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w.news.yahoo.com/%E5%8B%95%E7%89%A9%E7%87%9F%E9%A4%8A%E4%BF%9D%E5%81%A5%E5%93%81%E9%A0%98%E5%B0%8E%E5%BB%A0%E5%95%86%E5%8F%A9%E9%97%9C%E8%88%88%E6%AB%83-%E7%A5%A5%E5%9C%83%E9%9D%A03%E5%A4%A7%E4%BA%8B%E6%A5%AD%E9%AB%94%E5%9E%82%E7%9B%B4%E6%95%B4%E5%90%88%E8%BE%B2%E5%A0%B4%E5%88%B0%E9%A4%90%E6%A1%8C-102500030.html
深耕動物營養保健品逾40年的祥圃實業(以下簡稱祥圃)今(18)日以32元參考價登錄興櫃,開盤後一度大漲至54.7元,收盤 最終成交價為52元,為邁向資本市場博得好彩頭。
祥圃推薦券商之一的國泰證券表示,祥圃以「動物營養保健品」、「畜產整合」及「肉品事業」3大事業體為主,垂直整合農場到餐桌,旗下自有品牌「究好豬」獲得米其林星級餐廳及全台數百家優質通路選用。
據了解,祥圃成立於1984年,透過代理國際營養品原料,搭配自身專業配方調理技術,以及台灣第一座符合歐規標準的「無藥預拌劑廠」,提供國內外農牧漁業者用於雞、豬、牛、水產等經濟動物的飼養,銷售對象包括卜蜂、大成、國興、茂生農經、福壽、台榮、農生、新農科、東峰、協益及統一等飼料廠及牧場,為目前台灣最大動物營養保健品供應商。
根據MarketsandMarkets統計資料,全球飼料添加劑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的455.4億美元成長到2029年的598.8億美元,年均複合年增長率(CAGR)為5.6%。祥圃表示,隨著食安意識抬頭,各國廠商也開始重視經濟動物的營養攝取,不僅提升動物生產效率,也確保肉品成分之安全。
祥圃指出,基於多年動物營養保健品經驗和科學化溯源系統,使公司能有效培育高品質肉品,於2016年推出自有品牌「究好豬」,並藉由全程冷鏈運輸製程,成為台灣首家雙潔淨豬肉調理品牌,獲得米其林星級餐廳及全台數百家優質通路合作夥伴選用,同時也曾獲選500盤美食評鑑唯一指定用肉,合作餐廳包括:金豬食堂、梵燒肉、MiraWan、欣葉日本料理、史密斯華倫斯基牛排、碳佐麻里、金色三麥、勝勢豬排、饗饗等。
針對公司業務發展,祥圃董事長吳昆民表示,「從農場到餐桌」讓祥圃具備良好的品質掌控能力,隨著食安意識抬頭與精緻餐飲的需求提升,透明、安心、信賴的農食供應鏈,值得消費者信賴,具備良好發展機會。
執行長吳季衡進一步補充,隨著全球對動物蛋白需求的持續增長,以及台灣養殖產業朝向非疫區邁進,祥圃將持續掌握產業發展趨勢,透過農場諮詢服務,提供生物安全、營養配方、飼養管理及智慧飼養的完整方案,有效提升農場營運效率。
關於財務表現方面,祥圃2024年合併營業收入約18.65億元,YoY成長10.65%,毛利率20.99%,顯示其產品具備相當程度競爭力;合併稅前淨利達1.15億元,YoY年增5.47%;稅後每股盈餘(EPS)為2.67元。
展望未來,祥圃將持續深耕國內市場,拓增「究好豬」通路數量,同時評估動物營養品的海外機會,目標成為亞太區最受推崇的創新農食企業。
更多鏡週刊報導
台灣動物營養品龍頭祥圃實業,成功以豬肉品牌「究好豬」打進眾多餐廳。這背後,是執行長吳季衡超過10年的漫長征途。(文/徐采薇)
5月,連7年獲《首爾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薦的韓式燒肉店「金豬食堂」,首家海外分店落腳台北市中山區,引發熱潮。從玻璃窗觀望,映入眼簾的是餐廳的核心食材:一塊塊已分切好、正進行低溫熟成的豬肉。
這些引人垂涎的豬肉,來自以「究好豬」品牌闖出名號的台灣業者祥圃實業。知名餐飲集團如王品、饗賓、胡同等,都是它的客戶。
「韓方在籌備期間測試過多種台灣豬,其中『究好豬』是被認為和韓國味道最像、品質一致的豬肉。」金豬食堂內部員工解釋,「究好豬」的油花均勻、肉質鮮甜,符合金豬食堂的嚴苛要求。
其實豬肉並非祥圃的本業。這家創立於1984年的公司,最初做的是動物營養品,董事長吳昆民從代理商跨足製造,奠定業界龍頭地位;直到2000年代初期,才開創過去從未涉獵的養豬事業。
EPS連續五年超過2元
2024年,祥圃年營收18.6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也連續5年超過2元,6月18日以每股32元價格,正式登錄興櫃。
發展養豬事業的靈魂人物,是吳昆民長子、祥圃執行長吳季衡。
45歲的吳季衡,擁有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經濟及國際關係雙學士,以及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企管碩士學歷,學成之後回台經營自家企業。
「台灣畜牧業正在衰退,動物營養品沒有需求就會面臨黃昏。」商管專業的吳季衡,2008年回台不久就觀察到這一令人憂心的現象,萌生往下游發展,從養豬切入的念頭。
「我聽到他要養豬是一口答應,不然他會念:『我讀這麼多書,但(和爸爸)做一樣的,有什麼意思!』」吳昆民笑著說。
雖然有父親全力支持,吳季衡的養豬夢卻很快觸了礁。起初,沒有畜牧經驗的他,想找豬農合作試養,卻因祥圃缺乏品牌與客戶,無法保證銷售,遍尋不著願意陪他冒險的農民。吳季衡最終只好牙一咬,自己單幹。
為了養出好豬,他2011年找到荷蘭的育種公司合作,並買下農場試養。
「我們委託對方針對豬隻的肌肉內脂肪(IMF)進行選拔,挑出亞洲人偏好的肥瘦相間品種。」吳季衡回憶,經過3年反覆試養、試吃後,祥圃終於培育出相對穩定的品種。
有了種豬,接著是向日本農戶學習保水性、肉色、鮮度等評鑑頂級豬肉的方法,並根據這些標準,配合自家製造營養品的優勢,開發出讓豬肉吃起來兼具油脂和纖維的獨門飼料配方。
2014年,祥圃的兩座農場,一年已可出產9千頭豬,而且每隻豬從飼養過程到用藥紀錄,都詳細列在產銷履歷上,他的養豬計畫只剩最後一哩路:把豬賣出去。
行銷,是祥圃碰上的最大礁石。
當年,吳季衡鎖定主打自有品牌,期望銷往超市等零售通路,先在京華城百貨開了一家名為「良食究好」的餐廳兼市集,宣傳加試賣,「我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就過去賣豬肉。」對於斜槓當推銷員的歲月,他仍記憶猶新。
原以為豬養得好就賣得掉,但現實是「一開始一周2頭都賣不掉……,」他坦言,當時自家豬肉知名度低沒人買,多數產品只能拿到拍賣市場便宜賣。
但吳季衡沒有放棄,反而尋思到B端(企業客戶)找突破口,「餐廳業者比一般消費者更容易溝通肉的品質,主廚能看出我們肉品的保水性,一般消費者比較不會注意。」他解釋。
完整產銷履歷打開口碑
頻繁的食安問題,也成為祥圃航出暗礁的助力。
2015年後,餐廳接連爆發過期肉事件,餐飲業界愈發注重生產標示。兼具品質與產銷履歷優勢,隔年祥圃開始出貨給台南知名火鍋店「毛房 蔥柚鍋」、連鎖餐酒館「金色三麥」等,一周約能賣出20頭豬。
金色三麥產品開發經理范僑芯指出,當初引進「究好豬」,先是看中產銷履歷,其次則是商品開發能力,「像是煙燻德腸、黑胡椒香腸,一開始會有腸衣爆裂等問題,但都能獲得解決。」商譽打開後,其他客戶也跟著上門。
疫情間,「究好豬」再打進聖德科斯、統一超商等通路,如今一年可供應近5萬頭毛豬,合作牧場超過20家,目前肉品已占整體營收4成。卜蜂董事長鄭武樾分析,台灣每年毛豬在養數超過500萬頭,祥圃的規模還不算大。不過吳季衡對此已有盤算,在豬肉品牌打出名號後,正積極評估進軍雞肉等其他肉品事業的可能性。
一路從代理商、製造業到打造豬肉品牌,祥圃未來可能還會長出更多的面貌。…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