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串流音樂平台 KKBOX 母公司科科科技 (KKCompany Technologies) 預計今年第四季在台申請上市,上市前 (Pre-IPO) 的 4000 萬美元增資案,吸引中華電 (2412-TW)、台灣大 (3045-TW)、趨勢科技參與。中華電董事長郭水義今 (22) 日強調,雙方 16 年來合作緊密,相信只有中華電可與 KKCompany 緊密結合。

台灣大與 KKCompany 日前宣布建立策略聯盟,台灣大將以 1500 萬美元 (約新台幣 4.78 億元) 參與 KKCompany 上市前 (Pre-IPO) 增資案,取得 2.8% 股權;同時以不超過 3000 萬美元,將子公司台灣酷樂時代 (MyMusic) 出售給 KKCompany,並協助用戶移轉。

而中華電長期以來與 KKBOX 維持股權策略合作關係,此次更參與 KKBOX 母公司 KKCompany 增資案,不過中華電未透露持股比例。也就是說,未來中華電與台灣大都是 KKCompany 股東及策略合作對象。

郭水義表示,16 年前就看好 KKBOX 推動線上音樂的服務,加上中華電需要廣結盟、多元應用、提供消費者優質的服務,因此雙方開始展開合作。

他進一步說,KKCompany 打造新科技、新商業模式,其中採用月租模式就是創舉,隨著 5G 網路帶動新體驗服務,也讓雙方結盟更為緊密,未來會持續深化合作。此外,很開心 KKCompany 要回台上市,所有人都可以買股票,不過相信只有中華電可以與對方緊密結合與合作。

 

 

 

KKBOX 23年變形記 台灣音樂串流王改當企業幫手拚上市

中時新聞網
編輯、邱怡萱、文、商業周刊、何佩珊

上線近20年,KKBOX一直是台灣人所熟知的音樂串流平台。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來自音樂串流服務的訂閱和廣告營收,占比僅6成,如今更大的成長動能來自企業市場。

日前,該公司正式將集團內以內容為核心的事業拆分,成立「科科世界(KKCulture)」,而包括KKBOX在內,以科技為核心,發展相對成熟的事業,則是歸入「科科科技(KKCompany Technologies)」,後者正是他們接下來規畫在台灣上市的主體。實際上,這次拆分也是想讓外界看到,大家熟悉的藍色小方塊背後,其實有更大的企業科技服務能量。

事實上,這也是過去這段時間以來,支撐他們在這場蘋果、YouTube等各大巨頭競逐的戰場中存活,且還能持續創造未來3到5年成長空間的關鍵。

但別說外界對他們在商用市場的布局不清楚,就連他們自己,也是直到3年前才真正確認,並大力擁抱這個方向。而一切的起源,其實是一連串的累積和意料外的插曲。

在串流還不為人所知的2005年,KKBOX正式上線。時間上的領先,加以網路日漸普及的大趨勢,註冊用戶數第一年就突破了百萬。

進軍日本卡關

意外開啟商用服務新路

「我覺得任何公司在台灣市場做到一定的量體之後,它的下一步自然而然就想要擴大海外的業務。」科科科技董事長王献堂表示,他們也是如此。

以華文為根基,中國理應是往外走的最重要一站,但現實是,中國政府對內容嚴格控管,這是為什麼最終他們鎖定日本,並在這個脈絡下,於2010年引入日本第2大電信業者KDDI的資金。

只是,這個將成功模式複製到海外的美夢沒有成真。

「我們那時候進入日本市場的第一步其實是Fail(失敗)掉的。」王献堂解釋,關鍵因素在於日本唱片公司不願開放數位版權到串流平台上架。他直言,「日本音樂產業的數位化速度,遠遠慢於我們所想像。」

日本市場卡關了,但2013年的另一項商業提案,則是為他們種下日後往企業市場發展的關鍵種子—為KDDI打造影音串流平台。

雖然KKBOX的專長是聲音,不是影像,但如同曾於KKBOX任職長達21年、現任文策院院長李明哲所說,冒險是這家公司的DNA。因為有這特質,他們才能站上串流音樂起飛的浪頭,又接著在行動網路時代,成為第一波搶到市場紅利的業者。

挑戰新題目,可以說是他們的日常。而且,自2000年創立初始,為求生存,他們就有大量為企業提供軟體客製化服務的專案經驗,而這一路從KKMAN瀏覽器做到KKBOX,更為他們打下深厚技術基礎。

不過對他們而言,當時接下這個案子,更像是有餘裕下的嘗試,而沒有視為發展重心。就連向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募資時,都沒有將這項業務列入公司發展亮點。

科科科技財務長鄭于佳正是當年GIC的代表,他記憶中,彼此討論重點都聚焦在音樂串流服務上。「我印象(商用服務)幾乎是沒有被提出來的。」他說。

況且,即便日本起步不順利,他們當時也不認為這樣的困境會持續太久;而且同一時間,他們在台灣也開始以既有用戶為基礎,嘗試搭建以KKBOX為核心的生態系,陸續推出線上售票系統KKTIX、拍賣平台KKTOWN、影音串流平台KKTV,另外也投資網路行銷公司、實體音樂場館、發展藝人經紀等。

「音樂跟所有娛樂都是競合關係。」李明哲這句話說的是,串流音樂產業歷經多年發展,已趨於穩定,但線上遊戲、串流影音等服務卻不斷進來分食消費者的時間。

可以說,多方嘗試的背後,不只有創新基因的驅動,也有來自競爭的壓力。然而,百花齊放的目的是想擴大市場,卻也為組織帶來混亂。

賣模組產品衝更多企業戶

還跨教育、醫療等其他應用

最簡單的例子,王献堂指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各部門使用的是不同的專案管理工具和溝通系統。他不諱言,團隊的企圖心很大,但缺乏一個好的內部溝通平台,讓力量分散了。

「一個組織裡面在發展的時候,訊息不align(同步)其實是最危險的事情。」他比喻,這就像團體出遊,每個人想去的地方都不一樣,「沒有辦法一致對外,你前進的速度其實就會非常緩慢。」

相比Spotify等外在強敵形成的威脅,更大的挑戰其實來自他們自己。

而這個情況一直要到疫情開始、地緣政治更趨緊張,加以他們更認真看待上市這個題目,才重新自我審視,思考什麼是自己最擅長的事。

也是這時,默默耕耘已久的企業科技服務跳了出來。

在這個發展方向上,他們明確的優勢是技術、經驗。然而,要以KDDI這類客製化專案做為成長主力,業務可擴張性是一大問題。

試想,日本有多少企業具備KDDI這樣的條件,有能力打造自有影音平台?又,如果每家企業都提出不同要求,則每多一個專案,投入的人力成本也要相對應增加。

因此,第一個任務,就是得從客製化專案中,萃取出核心元件,打造成模組化產品。例如,今天一家企業如果需要會議摘要功能,他們可以只賣這個模組給企業,而不需要客戶購買一整套系統。

這帶來的具體效益,就是當企業客戶變多了,他們的團隊規模反而比成立之初更小。也因此,他們得以將打擊面從內容產業,跨到教育、醫療等更多跨產業垂直應用。

但這樣仍然不夠。

2022年鄭于佳以外來者的角色加入,很快察覺到問題。

雲端、串流服務競爭者多

一關鍵給它夾縫成長空間

他舉例,當時團隊明顯聚焦在技術面,卻忽略了產品的行銷推廣。「好東西,要人家知道才有用。」他說。

這是為什麼他們會在2022年找來有豐富企業市場經驗的日籍總經理松橋博人,協助他們將產品帶入更廣大的日本市場,並下定決心集中火力進攻。

但一個疑問是,市場上和他們具備相似條件的公司不會只有一家。以雲端服務來說,市場上早就有伊雲谷、iKala等業者搶先卡位;在串流領域,也難保Spotify、Netflix等各大玩家將來不會跳進來。

在雲端方面,國際研究機構IDC資深市場分析師葉振男指出,公有雲是過去5年整個台灣IT市場成長率最高的市場,未來5年也預估持續會有兩位數增長,有足夠空間容納新玩家。

王献堂則指出,這項業務讓他們可以用更大的需求規模與公有雲業者議價,將整體成本壓得更低。

至於其他串流業者的競爭,鄭于佳不諱言:「這是完完全全有可能的。」但他強調,關鍵在優先性。

他的意思是,市場上有能力競爭的業者多是採全球布局的大企業,如果投入的效益無法擴及所有市場,創造夠大的效益,就不會輕易投入。

勇於創新的DNA,曾為科科科技帶來了混亂,但也是這樣的基因,他們才得以從全球頂尖科技巨頭參戰的泥淖裡生存下來,走出自己的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