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新聞1443

文/黃琴雅

就在九月底、十月初,一位在台北士林區某券商公司工作的證券營業員驚傳自殺,地點就在大戶看盤的VIP室,這件事震驚整個證券業,但訊息全被掩蓋住,只透過口耳相傳,一說他是為情所困、一說是他因股市反轉太快,導致破產而尋死;市場還把矛頭指向即將在明年底課徵的證所稅,造成外資、大戶退場,台股大跌,才會發生這場悲劇。

接著,十月中,一位股市大戶被查到以假外資的身分,從香港繞回台灣買股票,被金管會註銷他所委託香港瑞穗證券的外國機構投資人資格,一度引起市場恐慌,好在金管會主委曾銘宗立刻聲明,「不會特別清查假外資。」但這位一天可以創造一億大量的大戶少了一間假外資的戶頭,在台股進出金額就減少了許多。

股市量縮,營業員慘兮兮

在證所稅開徵的效應下,台股量能持續萎縮,十月二十三日,台股創下今年以來的新低量,大盤成交量六一九億元,當周還有三天的日均量都不到七百億元,市場認定罪魁禍首是:財政部執意在明年開徵證所稅。

尤其是,一天出售股票十億元以上就要課徵證所稅的「大戶條款」,把市場大戶都嚇跑了,即使美股大漲,大戶還是急著出脫,眼看台股獨跌,引發散戶恐慌,跑去贖回台股基金,投信只好大砍認養的中小型股,又加速中小型股破底,一連串連鎖效應,使得一位中小券商老闆直呼,「股票大跌、又沒量,再這樣下去,中小型證券公司會先倒」。

首當其衝的當然是證券業。靠量吃飯的證券業,早在二○一二年三月,討論證所稅開徵時,就因為股市成交量急縮,讓券商成為台灣第五大慘業,不少券商營業據點關門大吉,從業人員因為接不到單,一個月領的錢常常不到兩萬元,連基本工資水準都不如,必須下班後打零工來維持生計。

好不容易等到今年中,金管會主委曾銘宗頻頻對股市放利多,射了「三支箭」來振興股市,股市成交量才突破千億元,但愈接近年底,離證所稅開徵日期愈近,對錢味敏感的大戶不是將資金轉到香港、上海與美國,不然就是縮手不玩,導致量又急縮,對營業員而言,真的是雪上加霜,有些人甚至沒錢領,投資又虧錢,搞到家破人亡,激烈到只好選擇走上絕路。

針筒抽血,台股快要昏倒

這也逼得過去一向強調「以和為貴」的券商公會理事長簡鴻文跳出來召開記者會痛批財政部,他說,最高明的課稅要像「拔鵝毛」,要拔得沒有感覺,但現在財政部像是在「拿針筒抽血管」,血(成交量)不見了,他甚至預言明年股市成交量可能會降到四百億元。若真如此,最倒楣的將是數十萬的證券從業人員,證券業將面臨一波失業潮。

不過,好鬥性格的財政部長張盛和卻還是要跟簡鴻文「唇槍舌劍」。他說「股市現在只看到空的針筒,連一滴血都還沒抽到,股市就得了『白袍症』 (聽見醫師血壓會升高),」政府採取的是「先求有,再求好」,他強調,證所稅沒那麼可怕,堅定證所稅如期上路的立場。

「一個沒有成交量的市場,還有什麼價值!」這不僅是股市從業人員的心聲,連政府十分重視的外資都這麼認為,從外資最近幾乎天天賣超台股,光第三季以來,外資賣超台股就超過一千億元來看,外資對台股似乎沒信心,現在大戶又出走,留在股市的還是無辜的散戶,有些散戶還是因為曾主委釋放利多進場,卻慘遭套牢。

國庫要剝皮,大戶只得外逃

事實上,最慘的還是股市投資人,財政部一直鎖定台股投資人為「目標」,不斷吸他們的「血」,來填國庫的黑洞,投資人是名副其實的「萬萬稅」。

除了繳交買賣股票的證交稅,若是長期投資,股票發的股利還要課兩種稅,一是併入綜合所得稅計算,一是要繳健保補充費,明年起,一年賣出十億元股票的大戶又要繳證所稅,也就是說,散戶被剝三層皮,大戶則要脫四層皮,還加上兩稅合一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制度取消,綜所稅最高稅負也將從四○%增加到四五%,大戶成為國庫鎖定的對象,不逃不行!

依據券商公會統計,若以今年日均量一一五○億元計算,今年投資人投資台股所繳的稅,包括證交稅、綜所稅、健保補充費三者加總,共達三千六百四十億元,是國庫的繳稅大戶,「照理說,進出愈多的大戶,貢獻的稅也愈多,財政部不僅沒嘉獎,還要加稅來處罰,」簡鴻文說,十億條款就是對買股票多的人的「懲罰稅」。

更讓券商擔心的是,當亞洲鄰近國家都在對大戶用優惠稅率招手時,台灣仍執意開徵證所稅,除了十億條款,還有興櫃買賣數量在一百張以上要課稅,造成興櫃量縮,更讓績優公司不想掛牌,申請興櫃數比去年少掉五成;看來,明年台股萎縮四百億、外資棄守、大戶外逃、券商倒閉,已經成為現在進行式,連多頭總司令曾銘宗都無力挽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