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股:京元電子(2449)Q2營運將有大反彈,外資上調目標價至38元
2018/03/07 11:36 財訊快報 李純君
【財訊快報/李純君報導】受惠於第二季將出現強勁成長,半導體測試大廠京元電子(2449)今早獲得外資上調目標價到38元,相較目前31.65元的股價,約有逾兩成的空間。
外資重申京元電子優於大盤,並將目標價調升到38元,主要取決於第二季營運的強勁成長態勢。外資圈估算,京元電子第二季營收季增率將達到17%,主要取決於智慧型手機晶片的復甦,另外聯發科(2454)市占率的提升,京元電子也將會是主要受惠者,至於京元電子第一季雖遭到淡季,但受車用感測器客戶大單的加持,第一季營收的季減率僅3%,表現明顯優於同業。
此外,外資也提到,帶動京元電子第二季營運強勁成長的,第一大動能是手機晶片,但GPU、MCU、感測器等也都是驅動京元電子第二季營運強勁反彈的動能, GPU部分,高階測試需求將拉高京元電子機台的利用率同時提升毛利率,而從IDM大廠端也順利搶下不少車用MCU、車用感測器的訂單,外資也估算,京元電子今年取自GPU、MCU、感測器等訂單的金額將較去年成長超過15%。
外資也預估,京元電子今年營收年增率約12%,毛利率可望從2017年的29.5%提高到逾31%,營業利益率挑戰31%,208年資本支出約55億元。至於京元電子2017年獲利下滑,非營業績效不佳,而是外匯影響與轉投資損失導致,但該公司今年所配發的去年股息將達1.8元,依舊甚具誠意。
MoneyDJ新聞 2017-11-28 09:39:29 記者 鄭盈芷 報導
半導體測試大廠京元電子(2449)成立30年來,經歷網路泡沫、SARS風暴、金融海嘯等考驗,董事長李金恭體認到「現金為王」,要求現金水位隨時維持在即使公司20個月內沒有收入,仍可正常運作的程度,而京元電子另一項競爭利基即在於自主研發機台能力,因而能保持擴充的彈性,跟隨客戶一同成長。
李金恭從進入聯電(2303)擔任工程師到入主京元電子,並帶領京元電子轉型為專業半導體測試廠,投身半導體產業逾30載,對產業脈動保持高敏感度,對於近年Fabless、IDM、甚至封測各種整合、整併的動作,李金恭表示,從2010年開始就感受到整併將會越來越多,從那時起每次在重要幹部集會,都會提示員工隨時保持高警覺心跟觸角,因為情報資訊越完整,高階主管最後判斷決策就會越精確,也還好有這樣的警覺性跟認知,李金恭表示,在大大小小的整合/整併中,京元電子受到衝擊最小,反而在過程中,該掌握的商機,大部分都沒錯過。
這樣的產業嗅覺也可從京元電子大陸布局看出,京元電子從2002年就啟動大陸投資計畫,而隨著2006年政策開放,公司也於蘇州工業園區設立生產基地,目前在大陸則有兩家百分百持股轉投資公司—震坤科技和京隆科技,而震坤主要從事特殊封裝,經過8年的調整,營運已逐漸轉好,至於以測試服務為主的京隆則從2010年開始獲利。
李金恭指出,大陸當前的半導體產業發展頗類於台灣早期模式,著眼於中國製造2025計畫,將大幅提升半導體產業自給率,晶圓廠建置也如雨後春筍般,而京元電子進入大陸已15年,布局時間算早,可望掌握先機。
京元電子目前大陸生產基地在蘇州,明年仍將持續擴產,有鑑於目前廠區即將填滿,倘若2020年有更大的商機,目前廠區恐不足以支應未來業務需求,李金恭表示,公司已在規畫下一個大陸基地,包括到南方設點或是到其他接近晶圓廠聚落都在考量中。
而談到與其他競業合作或結盟,李金恭則認為,只要能創造多贏,能發揮互補效益、又能減少重複投資,他非常樂見各種合作機會。
京元電子2017年資本支出約42億元,李金恭表示,公司目前也在做2018年規劃,有鑑於產業前景不差,目前看來,京元電子明年資本支出會比今年多,而且有可能增加10億元,人力部屬方面則一直沒有停下來,雖然已接近歲末年終,但在工程人力部屬上他並沒有踩剎車。
就產業面來看,在AI、車用電子等都看到不錯的趨勢,而在3D感測部分,公司也持續掌握測試設備能量,相信只要把自己準備好,就有機會。
MoneyDJ新聞 2017-05-02 08:00:37 記者 陳祈儒 報導
京元電(2449)今年首季接單客戶分散,毛利率逾30%優於預期,但轉投資與匯兌小幅虧損,第1季EPS為0.48元。展望第2季,京元電總經理劉安炫(圖右)表示,4月營收將是公司今年營運的谷底;受到智慧手機產業第2季製造不積極的影響,第2季營收季持平至微幅成長。
從1995年架完第4條生產線後,京元電即投入RD研發,之後,2000年退出記憶體市場而切入邏輯IC測試,主要動力即是來自於自行研發機台設備等。
京元電子於昨(1)日舉行成立30週年員工家庭日,京元電董事長李金恭(圖左)表示,從草創的40、50員工,增加至目前兩岸員工共7,000人,資本額亦由2千多萬元,增加到目前約117億的股本,公司營運仍保持正成長。
(一)自主研發能力佳,京元電預燒Burn in製程貢獻營收逾5千萬元:
京元電多年來皆自行開發測試機台,像是多功能性的設備E系列機台已近1千台,可以作包含SOC、MEMS機電電、PMIC電源等測試。
此外,京元電多年前已研發出預燒測爐設備「奔應爐(Burn in)」、都自用並沒有外售。據悉,全球也僅有美國MCC公司有外售預燒爐。
Burn in是後段測試過程之一,亦稱為預燒或奔應。IC後段製程在測試IC功能後,待測品都會上預燒爐作Burn in;目的在於提供待測品一個高溫、高電壓、高電流環境,使生命週期較短的待測品在Burn in的過程中提早顯現其該有的特性、以剔除不良品。
預燒Burn in後會在96個小時內,待測品Burn in物理特性未消退之前,完成後續測試機台測試流程。主要像是AI市場晶片報價太貴了,透過預燒把不良的晶片先剔除,留下良品、有效率的替客戶省下時間成本。
劉安炫表示,京元電一個月預燒測試營業額,從3千萬元逐步增加至目前的5千萬元,每年約成長20%;業績占比約3%。預估2018年預燒月營收可達6千萬元。
(二)零件報價高、客戶不積極,Q2手機庫存調整:
對於第2季業績,李金恭說,包含Flash與小尺寸面板的手機零組件報價近期偏貴,中國手機廠是有些庫存上調整。
但是他強調,2017年上半年對測試業來說,高階手機是比較遲緩,但整體的高階、低階手機合計的測試時間來說,並不會掉太多。
李金恭預期,手機第2季雖有修正,4月營收將是2017年的谷底,在下半年重要機種上市後,下半年整體測試產業會轉好。
(三)大陸京隆科技(蘇州)今年計畫擴產:
晶圓代工廠台積電(2330)之前透露的4大應用領域,包含智慧型手機、高效運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er)、IoT物聯網、車用電子等4大領域,京元電子都能測試。
京元電表示,大陸廠京隆科技(蘇州)在2017年營收有10~20%,已完成的潔淨室後持續擴充生產線。預計京隆科技的2017年產能再增加30%;劉安炫表示,因應客戶需求,將採逐季擴產方式,預計2018年完成下階段的擴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