街口還36億,街口上演空城計事件(用戶資金百分

多重壓力恐影響IPO

由於街口支付長期藉優惠補貼政策,吸引消費者在街口支付裡面儲值。但這次台北地方法院試圖查扣街口金科在台新銀行的投資款時,發現公司帳戶歸零,引發消費者疑慮;雖然根據併購律師分析,「除非契約明確規定,否則很難要求買方將交割款凍結在活期帳戶內。」然而,母公司沒錢,從消費者信心到往來廠商的信賴度,都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更何況,被胡亦嘉視為最主要競爭對手的LINE Pay,去年申請興櫃轉上市時,胡亦嘉就喊出,期待街口支付母公司街口金科力拚「2024年興櫃、2025年上櫃」,因此近1年更積極辦理減資再增資,但去年仍淨損2.07億元,如今街口金科與泰山結怨互訟,恐嚴重拖累掛牌上市進程。

▲街口支付經營團隊緊急舉行記者會,解釋用戶、商家權益未損。(圖/資料室)
泰山1218要街口還36億,街口上演空城計事件(用戶資金百分

然而,回顧從2014年胡亦嘉在台灣創業以來,多次以「創新」為名衝撞業界秩序,寧願受重罰也不惜槓上金管會。本刊整理出胡亦嘉近年來的投資動作,也不難看出他積極架構更大金融版圖的企圖心。

根據持股架構圖,胡亦嘉的事業版圖,以境外「英屬維京群島商 DORIAN INNOVATION」為主要控股,旗下控有街口金科與街口網路金融科技兩大公司。其中,街口金科控有街口支付與街口投信,也是兩年前泰山投資36億元取得4成股權的公司。

部署金融版圖見雛形

街口網路金融科技則是2024年,胡亦嘉收購汶萊商艾士盟國際後更名成立,在大幅提高實收資本額後動作頻頻,今年4月先成立街口數位資產公司,後又收購京城證券(4.08億元現金),同時也將原本由街口金科持有的瑞興銀行9.59%股權轉至街口網路底下。根據公告顯示,街口網路金融科技取得瑞興銀行股份的目的為「投資」。

去年胡亦嘉受訪時提到,成為瑞興銀行大股東,「只是為未來深化合作所做的長期布局,目前沒有進一步想法。」而今年6月瑞興銀行董事會改選,胡亦嘉也未列提名董事名單,顯然無意撼動持股逾4成的瑞興銀行董事長吳東昇地位。

不過,從他買下京城證券做通路,再砸重金成立街口數位資產公司,準備進軍虛擬資產交易所,已可看出繼支付之後,胡亦嘉下一個新金融版圖已見雛形。金融科技業者分析,支付、證券使用頻率高,若能整合介面,可望切入有消費力、但尚未投資的族群。

然而在可見的未來,街口的挑戰還沒結束,不管是業務、財務抑或是法律戰,對街口支付或胡亦嘉而言,都是考驗其品牌價值與市場地位的關鍵時刻。

(雜誌原始標題為:胡亦嘉態度軟化 守得住街口金融版圖?)

 

 

 

 
 
 
 
20250712 我所知道的街口之父
深受儒教文化影響的中華兒女,有個特徵是確定的,一定要聽父母的話,否則就是不孝。如果創辦公司的錢還是父母出的,更是要聽父母的話。
我過去沒有用過街口支付,未來也不打算用,所以街口支付到底好用還是不好用,我從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一件事,我的錢只會放在我信任的機構所辦理的金融單位。
街口支付執行長胡先生的父親叫胡定吾,他是當年中華開發工業銀行的總經理。當年的中華開發跟現在的凱基金控不一樣,擁有幾乎是獨家的工業銀行牌照,做的是創投公司的事,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是一堆台灣企業背後的大股東,中華開發總經理擁有的人脈與錢脈,喊水會結凍。
然而,就算市場傳言我們通通不理會,胡定吾被告過,罪名是挪用公款,儘管判刑的時間不長,在2010年國民黨執政的年代被判刑,有一點可以確定,法院絕對不是民進黨叫得動的。他的問題不太可能是政治迫害,比較像是問題大到蓋不住。
挪用款項?聽起來有點熟悉!這回泰山企業要求追回的36億元的款項,不就正好拿到法院的判決準備執行扣押,然後款項被街口支付的母公司轉走,導致扣壓行動無法執行。
昨天的事件,誰是誰非外人難以判斷,但是胡家的‘’家學‘’淵源,則是我們從公開報導上可以確定。會不會哪天,這樣豐厚的“家學”功力也被用來對付消費者?你永遠不知道的。
特別是街口幣1:1兌新台幣的“金融創新”產品,一堆錢因此擺在街口。這個金融產品在台灣是擦邊球,靠的不是台灣尚未立法的穩定幣法案,靠的是他們胡家的信用。問題是,看到胡家老父親的案底,加上胡家兒子俐落對付商業對手的狠勁,關於一般消費者的權益,胡家的信用真的有足夠支持信任的保障嗎?
我對街口支付不熟。只是留個紀錄,交待一下過去勸人不要碰街口支付的生活建議而已。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