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2 04:08:37 經濟日報 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晶圓雙雄搶著「咬蘋果」,繼台積電拿下蘋果處理器代工訂單之後,聯電也取得蘋果供應鏈數據晶片大單,躋身蘋果概念股。看好物聯網商機可期,聯電執行長顏博文信心滿滿表示,聯電專攻物聯網的五大技術平台實力,與台積電不相上下,將大舉進軍物聯網應用。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針對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顏博文認為,晶圓代工產業複雜,對岸不容易追上,但封測與IC設計業則比較有壓力。他預估,在中國官方大力扶持下,最快一、二年內,中國整體 IC出貨總量將超過台灣,聯電看好相關商機崛起,加快搶中國紅色供應鏈訂單

聯電已協助中國IC設計公司生產晶片卡,切入全球發卡量最大的信用卡—中國銀聯卡供應鏈,並協助當地IC設計公司開發Tpye C等當紅應用,反而是這股「紅潮」崛起的受惠者。

因應紅色供應鏈崛起商機,聯電加快廈門12吋廠布局,明年底小量生產,初期月產能6,000片。顏博文透露,中國對高階IC補助誘人,吸引當地業者大舉投入,對高品質晶圓代工產能需求龐大,聯電廈門廠不擔心訂單來源,初期產能利用率可順利拉升至滿載,並逐步朝最大月產能5萬片邁進。

聯電先進製程布局也傳來佳音,28奈米HKMG製程取得蘋果供應鏈數據晶片大單,躋身蘋果供應鏈;另外,也加速20奈米以下先進製程進度。看好物聯網後市,聯電也備妥相關平台,大搶商機。

聯電5月合併營收129.31億元,為歷史第三高,優於市場預期,法人看好聯電本季收將逾380億元,連三季創新高。顏博文說,聯電本季營運可望順利達標,詳細獲利數字與下半年展望將在下次法說會揭露。

顏博文日前接受本報獨家專訪,這是他在2012年11月下旬升任聯電執行長之後,首次接受媒體專訪,暢談他出任聯電執行長近1,000天以來,在聯電進行的一連串內外布局策略與方向。以下為訪談紀要:

問:如何看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

答:晶圓代工真正的技術平台,需要上、下游及矽智財(IP)構成緊密的生態系統,這部分還是台灣最強,因為台灣做得最久也最完備,也最成熟,台積電和聯電是這方面的佼佼者,我們的領先還是顯而易見。

我認為,除了中國政策自訂系統規格,並從供應鏈獎勵當地企業研發、光罩和IP之外,中國業者上市容易、本益比超高,挾資金優勢,可進行併購或爭取人才,長期將普遍性對台灣IC設計公司形成相當的威脅;不過,只要我們在技術持續領先,短期對方仍很難超越。

問:聯電面對這股「紅潮」,取得什麼有利位置?

答:中國為扶植半導體產業發展,成立大基金,企圖心相當積極,並且補助IC設計廠商高額的光罩和矽智財(IP)費用,甚至由官方埋單全額支付。

這股誘因,將掀起中國IC設計公司積極導入產品設計及量產動能,聯電已看到這些動能快速起飛、提前卡位,爭取各項列入中國國家發展計畫的獎勵項目,抓住這股快速成長的商機。

聯電很慶幸,在中國已找到一個合作夥伴,切入當地龐大行動支付商機的銀聯卡市場。這部分是由大陸IC設計公司提供晶片,在聯電蘇州8吋廠以0.11微米EEPROM(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技術代工生產,同時也和聯電合作開發55奈米嵌入快閃記憶體(embedded flash)。

擁特殊技術 與龍頭並駕齊驅

問:業界都認為物聯網是下波半導體產業的驅動力,聯電在相關領域機會為何?

答:物聯網最主要涵蓋五個必要核心元件,包括嵌入式非揮發性記憶體(eNVM)、微控制器(MCU)、無線晶片、感測器、LCD驅動IC與電源管理IC,這些晶片大多沒用到最高端的半導體製程,僅需成熟技術就可以做,但是屬於特殊技術,聯電都能提供技術。

因此,我一再強調,物聯網絕對是聯電的機會,而且我們很自豪,聯電在物聯網的技術布局,都是最先進,和台積電不相上下。

蘋果先前曾說,汽車是物聯網最終的行動裝置,但我覺得未來物聯網不會只是汽車,像無人飛機已經能取代物流、監測,甚至精密到可以多數同時彈奏鋼琴,這在過去無法想像,相關商機也是聯電極力爭取的標的。

聯電雖然在最高端製程並未領先,但在其他成熟製程的覆蓋率,以及上下游整合的生態系統,聯電是最強的。尤其物聯網,除了手機和電腦外,大部分都採用成熟的技術,這方面聯電可以很自豪地說,可與台積電並駕齊驅。

問:聯電先進製程布局近況?本季業績是否可順利達陣?

答:聯電28奈米已有非常大突破,除了原有的Poly-Sion獲得市場極高肯定之外,近期在28奈HKMG所提供的LP及HPM製程,最高良率均已超過90%。

聯電過去一直低調,但最近幫客戶做的產品也獲得蘋果採用,包括目前以28奈米製程量產搭配手機應用處理器(AP)用數據機(Modem)晶片。

廈門12吋廠 將大搶紅色訂單

問:聯電赴廈門設12吋晶圓廠的考量?在集團布局扮演什麼地位?

答:聯電以參股方式在廈門投資12吋晶圓廠,主要看好中國這幾年半導體元件需求成長非常快速,已是全球成長最快速的地區。

中國已視半導體產業定位為國家安全、信息安全重要一環,因信息安全又大多聚焦電子元件相關,比如信息流通方式、設計、製造等,而且半導體產業也是他們最大進口產品,可以預期政策會全力重視且加速推動。

中國為推動內需,也積極改善基礎建設,包括交通、金融。大陸目前已躍居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國家,我們預期他們慢慢走向更先進的環境,內需市場將成為推動經濟成長一股強大動能。

中國相關產業也希望提高整個供應鏈的快速運作,而且透過政策大力扶植,聯電基於此趨勢,前往卡位。

問:聯電廈門12吋廠產能與製程規畫?

答:聯電廈門12吋廠會考量製程推進的未來性,但目前初期仍會在政策的規範下,從55/40奈米製程切入,目前這兩個製程是中國市場最迫切需要的技術,而且也是屬於相當先進的製程。之後若台灣法律允許,廈門廠也會布建28奈米以下製程。

聯電在中國市場的定位採區隔策略,當地目前中低階手機晶片、面板驅動IC,以及應用在物聯網所需的嵌入式快閃記憶體、嵌入非揮性記憶體等,相當需要聯電的55及40 奈米產能,這也是聯電選擇在當地從此製程切入的原因。聯電廈門12吋廠預定明年第3季開始投片,明年第4量試產,初期月產能6,000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