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4-06-13 09:00:43 記者 邱建齊 報導

受惠事廢從去(2023)年Q3開始就陸續接到大客戶、醫廢2024年也有增加新客戶,事業與醫療廢棄物清運業者青新(6951)繼1月及4月之後,5月營收再以5,682萬元在2024年來第三度改寫單月新高、月增19%、年增32%,前5月營收則年增25%;除了事廢與醫廢穩定成長,青新表示,石綿瓦專案發酵也帶來營收挹注。

台灣早年大量使用石綿瓦於屋頂及側邊建材,並在近年進入汰除高峰。根據環保署(現為環境部)估計,全台約有24萬棟、約53萬噸石綿屋頂待處理,為避免拆除時纖維飛散影響民眾健康,當時的環保署爭取16億經費提供拆除後石綿廢棄物清運補助。青新表示,這兩年各縣市都有針對石綿瓦專案開標,公司接了顧問約,並負責清運,歸在事業廢棄物營收。

除了石綿瓦專案,由於青新事廢清運量市佔率雖排第二但也僅約1.02%,成長空間仍大並可望成為2024年重要動能,法人看好其除2024年單月營收可望頻創新高,全年營收則有機會較2023年的4.87億元年增雙位數、首度突破5億大關續寫新高,加上事廢毛利率接近7成、明顯高於醫廢的近5成水準,稅後淨利年增幅度估優於營收表現。

MoneyDJ新聞 2024-06-14 11:55:27 記者 邱建齊 報導

事業與醫療廢棄物處理大廠日友(8341)轉投資持股66.04%的青新(6951)將在6/18(二)於創新板掛牌上市,營業項目包含事業廢棄物及醫療廢棄物清運、青新木的製造銷售、廢水處理以及醫療廢棄物再利用處理,在業界已經有超過20年經驗,截至去(2023)年醫療廢棄物客戶數達10,652家並且在清運量市佔率居第一,事業廢棄物客戶數則有754家並在清運量市佔率居次。

比起同業具有的優勢,總經理張財榮(見圖)表示,從環保署法令還沒有要求清運車輛要加追蹤系統的時候,青新就裝上去了,讓客戶隨時可以看到廢棄物上車以後車子的動態跟動線,20幾年來累積的清運路線可以在北部都會地區把每個小型客戶廢棄物收集集中後再運輸到南部,這是公司關鍵的核心技術,別人即便知道也做不到,因為沒有這樣的經濟規模。

再來就是自己有電腦中心,張財榮指出,綜觀台灣那麼多同業,有電腦中心的應該不會超過3家,為什麼需要資訊系統?除了青新的客戶數量龐大,運輸行業的派車調度等等的優劣會非常大的影響整個執行成本,所以青新開發派車系統跟廢棄物清運管理系統,這也是公司很關鍵的技術。

 

此外,近年來台灣電子業長足發展,張財榮指出,一些廢棄物有它一定特性需要去理解,這些都是需要技術跟經驗,恰恰青新在這一部分的人力養成也非常豐富,也是同業很難企及,是公司對於同業很明顯的優勢。

至於要如何因應成本上漲?張財榮表示,青新接近200個員工,其中有超過1/3已經超過10年,就是因為公司給的待遇是不錯的,距離基本工資很遠,所以對於所謂人工費用的成長,對公司倒不是很大壓力。

車輛的部分,張財榮指出,最直接的成本就是汽油,老舊車輛非常耗油,維修成本也高且不環保,青新非常明確的定義小型車輛(5噸以下)使用大概60萬公里就汰舊換新,大型的(5噸以上)大概80萬公里就汰舊換新,新的車輛一定省油,特別是最近六期/七期環保規範等也更環保,這也是公司優勢,因為車輛非常貴,5噸左右的車輛全部弄到好可能要接近200多萬到300萬,大型車輛可能要5、600萬,一般微型企業很難負擔這樣的成本;除了清運之外,生產線也盡量引進自動化機械,都可有效平衡高漲的物價跟人力成本。

 

----

MoneyDJ新聞 2023-06-05 09:00:20 記者 邱建齊 報導

 
  • 今年5/24登錄興櫃/預計11月底送件申請上櫃
  • 前4月營收年增2%/扣除去年疫因素仍成長
  • 事廢清運量目前市佔僅0.89% /成長空間較大
  • 估今年醫廢清運量年增7%事廢則可年增13%
  • 今年營收看+10~15%/人事成本↑獲利估+10%
 

事業與醫療廢棄物處理大廠日友(8341)持股68.74%的青新(6951)已於今(2023)年5/24登錄興櫃,並預計將於今年11月底送件申請上櫃。青新表示,去(2022)年平均每月事業廢棄物清運量約4,245噸、市佔率約0.89%,今年預計每月清運量年增約13%至4,800噸;去年醫療廢棄物每月清運量約1,403噸、市佔率約33.81%,今年預計每月清運量年增約7%至1,500噸左右。

 

法人表示,對於青新而言,醫廢相對穩定、事廢成長性較大,估今年營收約年增10~15%;雖然事廢清運去年平均毛利率約60.90%明顯高於醫廢清運的47.33%,今年事廢清運量成長較多有優化產品組合效果,但包括汽油及人工成本都在上升、尤其人事佔總成本約5成上下,加上疫情使單價較佳、今年疫情較去年趨緩,因此預估獲利年增幅約1成左右、略低於營收。

成立於1999年並取得廢棄物清除許可證的青新全名為青新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實收資本額4億元。在北、中、南三大服務據點共配置112量清運車輛,每月清運許可量總數為22,311噸,目前每月實際清運量則約在6,000噸左右,

累積11,000家左右的清除客戶,指標客戶包括台積電(2330)、中油、大同(2371)、群創(3481)、華新科(2492)等知名企業及新光、萬芳、慈濟、奇美等醫療院所。

青新指出,目前國內共有4,901家清除機構,其中可清運有害事業廢棄物的甲級清除機構有514家,具有清運醫廢能力的甲級業者更只有20家,青新及子公司良衛、正新即在20家當中佔了3家。

青新營收以清運佔97.9%為最主要來源,包括醫療廢棄物清運佔74.88%、事業廢棄物清運佔23.02%,其餘包括廢水處理1.77%、塑木製造0.33%。

青新去年營收從2021年的2.5億元大幅年增79%至4.47億元,公司指出,主因向已漸漸要淡出市場的清運業者購買客戶名單,也因清運路線整併使同樣一趟車可清運更多客戶而降低單趟成本,毛利率大幅年增7.71個百分點至48.03%,稅後淨利年增高達149%至8,671萬元,惟因去年經過兩次現增、加權平均股數較2021年膨脹2.3倍,EPS由3.51元降至2.64元。

相較去年同期有疫情加持,今年前4月營收僅年增2%,青新表示,今年疫情趨緩、醫廢清運減少,扣除疫情因素後今年本應衰退,但目前看來還是有成長;由於台灣持續老齡化、看病需求增加,長期而言,每年醫廢大概會呈5~10%成長相對穩定,事廢目前僅約0.89%市佔率也是未來努力重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