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3 03:33經濟日報 記者黃文奇/台北報導
華新麗華(1605)董事長焦佑倫指出,公司主要事業體不銹鋼、電線電纜、商貿地產等今年度將迎來好年,不銹鋼部分,朝上游整合的印尼鎳生鐵廠投資已在本季小量試產,下半年就會正式投產,對以後公司獲利穩定有非常大的幫助;電線電纜部分,受惠供應鏈回台的效應,整體產業能見度兩至三年無虞,樂觀看待今年表現。
他強調,華新持續採「做精做強」戰略布局,並且要利用新科技改善生產效率,朝智慧化發展;華新電線電纜在台灣市占率長居第一,近幾年專注於隱形冠軍的定位發展,以不銹鋼為例,生產基地已經遍布台灣、中國大陸、印尼等,其中盤元是全球領導廠商,提供下游螺絲扣件業征戰全球。
該公司去年營收1,125億元,受惠中國大陸南京建案銷售入帳,稅後純益66.9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2.04元,今年第1季營收288.5億元,年增近兩成。以下為專訪紀要:
問:華新是台灣唯一朝上游整合到鎳生鐵的不銹鋼廠,目前進度如何?
答:鎳生鐵廠在本季已經少量試產,整個進度是如期,我們運氣不錯,合作夥伴青山集團誠信很好,加上工廠剛好在青山園區,該園區已經非常成熟,青山在園區裡面有足夠的工程人員,所以工期非常順利。
這個投資案對公司是很重要的一步,不銹鋼的原料鎳占成本非常大,原料價格的變動影響很大,過去幾年中國大陸大廠憑藉到原料產地投資鎳生鐵,掌握原料銷售到全球,價格非常有競爭力,台灣廠商比較吃虧,所以很多廠商都不太賺錢,就是因為原料都被卡住。
掌握料源 效益逐步顯現
鑑於此,我們才決定到印尼設廠,朝上游整合,新廠的效益主要是穩定我們的料源,雖然鎳生鐵仍是採合約計價,但我們相對上可以獲得投資收益,不會老是被原料吃掉,另外我們也自己發電降低成本,隨下半年全面性的投產,該廠擁有四條產線,全部投產後預計純鎳金屬年產量約3~3.6萬公噸,約占華新一年原料的50%,華新上游原料整合的效益將會逐步顯現。未來,華新的不銹鋼事業將從鎳生鐵、煉鋼、軋鋼一條龍,將生產鏈價值發揮到最大。
攻陸內需 提高產品規格
問:華新不銹鋼事業已經遍及到亞洲,中國大陸的擴產計畫進度如何?
答:我們在中國大陸的煉鋼廠位於山東煙台,年產能30萬公噸,但過去只生產鋼胚,沒有朝下游產品延伸,生產效益一直沒有發揮,所以三年前決定投資興建軋鋼廠,預計年產42萬公噸盤元及熱軋棒,因為新冠疫情延後一年,去年10月才啟動動工,預計明年年底投產。
華新目前不銹鋼事業的最大基地是台南鹽水廠,主要生產小鋼胚、扁鋼胚、盤元等,其中盤元供應給很多下游扣件業者,因為鹽水產品線完整,營運狀況良好,讓我們想在煙台複製同樣的煉軋一貫作業模式。
從需求面看,中國大陸十四五計畫,要加強智能製造,再加上碳中和政策,對我們鋼鐵生產就有升級的壓力,因此我們的軋鋼廠高規格投資高度自動化、智能化,在精度、品質上進行提升。
雖然大陸重視環保、取消了出口退稅,未來我們還是能夠提供高質量及高附加價值產品,主攻內需市場。
多元布局 深耕工業應用
問:電線電纜事業今年展望如何?
答:這可以分成兩塊來談,第一個是需求面,美中貿易戰讓很多台商回台設廠投資,尤其是許多產業整個供應鏈回到台灣,投資建廠對於電線電纜的需求非常好,再加上近幾年建商推案積極,整個工程的狀況很熱,因此從產業來看基本面非常好的,能見度已經可以預期到未來兩三年,榮景可期。
另外一塊是產品面,過去我們多數都供應在輸配電的應用上,但幾年前我們深耕工業應用,並且有新的發展,像是移動型的電纜,如港口的港機電纜、太陽能或風機等新能源電纜,這些領域我們布局了很久,預期將有不錯的發展。
問:其他投資呢?能不能進一步說明?
答:首先我先講我們於南京投資的大型購物中心,這個商場2019年啟用營運,營業面積逾12萬平方米,去年遇上疫情原本還挺擔心,所幸大陸抗疫動作非常快,整個經濟回升速度也非常快,加上我們商場定位鎖定親子、家庭,因此生意非常穩定,目前是賺錢的,以一個開幕僅兩年的購物中心來說,營運績效應算不錯。
另外美國我們有投資太陽能系統廠Borrego Solar,每年營運都穩定成長,去年營業額做到近6億美元,拜登政府上來,已宣示要加大力度在綠能投資和政策,對我們非常有利,這個市場成長將會非常快。其他像是集團的華邦電、華新科、彩晶等今年營運看來都不錯,整個投資收益也會跟著上來。
問:南京華新城推案這幾年獲利不錯,未來規劃?
答:華新城是我們這幾年地產開發重點項目,總占地面積逾1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逾百萬平方米,分幾個階段開發,住宅包括璟園、珺庭,已陸續入帳,辦公樓之前開發的項目已售予國家開發銀行、廣東發展銀行、北京銀行、中國人壽等。目前仍有逾四棟開發中,未來可貢獻租金收益,所以商場未來還是會繼續貢獻公司收入,我們在地產項目上要是重視節源及永續經營。
問:整體華新今年表現會很好?有要加碼投資嗎?
答:我們公司的定位很清楚,雖然我們的事業很多,而且不同,我們都以隱形冠軍的精神,做精做強。
現在面臨的挑戰不是發展新產品,而是用好科技。好比今年營運狀況不錯,我們還是有很大挑戰,因為未來比的是生產效率、智能製造,這會改變現有的生產力及營運模式,假如做不好,很快就被淘汰,這是我們最大的挑戰。所以無論是技術、生產、品質、客戶服務,全部都要進行不斷的變革。
所以未來的投資不一定是產量增加的投資,也不一定只有產品的研發,而是軟實力的發展與投資,包括資訊及環保的投資等等。
另外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現在我關心的不是能賺多少錢,而是五年後碳排放量多少,減碳這件事對成本也會有很大改變。
---
華新集團四兄弟中,老大焦佑鈞主管華邦電(2344)、老三焦佑衡掌管華科事業群(華新科、瀚宇博等),老四焦佑麒主導面板事業如彩晶,而焦佑倫所帶領的華新麗華,是集團唯一的傳統產業公司,而華新主要的業務包括鋼鐵、電線電纜、商貿地產等,這些產業在過去十年經歷非常大的挑戰,如今迎來春天可說是十年磨一劍。
焦佑倫回憶,大約在2011年,也就是全球金融海嘯後三年,他察覺世界經濟及產業的發展已經出現改變,中國大陸在2000年後崛起,一路膨脹到金融海嘯,之後更砸下4兆元人民幣救市,雖拯救了全球經濟,卻衍生出過度投資、產能過剩等問題,也因為這樣,很多產業出現結構性的變化。
他默默將華新麗華這頭大象翻身,對外,收斂規模,開始檢視旗下所有投資,收掉部分不具效益的投資;對內,重新擬定了公司發展策略,聚焦隱形冠軍,專注在不銹鋼、電線電纜等具有競爭力的核心事業,加強力度深化發展,這個調整,花了他將近五年多的時間。
以不銹鋼為例,華新麗華這幾年的布局是鴨子划水,從盤元類的隱形冠軍跨足到棒材的生產銷售,很多人不知道,在台灣不銹鋼市場,不管是條類還是板材類,華新都已是具話語權的龍頭業者之一,且驚人的是儘管台灣不銹鋼產業過去十年都在苦撐,華新的不銹鋼卻沒有虧過錢,經營能力突出。
2015年華新麗華獲利跌到谷底,僅16億元,但辛苦迎來果實,2016年起獲利回穩,五年稅後共賺進327億元,且近期市值衝破千億,上演十年磨一劍的翻轉故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