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交所:借券交易不等於融券交易
|
‧卓越 2013/04/23 |
借入股票最主要的用途確實是委託證券商賣出(包括用於投機、套利及避險),借券賣出餘額所代表者,不但是借券人已借入,且實際上已在市場上賣出尚未還券之總額。 |
【撰文/編輯部整理】
證交所表示,輿論常會把借券交易和融券交易混為一談,但兩者間有一個很顯著的差異,從而在解讀「借券餘額」和「融券餘額」時必須加以區分。
融券交易方面,投資人一方面向授信機構借入標的股票,一方面委託證券商券賣該股票,這兩個動作必須同時到位,才會有相對的融券餘額產生。而借券交易則是出借人和借券人之間成立證券借貸契約,在未還券前,借券餘額會一直存在。借券餘額乃是標的股票各種多、空力道的集合,必須進一步加以區分,才可以合理解讀。
借入股票最主要的用途確實是委託證券商賣出(包括用於投機、套利及避險),借券賣出餘額所代表者,不但是借券人已借入,且實際上已在市場上賣出尚未還券之總額。換言之,借券賣出的數額業已反映在各該標的股票每一交易日的價、量之中,不但不代表未來潛在的賣壓,反而可能是未來回補的力道。截至今年3月,集中市場整體借券餘額2,800億中,約有1,600億已經賣出。此外,借入股票尚可用於其他用途,這部分通常只占整體借券餘額2%~3%,主要是國內自營商用於權證履約及ETF申贖等。
在未使用的借券餘額中,尚可區分為融資性借券擔保品(約700億)及庫存借券(約400多億)。所謂融資性借券,係有價證券借貸的一種,出借人以標的股票作為擔保品,向借券人借入短期資金。外資借券人經由融資性借券所取得股票,一般均未於證券市場放空,資金交付則在海外進行。外資出借人進行融資性借券取得短期資金,用於擴大財務槓桿,當然也有可能投資台股。
另借券庫存則是已借入證券扣除借券賣出、其他用途及融資性借券擔保品外的餘額,此一部分包括了借券人未來將用於提前召回還券及賣出者,只有後者才是借券人未來潛在的賣壓。 |
借券飆高 猶如轟炸機空襲
今年以來借券賣出餘額與大盤比較 |
台股在內憂外患夾擊下一路破底,昨(24)日以7,124點續創波段新低,台股危機告急的背後,外資、大戶不約而同透過借券平台一路放空台股,上周以來借券賣出餘額激增逾30萬張,昨更急速飆上374.19萬張的今年新高;散戶使用的信用交易融券餘額也快速擴增至60.54萬張的近期新高,儼然是空頭狙擊台股的新戰場。
這股悄然激增的空方勢力著實嚇人,市場人士更憂心、苦笑戲稱:「這簡直如B-52轟炸機將空襲,來時無影無蹤,當空襲警報響起時,已即將烽火連天」。
大華投顧董事長杜金龍表示,今年前3月外資合計買超台股1,471億元,4月份受到內、外在因素影響共賣超312.18億元,在持股部位仍高下,5月以來不僅在集中市場持續調節持股,更進一步積極利用借券賣出來降低風險,近期借券賣出餘額幾乎天天創新高,昨日更飆高到374.19萬張,為今年來新高。
法人指出,4月以來台股內有證所稅利空,外有希臘、法國選舉變天,歐債危機再起,大戶一路退出台股,外資也大舉變現撤離股市,表面上集中市場的量能是一路退潮,但空頭在借券平台的量能,不但未退潮,反而一路大攀升,與台股指數一路破底,形成極強烈的死亡交叉反差對比。
相較於一般股民使用的信用交易融券,因受制於股東會、除權息等原因,必須強制回補,但借券賣出餘額卻不受此限制,借券6個月可再續借1次,等同最久一年償還即可,也因此,讓借券賣出餘額在證所稅推出、歐債危機再起後,毫不忌憚無恐,一路攀高。
舉個實例即可強烈對比。今年3月2日台股攀上8,170今年高點時,借券賣出餘額僅288.12萬張,昨日台股持續破底至7,142點今年1月17日以來新低,相較之下,大盤波段足足大跌逾1千點,但借券賣出餘額卻一路激增86.07萬張至374.19萬張,凸顯空頭氣燄。
根據資深業內人士表示,在證證交易所得稅議題拋出時,部份股市實戶還寄望只是「試水溫」而已,有朝一日證所稅復徵的政策還是會改弦易轍的,是以大多僅先行從集中市場退出觀望或做部分減碼而已,對後市還沒有很悲觀,但到4月中行政院版「所得稅法修正草案」定調之後,失望氣氛即逐漸趨於濃厚,再隨著散戶指標─融券餘額快速攀升,外資、大戶專屬的借券放空,也開始增溫。
市場人士表示,外資、法人因為部位大,加上借券管道多,通常會在手上持有的現股部位、期貨及借券賣出系統等交叉運用,是以近期外資開始賣超撤退之際,借券賣出餘額從4月底衝上300萬張之後,就快速攀升一路創下今年新高水位。
另外,原本「不動戶」之法人,也會在考量彌補價差,以及承作借券業務證券商的鼓催下,發動「證券驅動式借券」(意思就是由持有證券一方發動的借券)。
市場人士表示,通常空頭氣氛較濃時,原本不會波動的法人中、長期持股部位,也想要透過借券,賺取一些借券費用,以彌補股市下跌的價差,這點也是借券賣出餘額激增的另一個原因之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