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難賺 代工廠另找出路

更新日期:2011/04/04 02:56 記者呂俊儀、楊玟欣╱台北報導

工商時報【記者呂俊儀、楊玟欣╱台北報導】

 

蘋果風潮席捲全球,不但讓NB品牌大廠宏碁折損蘭奇這名大將,也確立宏碁將會轉型朝向智慧手持裝置領導廠商目標。從代工廠來看,業者對NB低毛利、錢難賺都有認知,以往廣達(2382)、仁寶(2324)爭奪NB代工第一戲碼將不復見,反觀降低對NB依賴程度已成為營運主軸。

 

今年筆電終端市場受到平板電腦排擠效應,研調機構普遍認為今年筆電出貨成長率恐由原預期的10-15%,下修至10%以下。目前五大代工廠中NB比重最高的就屬仁寶,且仁寶亦是宏碁筆電主要代工廠,近期受到宏碁拖累相當深。

 

仁寶總經理陳瑞聰說,今年將兼顧獲利與出貨量平衡。據了解,仁寶去年筆電營收占比高達9成,非NB部分占比僅1成,今年為保獲利,內部期望將非NB營收占比提升至12%,NB比重則降至88%,且最住要成長來源就是液晶電視組裝代工業務。

 

有別仁寶目前尚僅在TV業務上緩步轉型,NB代工龍頭廣達觸角則延伸到伺服器、手機或汽車電子上,其中又以雲端運算領域為主要目標,董事長林百里就喊出成為雲端龍頭目標,法人估,廣達在雲端運算布局今年將開始發酵,營收及獲利將有一定占比,明年雲端應用占營收比重可突破3成。

 

和碩今年將面臨華碩代工訂單比重下降衝擊,但以往遊戲機與主機板代工業務占比高,加上傳接獲iPhone訂單,為目前NB代工廠中非NB產品營收占比最高的筆電代工廠。

 

此外,調漲代工報價勢在必行,化工廠與筆電品牌談判過程上演「仙拚仙」。日前業界傳出,戴爾擬收回非關鍵零組件採購權,據了解,起因是戴爾認為代工廠漲價幅度過高,以收回採購權做為籌碼。業界觀察,戴爾重建採購團隊不符成本效益,恐怕只是制衡代工廠漲價的談判手法。

 

NB代工廠毛利率保3、保4,業界指出,代工廠光靠檯面上的毛利率很難生存得下去,透過大量採購非關鍵零組件,以經濟規模創造價差空間,也是代工廠的利潤來源之一。換言之,品牌廠如果收回採購權,等於掐住代工廠另一條生存命脈。

IC通路商 光菱傷最重

 

【經濟日報╱記者簡永祥/台北報導】

2011.04.04 03:25 am

 

宏碁二度調降財測,IC通路商抵抗力不一。光菱因出貨宏碁比重高,壓力不小;大聯大、增你強等,則靠平板電腦應用出貨增加,填補個人電腦與筆電萎縮缺口,營運相對有撐。

 

光菱代理的IC零組件應用在筆記型電腦(NB)比重達四至五成,主要出貨給廣達、緯創等代工廠。宏碁首季銷售不如預期,加上光菱主要代理的日商瑞薩(Renesas)和三菱的晶片,又受到日本大地震影響,供應受挫,光菱可謂面臨「內外夾擊」的挑戰。

 

大聯大先前合併的友尚,是宏碁主要標準型記憶體供應商,市場憂心,宏碁財測失準,對大聯大也有一定程度衝擊。 大聯大表示,旗下代理的標準和分散式元件,也是蘋果iPhone和iPad的主要供應商。蘋果雙i產品熱賣,大聯大相關半導體零組件出貨大增,可抵抗宏碁銷售不如預期衝擊。

 

增你強表示,宏碁調降財測是業界個案,預估今年在平板電腦快速成長帶動下,可以填補NB市場萎縮的缺口。

 

【2011/04/04 經濟日報】

--

二線PCB廠 恐遭抽單

 

【經濟日報╱記者龍益雲/桃園報導】

2011.04.04 03:25 am

 

宏碁二度調降財測,關鍵零組件印刷電路板(PCB)先挨悶棍,儘管龍頭瀚宇博德強調「接單展望不變」,但定穎、健鼎則面臨訂單減少窘境。

 

健鼎坦言:「目前筆記型電腦應用接單確實不如其他應用」。

 

法人指出,宏碁事件對供應鏈訂單變化值得關注,二線供應商恐成為品牌筆記型電腦(NB)廠第一波抽單的對象,之後才會逐步朝龍頭廠下手。

 

瀚宇博是全球最大PCB廠,與宏碁代工鏈關係密切。公司強調,英特爾晶片組瑕疵、缺工、工作天數少等問題都已是過去式,NB產業仍是正向發展,即使平板電腦衝擊NB產業,但應只是消費者擁有NB後的第二個選項,公司對3月及第二季接單、營收仍樂觀看待。

 

瀚宇博因NB用PCB是主力產品,仍是NB客戶下單最大廠,價格也已經上漲,4月漲幅約一成,雙方關係呈現正向。

 

健鼎則表示,目前NB相關應用接單狀況確實不如密度連接(HDI)板、記憶體模組(DRAM Module)等應用,公司已把NB應用產能控制在總產能的一成左右。

 

PCB業者透露,NB代工毛利率低,連帶NB用PCB價格不佳,部分PCB廠不願爭取NB訂單也有一陣子。

 

【2011/04/04 經濟日報】

--

宏碁風暴 仁寶重創緯創輕傷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陳碧珠、王皓正/台北報導】

2011.04.04 03:25 am

 

宏碁二度調降財測與高層大地震餘波盪漾,主要代工廠仁寶、廣達等「剉著等」,出貨恐都受到衝擊;緯創則相對受傷較輕。

 

宏碁供應鏈代工廠私下透露,「品牌廠都二降財測了,代工廠怎可能不受影響」,現在只是比誰的衝擊較小。其中,NB與非NB的產品線比重將是關鍵。

 

業界認為,宏碁接下來必須要面臨「衝量」與「衝獲利」的考驗。由於宏碁前執行長蘭奇擅長經營通路,蘭奇去職後,宏碁短期營運會陷入「陣痛期」,相對地代工廠可能會有更嚴苛的價格考驗,牽動獲利變化。

 

據了解,宏碁新一年度的訂單,預計在今年5、6月重新議訂,供應鏈廠商指出,在原有合作默契下,宏碁未來訂單大量轉換代工廠的可能性並不高,但訂單量是否大幅下滑將是觀察重點。

 

宏碁目前的主要供應鏈,旗下的個人電腦(PC)、NB及平板電腦等,主要由仁寶、廣達、緯創代工;宏碁智慧型手機,則由華寶等負責代工。

 

法人指出,緯創對宏碁的依賴度較低(出貨比重28%,低於仁寶的34%),且非NB產品比重較高(約39%,高於仁寶的15%),預估此次的宏碁大震撼中,緯創受傷程度最小。

 

緯創目前仍處於增資緘默期,不對未來業績做評論。但據了解,緯創內部對於第二季出貨仍具信心,估可比第一季成長一成。

 

緯創NB營收占比持續下降中,預估今年NB占比將可降至55%,其他產品線如液晶電視 、手持裝置出貨成長,都可望減緩NB帶來的衝擊。

 

仁寶表示,隨著宏碁對第一季的看法從成長轉為衰退,且估第二季僅能和第一季持平後,確實開始出現連鎖效應,其他客戶也開始重新評估第二季的出貨預測。

 

仁寶認為,客戶展望可能變得比之前保守,但依過往季節性走勢來看,第二季應該還是能比第一季成長,只是成長幅度大小尚不明確。

 

宏碁利空引爆後,花旗環球立即發表報告指出,NB產業的結構性問題,短期無法改變,預估2011今年消費性NB出貨成長幅度將由正轉負,衰退2%。花旗環球全面調降宏碁、華碩、仁寶、廣達、群光、和碩、新普等NB族群目標價。

 

【2011/04/04 經濟日報】

--

 

消災 宏碁要喝三帖藥急救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2011.04.02 03:20 am

 

面對蘋果引發的科技海嘯,加上蘭奇離職所掀起的人事強震,身陷複合式災難中的宏碁,未來將面臨穩定團隊軍心、強化產品研發與調整營運模式等短、中、長期三大挑戰。

 

宏碁執行長蘭奇閃電離職,由董事長王振堂重披戰袍,首要工作,就是穩定團隊軍心。

 

宏碁能在歐洲市場登上筆電市占龍頭寶座,並在美國擠進第四名,蘭奇功不可沒。包括剛扶正的宏碁泛歐區總經理狄普勒(Walter Deppeler) 、泛美區總經理傅若盟(Emmanuel Fromont )等,都是蘭奇的子弟兵,這些區域占宏碁的營收比重高達七成。

 

宏碁想要反敗為勝,頭號任務,就是先保住在筆記型電腦的領先優勢,而歐、美等兩大行銷戰將的去留,便顯得格外重要。其次,宏碁內部投入研發的費用偏低,一直備受外界詬病。過去宏碁靠著經濟規模優勢,借用代工夥伴的研發資源,推出新產品。

 

但這回宏碁面對新戰役是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全新的裝置,不是過去發展已成熟的個人電腦(PC)產品,如何強化產品研發能量,是中期挑戰。

 

長期來看,蘋果iPhone、iPad建立一套連結硬體、軟體、到服務的全新商業模式,迥異於傳統PC市場的純硬體銷售模式。惠普、戴爾也積極走向「IBM化」 ,轉型成為科技服務公司。未來宏碁想要再創高峰,勢必得在營運模式上開拓出一條新的道路。

 

 

 

【2011/04/02 經濟日報】

--

 

〈分析〉宏碁要「謹慎發展」行動設備市場 但時機或不允許

鉅亨網編譯李業德 綜合外電  2011-04-01 16:45:48

 

《CNET》新聞指出,台灣宏碁電腦 (Acer Inc)(2353-TW) 的成功故事,在個人電腦 (PC) 業界向來為人津津樂道。但昨 (31) 日執行長蘭奇 (Gianfranco Lanci) 因策略意見分歧而閃電離職,公司的前景出現大幅動盪。

 

 

宏碁的筆記型電腦享譽全球,在 2009 年成功超越戴爾 (Dell Inc.)(DELL-US) 成為市場亞軍;而根據目前最新市場數據,宏碁略為落後戴爾位居第 3。

 

宏碁董事長王振堂接任 CEO 職務,他解釋蘭奇的求去,乃因經營理念和董事會有所分歧。

 

他聲稱:「PC 市場是我們的核心業務,公司已建立堅實基礎且將繼續擴大,尤其將重點發展商用 PC。此外公司也正步入新的行動設備市場,偏向謹慎投資並以市場領先地位為目標。」

 

《CNBC》曾在 2 月採訪蘭奇,他聲稱:「我們擁有明確目標,不是取代惠普,而是成為第一的行動設備供應商。若在行動市場稱霸同時,能夠兼顧 PC 龍頭寶座是很好,但我們的主要目標在於行動設備。」

 

蘭奇傾向發展行動設備,且戮力追求經濟規模提振市占率,但公司毛利潤率節節下滑,董事會高層表示意見但與蘭奇想法相左,被視為他本次求去的原因之一。

 

王振堂曾表示,公司 2012 年的目標為打倒惠普 (Hewlett-Packard Co.,HP)(HPQ-US),成為真正的市場龍頭。宏碁發展前進的重心,便是在全球賣出最多 PC。

 

然而觀測實際數據後,會發現兩項值得注意的要點。

 

首先,宏碁正逐漸遠離此項目標,根據 IDC 資料,去 (2010) 年末尾龍頭業者惠普的 PC 市占率為 19.5%,戴爾居後為 12.1%,身為第 3 名的宏碁占 10.6%,且在去年 5 大巨擘 PC 商中,惟獨宏碁市占率大幅下滑。

 

其次,包括筆記型電腦和小筆電在內,整體 PC 產業的成長比率已相當小,2010 整年增長幅度僅 2.7%。

 

宏碁的另一成長關鍵,在於小筆電的銷售景況。2008-09 年小筆電曾是最熱門的產品,但在目前市場內,平板電腦占去了當紅光采。分析機構 Forrester 預測,再過 4 年,1/3 的美國人都將擁有平板電腦。

 

王振堂稱,宏碁核心業務仍為 PC,而將「謹慎投資前進行動設備市場」。然而如智慧手機等行動裝置市場進步突飛猛進,蘋果 (AAPL-US)、RIM (RIMM-US)、摩托羅拉 (MOT-US)、三星電子 (005930-KR)、Google Inc. (GOOG-US) 和 Facebook 等高科技公司,幾乎皆傾盡全力發展自家產品,宏碁或許沒有多少「謹慎前進」的時間。

--

〈分析〉臨陣換將犯兵家大忌 宏碁少了蘭奇這張業務王牌後...

2011/04/01 18:55 鉅亨網 記者蔡宗憲 台北

 

宏碁 (2353) 前執行長蘭奇 (Gianfranco Lanci) 閃電請辭,董事長王振堂重披戰袍上任接棒,將帶領宏碁面臨蘋果所帶來的新 ICT 浪潮。王振堂正式出招前,外界對宏營運屏息以待,但短期來看,宏碁歐洲通路業務關係將面臨亂流,由於蘭奇過去強項就在業務面,與歐洲當地區域業務高層及通路商關係良好,因此接下來王振堂上任後,除面臨如何帶領宏碁走出新道路的難題,首要的挑戰將是鞏固與當地業務高層及通路商的關係。

 

宏碁連兩季營運表現低於預期,蘭奇火速離職震撼全球投資圈,「臨陣換將犯兵家大忌」,宏碁在面臨蘋果來勢洶洶的新媒體裝置熱潮壓力撤換高層,後續效應還有待觀察,但外資圈則多以利空看待,今日更全面祭出賣出評等。

 

從實際面來看,宏碁恐怕得先面臨通路業務端關係鬆動的挑戰,由於蘭奇過去強項就在業務面,在他過去帶領宏碁問鼎全球PC龍頭期間,靠的就是打通通路業務任督二脈的方式;蘭奇在 2005 年擔任宏碁全球執行長一職後,便開始培養歐洲、北美與大陸等高層子弟兵,這些業務高層所管轄的區域營收幾乎占宏碁整體營收 7 成以上,因此蘭奇火速去職,王振堂能否穩住通路業務高層人心,將是下一個營運首要面臨的挑戰。

 

再者,蘭奇幾乎是宏碁歐洲區的業務靈魂人物,除了與當地區域業務高層培養緊密的戰鬥情感,當地通路商與蘭奇的關係也相當緊密,也因此蘭奇去職後,業界不少聲音指出,宏碁能否鞏固這些通路業者的關係,恐怕會牽引接下來的營運表現。

 

Digitimes Research 資深分析師簡佩萍則認為,從宏碁面對這波平板電腦大戰做出的反應來看,其動作明顯較競爭對手惠普 ( (US-HPQ) )、聯想與戴爾 ( (US-DELL) ) 等業者還慢,而且宏碁過去亟欲在液晶電視與智慧型手機 (Smartphone) 等產品有所建樹最後卻不能如願,顯示其產品面運作模式仍有待改善,擔任總經理職務的蘭奇實在難辭其咎。

 

接下來,宏碁的營運關鍵指標就是業務面,除了業務端是否能持續對王振堂領導的宏碁效忠,與蘭奇關係深厚的歐洲通路商是否能在宏碁營運不佳之際持續表態支持,並不被宏碁其他競爭對手挖牆角,將是下一個關鍵指標。

 

而長期來看,NB業者指出,宏碁雖失去蘭奇這個通路業務的王牌,但也等於對外宣告要走一條新的道路,王振堂就說,過去蘭奇所設定的高營運目標常造成前端人員壓力很大,長期累積下來對宏碁發展不是好事,甚至可能會有惡性循環的問題,因此董事會才做出調整,他強調宏碁接下來將會衡量品牌定位與客戶價值,等於對外界宣示,宏碁接下來不再以衝量為主要的營運目標。

--

先探/蘭奇閃電請辭 宏諅的下一步

2011/04/01 16:02

【文.林宛儀;先探周刊授權刊載】

 

宏諅在三月二十五日無預警地調降首季個人電腦(PC)營收目標預估,由原先的季增三%,降為季減一○%,在PC產業投下震撼彈。

 

這已經不是宏諅第一次沒有達到財測目標。去年第四季,宏諅原本的目標是營收季增五~一○%,但最後卻是比第三季衰退一七%。

 

宏諅降財測震驚外資圈

 

外資圈表示,無法接受宏諅連續兩季「食言」,掀起一波調降宏諅獲利預估的風潮,各家平均調降宏諅今年獲利二~三成。而外資圈也狂砍宏諅目標價,以麥格理證券的四六‧二元為最低。由於麥格理下游硬體分析師張家福原本任職於宏諅法人部門,對於該公司的基本面應該是相當了解,但沒想到張家福給宏諅的目標價卻是外資圈最低,引發同業議論紛紛。

 

目前外資圈預估宏諅今年每股純益在三‧八元~五元之間,以一個全球第二大NB品牌廠而言,本益比十五倍是正常水準,而即便是在獲利衰退的二○○八年,宏諅的平均本益比都還有十二‧五倍。若以宏諅今年每股純益四‧五元,本益比十二~十五倍計算,跌至六○元以下確實是初步買點,也難怪三月三十日會爆大量。

 

但上述的前提是,宏諅能夠快速走出營運低潮,關鍵就要看第二季的表現。

 

該公司表示,宏諅平板電腦於三月底上市,第二季可帶進新的營收,故營收會比第一季成長。如果宏諅的預言又再度失準,那股價即使反彈,也只是逃命波。

 

而總經理蘭奇突然宣布請辭,公司為了護盤,宣布購買庫藏股五‧四萬張,買回價格五五~一○○元。究竟宏諅連續兩次「失誤」的狀況,僅只是意味著該公司本身過度樂觀?還是整個PC產業出了問題?

 

PC產業面臨重大挑戰

 

宏諅集團創辦人施振榮表示:「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對原有PC產業造成影響,宏諅在PC市場爭第一的目標已經不重要。」而宏諅的競爭對手惠普、聯想股價表現也都相當弱勢,顯然整個PC產業出現了問題,先前市場傳言惠普想把PC部門賣給三星就是一個例證。

 

整個PC產業面臨龐大的壓力是不爭的事實,但宏諅過度樂觀也是不容否認的,首當其衝的就是壓寶宏諅的供應商。

 

其中,仁寶是宏諅最大組裝代工廠,出貨比重高達五○%,緯創占三○%、廣達則占二○%。因此,三月二十八日仁寶盤中差一檔就跌停,而緯創則是收在跌停價位。仁寶股價已創下一年半以來的新低,外資持股比重一度高達七成以上的緯創更慘,股價創下○九年五月以來的新低紀錄。

 

至於廣達,因為替蘋果代工Macbook Air,沾了「蘋果光」,三月二十八日股價跌幅相對較輕,三月三十日甚至出現大漲的情況。

 

摩根大通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哈戈谷,在三月二十七日出具的研究報告,看好的標的僅有聯想和廣達。看好廣達的理由,包括:第一,NB代工族群可能將在第二季全面調漲代工價格,由於廣達居龍頭地位,代工價格調升幅度應是最大。第二,NB代工廠逐漸往中國內陸遷徙,且因應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時代的來臨,投入不少研發成本,今年是高資本支出的一年,控制成本能力較佳者才能勝出。

 

廣達沾蘋果光

 

就像施振榮所說的,PC產業不應該只追求量的成長,應該要像蘋果一樣,不只「賣產品」,還「賣服務」,惠普近期已宣布要在販售的PC中,內建自家的Web OS作業系統,PC品牌廠要設法提升硬體的附加價值,已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

 

當然,PC產業出問題也衝擊了相關零組件。像是全球最大的NB樞紐廠新日興,從○九年的二○一元,一路跌到六七‧二元,另一家NB樞紐廠兆利,從六一‧八元,跌到二六‧○五元,因為iPad根本不需要NB樞紐。

 

就連明明是蘋果iPad鋰高分子電池主力供應商,又有電動車用電池題材的新普,就因為被點名是宏諅供應商,近幾日股價表現疲弱,在年線以下震盪。不過,該公司的動力電池快則於今年下半年、慢則於明年開花結果,在整理一段時間後,還是有再回到二百元以上的實力,此時「落難」反而是尋找買點的好時機。

 

PC相關IC設計落難

 

正如花旗環球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張凱偉近日指出,這是產業的結構性問題,短期內無法改變,預估二○一一年消費型NB出貨將呈現二%的負成長,主要是因為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會排擠消費型NB的需求,今年NB產業只能靠企業換機潮成長,並調降宏諅、華碩、仁寶、廣達、群光、和碩、新普等七檔NB相關公司的目標價,當中僅有新普列為「買進」評等,其餘是「中立」或「賣出」評等。顯然NB占營收比重高的公司要像新普一樣尋求新成長動能,否則本益比實在難有提升空間,股價表現弱於大盤也就不足為奇。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615期

--

先探/謝金河:奢侈稅打斷台股一隻腿

2011/04/01 16:03

【文.謝金河;先探周刊授權刊載】

 

日本強大地震造成全球股市回檔,過去這一周,全球股市快速修補,至少出現了幾個面貌。

 

第一個是中東情勢騷動,油價持續站在高檔,使得靠出售石油占盡優勢的產油國,如俄羅斯、委內瑞拉股市都創了新高。其中俄羅斯漲到二○四七.一三的海嘯後高價,委內瑞拉創下七一五八七.九的歷史新高,而靠原物料,歐洲還有波蘭股市寫下四九○七三.○五的海嘯以來新高價。

 

日股彈升力道超過台股

 

二、美國股市在經濟前景復甦的期待中再度逼近前波高價,稍弱勢的是日本地震供應鏈影響的電子業,NASDAQ與費城半導體指數較弱,但代表小型股的羅素二○○○卻寫下八四○.四六的新高價,成為美股在日本地震後第一個創新高的市場。

 

三、新興市場不論拉美或亞洲,在日本地震前紛紛回檔,但日本地震後新興市場反而穩住,且力爭上游再往前走。尤其金磚四國股市,除了俄羅斯創新高外,巴西股市從六四○一六漲到六八○○三,印度股市從一七二九五彈升到一九三五七,中國股市則是穩中求勝,成為亞洲的中流砥柱。金磚四國再起,成了日本地震後的一大特色。

 

四是亞股又出現新的攻勢,最具代表性的是南韓,南韓是相對應的受益者,像是半導體的三星、HYNIX,尤其是HYNIX寫下三一九五○的兩年新高,汽車的現代、起亞都創高價,鋼鐵的浦項也表現可圈可點。

 

五、日本是這次災害的中樞神經,日本股市在地震後已經從最低價彈升了一五三九點,彈幅已達一八%。若日經指數未再破底,全球股市跌破三月十五日創下的新低點機會不大。目前亞洲的泰國、印尼、紐西蘭股市距前波高點很近,隨時有再創新高的機會。三十一日泰國股市又創下一○五六的新高價。

 

回頭看台股,日經跌到八二二七的時候,台股跌到八○七○,如今反彈到八六八五,台股彈升了六一五點,彈幅只有七.六二%。在亞洲股市中,台股相對跌得深,但是反彈力道最弱,幾乎成了亞太區最弱勢的股市。這當中有三個因素影響台股很大。

 

一個是日本地震,停電造成供應鏈的斷鏈危機,南韓是平行競爭的受益者,台灣是產業上中下游關係的受害者,不論是面板、半導體、智慧手機全都受影響,而這些都是台灣占權值的產業,使台股不易使力。

 

第二個變數是政府緊急祭出的奢侈稅,不斷在市場發酵,奢侈稅首在打房,第一個被打中的營建股,營建分類指數從三八三.六八跌二七一.九一,指數跌掉二九.一三%,但個股跌幅都大於指數。營建股屢創新低,成了弱勢指標。

 

第三個影響市場人心很大的,是宏碁下修去年第四季及今年第一季財報,造成股價幾乎下殺三支跌停。宏碁是台灣自創品牌,且走向全世界的超級模範生,去年股價一度漲到一○五.五元,今年初還一度漲到九九.四元,如今一個單純調降財測的動作,竟然使股價快速崩跌到五八.九元,且逼得創始人施振榮必須站出來說,宏碁必須進行第三階段的再造。

 

iPad照出宏碁窘境

 

宏碁在一九九二、二○○○年都經過大改造,上一次改造是宏碁、明與緯創分家,品牌、代工切割,為宏碁開創十年好運。如今宏碁從PC到NB,看起來在平板電腦這一關通不過考驗,宏碁過去兩年靠小筆電打天下,如今iPad出來,宏碁的窘態出現。

 

目前全世界都在搶平板電腦這一塊餅,但不論是MOTO的XOOM、RIM的PLAY BOOK,或者是三星的GALAXY TAB,似乎都不是iPad的對手,宏碁的ICONIA,華碩也有Eee的變形平板電腦,看起來都抵檔不住。十幾年來,宏碁追求量的第一策略,達到了臨界點,而這也給了台灣代工產業投下一顆震撼彈。

 

宏碁股價暴跌,拖累了仁寶,也拖累了緯創,也衝擊到三月二十五日發表平板電腦新款式的華碩股價一度跌停,也撞擊到代工的和碩,連代工天王郭台銘的鴻海也感受到壓力。

 

日本大地震震壞了台灣電子業供應鏈,如今APPLE平板電腦重創了台灣NB產業,整個電子代工業中樞神經被震碎了,台灣最強健的一隻腳扳斷了;如今打房下去,台灣的第二隻腳也扳斷了。因為打房下去,整個資產縮水,進一步勢必影響消費。另一方面,內需創造的就業人口比外銷產業多,這一回政府打房目的是為了爭取選票,但是打房想打的高價豪宅可能打不到,弱勢族群與地區受創可能最嚴重;而打房對營建、資產、內需消費,甚至是金融股都會帶來弱勢調整。

 

打房讓台灣資產失血,內需消費無力。而電子代工業是兩肋插刀,一刀是NB產業式微,一刀是供應鏈斷鏈,這也使得選股產生了很大變化。

 

一是受打房重創的內需股使不上力,電子業供應鏈的問題不到五、六月很難分曉箇中內情,股價不容易有太大進展。電子股不能選,營建股不能碰,金融股要靠政府造勢,那麼能選的空間就十分有限了。像是代工窘境,三十一日鴻海子公司富士康公布去年全年虧損二.一八億美元,讓富士康開盤就大跌五%。

 

奢侈稅打斷台股一隻腿

 

富士康這四年來營收每況愈下,鴻海必須為富士康承擔近五○億的虧損,會對鴻海帶來一些小傷。富士康在○七年最巔峰的二七.七港元新高,如今跌到四.五六港元。再者,比亞迪從八八.四港元跌到二八.八港元,已可以看出代工業面臨的困境。

 

從富士康就可發現,台灣的電子代工業除了搶食到蘋果電腦訂單外,避險能力相對有限,這也使得日本地震後,全球選股出現了重大變化。整個第一季結束,台股表現相對脆弱。進入第二季必須注意幾個大趨勢。

 

一、日本核爆衝擊全世界比想像中大多,台灣每年從日本進口金額龐大,日本是台灣最大逆差國,從日本進口的產品以關鍵零組件與工作母機最多,台灣可能是日本以外,全世界受到傷害最大的國家。

 

二、日本是有錢的國家,過去日本資金流竄全世界,如今,日本抽調全世界的錢回國救急,歐債本來有日本承諾要用外匯存底來買,如今恐有變數。另外,日本也是美債最大買家之一,如今美國QE2退場恐怕也有問題。第二季資金往那裡跑?值得注意。

 

三、台股量縮,指數很難有大作為,此時選股可能朝向投機化,或者是從中國概念找避風港。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615期

--

殺價衝量 蘭奇勝利方程式失效

 

【聯合報╱記者鄒秀明/台北報導】

2011.04.01 03:38 am

 

 

二○○六年,宏碁三十周年酒會上,董事長王振堂(左)與執行長蘭奇(右)共同切下插著宏碁在全球各地排名的蛋糕,當時的蘭奇與宏碁董事會「水乳交融」。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黃義書攝影蘭奇是宏碁第一位外籍總經理,任內曾經帶領宏碁成為全球第二大筆電品牌立下戰功;但他擅長殺價、追求快速量販式的經營模式,在蘋果電腦不斷丟出創新、革命性產品後,遭遇嚴重挑戰。

宏碁亟思對應平板電腦之道,但蘭奇仍堅持「衝量」成為世界筆電龍頭;在雙方「理念不合」的狀態下,只好選擇離開。

 

「過去的勝利方程式失效!」面對各界詢問「蘭奇犯了什麼錯?」宏碁董事長王振堂昨天親上火線,坦言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崛起,造成產業變化快速,過去宏碁追求經濟規模取得成功,但一味追求「量」的成長,被董事會認為非常危險,蘭奇的離開「反而對公司比較好」。

 

蘭奇治軍嚴謹,採取強勢領導,非常強調「數字會說話」,更深信「人的潛能是被激發的」。他任內不斷訂出高目標,要求下屬使命必達,對不適任者立即解雇,在宏碁大幅度成長時期,他不斷積極追求經濟規模,讓市占率、出貨量不斷攀升。

 

蘭奇尤其擅長經銷通路,他剛上任時,正好遇到戴爾引爆的直銷通路大戰,但他強調利潤與通路分享,成功讓宏碁成為歐洲最大品牌。

 

不過,蘭奇表面甚讓宏碁出貨量明顯成長,整體利潤卻不斷下滑,毛利率低於競爭對手華碩幾乎一倍,加上蘋果電腦改以產品創新方式推出平板與智慧型手機,但在宏碁高層提出警語之際,蘭奇仍想繼續向前衝,種下離職原因。

 

蘭奇離職前,已簽訂競業條款,未來一段時間內,不能轉任相關產業,也不能挖角宏碁團隊。惠普前兩任執行長離職都拿過四千萬美元以上離職金,宏碁也比照國際行情也將給於蘭奇一大筆「離職金」,但王振堂不願透露金額。

 

宏碁四月底前會完成組織改造,屆時會另外找出專門負責產品設計、產品創造、先進技術開發的新任總裁。一般預料,宏碁全球運籌暨資訊產品總經理翁建仁最有機會出頭。

 

 

 

【2011/04/01 聯合報】

--

蘭奇閃辭 後PC時代來了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2011.04.01 03:38 am

 

2005年元月,在外界一片驚呼聲中,宏碁創辦人施振榮交棒,王振堂與蘭奇接下董事長與總經理的職務,帶領宏碁一路攻城掠地,甚至一度超越惠普(HP),榮登全球筆電(NB)市占第一寶座,把台灣品牌推向史無前例的新高度。

 

只是面對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的來勢洶洶,蘭奇擅長的「PC兵法」失靈,此次蘭奇閃電下台,間接宣告「後PC時代」正式來臨。

 

蘭奇在宏碁任職十多年,1997年宏碁併購德州儀器筆記型電腦部門,他正式加入宏碁團隊,歷任宏碁義大利子公司總經理、南歐區總經理、泛歐洲總部總經理,一路戰功彪炳。

 

施振榮在退休交棒時,將宏碁總經理職務交給蘭奇,創下國內企業「洋將」接班的難得案例,令不少人對施振榮的創意感到驚奇。2008年6月,蘭奇更進一步升任執行長,實際掌權。

 

業界人士形容,蘭奇經營時採用「減法哲學」,細究其兵法並不花俏、甚至有點土法煉鋼,在他的領導下,宏碁想盡辦法擴大經濟規模、把成本降到最低,公司除了保留一定比率的利潤,多出的部分便與經銷商分享。

 

這套宏碁獨門的「新經銷模式」,直接從產品銷售的最後一哩下手,因為宏碁給予經銷夥伴最好的利潤,當消費者來到3C商店、舉棋不定時,經銷商便會賣命推銷宏碁的產品。

 

這幾年,筆電成為「生活必需品」,不論宏碁、華碩,或是惠普、戴爾的電腦背後,都由台灣廠商代工。在產品差異性不大、且消費者忠誠度不強的情況下,宏碁的策略成功奏效。

 

不過,去年4 月的iPad發表會上,蘋果執行長賈伯斯宣布平板電腦將開啟「後PC時代」。

 

消費者對蘋果的品牌既忠誠又狂熱,買筆電的決定,不再容易受到經銷商動搖;加上蘋果串連硬體、應用軟體、到終端服務的創新營運模式,對宏碁倚重純硬體銷售的模式帶來巨大衝擊。蘭奇的下台,等於間接宣告「後PC時代」的來臨。

 

【2011/04/01 經濟日報】

--

蘭奇:電腦業正激進轉型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台北報導】

2011.04.01 03:38 am

 

宏碁執行長蘭奇昨天也給宏碁員工一封公開信,強調個人電腦業正經歷短暫歷史的最激進轉型,在未來幾年領導這次轉型的契機就擺在宏碁員工面前,他相信宏碁能繼續成長,並在未來許多年的個人電腦和行動時代扮演關鍵角色。

 

蘭奇在信中說,過去這些年來,我們一起建立穩固和享譽世界的全球業務,建立的先驅模型被業界許多公司拿來研究和遵循。單憑此事實足以證明,具備清楚的遠見和策略,健全的商業模型、有效的執行,尤其是堅強的團隊,任何美夢都能成真。

 

【2011/04/01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