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基金經理人兩炒作手法 不可不知

不肖的基金經理人炒股,通常有兩大手法,其一是與炒股集團談好回扣,經理人再拿操盤的基金進場買股,事後跟對方報帳,目前回扣行情約是買進金額的5-10%;第2種是掌握上市櫃公司第一手消息後,自己搶先下單,再透過操盤基金大量敲單,迅速炒高股價,賺取價差。

一般說來,炒股集團把股價炒高後,準備出貨,此時需要買家承接股票,手握共同基金的基金經理人,很容易成為炒股集團鎖定的合作對象。透過掮客,炒股集團會找上意志不堅的基金經理人,談好如何配合,也就是直接透過基金經理人操盤的基金,大量敲進講定的標的股,一邊拉高股價,一邊協助炒股集團出貨獲利了結。

經理人再拿著基金買賣進出帳單,跟炒股集團收取回扣,據悉,目前市場的行情約5-10%,舉例來說,如果基金買進1,000萬元,炒股集團會給基金經理人50萬元到100萬元的回扣金,且雙方為避免被抓到把柄,都是直接用現金交易,以免留下鐵證。

另一種也是不肖基金經理人常見的手法,主要是拜訪上市櫃公司,取得第一手消息後,若認為有炒股的機會,先透過人頭戶下單買股,再利用自己操盤的基金,大量買進同一檔股票,甚至結合同黨,一起炒股,拿基金當靠山。

一旦炒股成功,賺錢速度相當快,因此,一開始經理人可能從300萬到400萬開始玩起,愈玩愈大,可能用融資炒股,金額變成數千萬。

業內人士指出,要炒股賺大錢,靠單一經理人不易達成,因此,有心炒股的不肖基金經理人,甚至事先找尋「合作夥伴」,透過團隊戰來達成目的。



全文網址: 基金經理人兩炒作手法 不可不知 | 經理人涉炒股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S1/7730862.shtml#ixzz2MLxzMMwP 
Power By udn.com

 

分析師都是馬後炮!研究:不敢得罪客戶 反應總是慢市場一大步

鉅亨網鄭杰 綜合報導  2013-02-26 22:03:29 

 

要見證華爾街分析師的保守遲緩態度,看蘋果股價表現就能得到顯證。

蘋果股價自攀上高峰後,不斷破底,跌跌不休,當今股價與最高點 705 美元相比已經下挫了 36%。分析師亦不斷下修其每股獲利盈餘,由 53.56 美元一路修正至 44.56 美元,《MarketWatch》報導,有些投資者可能會認為分析師此舉已是亡羊補牢,但是這恐怕還只是下跌的開端而已,根據德州大學教授 Michael Clement 研究,之後恐怕還會有更多利空消息出爐,利空消息會一個接一個接踵而來,一路向下修正的過程,恐怕亦不會參雜什麼利多消息。

Clement 分析造成這樣的趨勢有很多原因,其一就是分析師對於新消息的反應遲緩,特別是傳出利空消息時,但這樣的遲緩也是情有可原,畢竟要分析消息對於企業的影響需要時間。

不過其他的理由則是令人質疑,根據 Clement 研究,分析師往往不願意得罪企業的管理階層,以防這些企業未來不對他們透露消息,另外,分析師也不想得罪大量持有這些企業股票的客戶,這些客戶當然不希望分析師說這些企業的壞話。

正是這些 Clement 所謂的不讓壞消息走漏的強烈誘因,因此分析師對於這些不利消息的反應要比市場慢得多,也因此典型的分析師其實是順應市場,而非引領市場。

當蘋果股票衝上高峰後,三星期內股價跌幅達 10%,但是分析師卻未認真看待這樣的警訊,多數的分析師反而較先前的看法更加樂觀,三星期之後分析師普遍給予比先前更高的預測值。一直要等到 10 月 25 日蘋果發表財報後,分析師才明白市場是對的。財報發表後,幾乎所有的分析師都下調了他們的預估值,蘋果的每股獲利預估值才降至 50.24 美元。

但是就算是如此,分析師的動作也太慢、太小了。事實上,這樣的情況今年一月蘋果公布財報時,又再次上演了,這段期間內蘋果股價已經跌掉了 100 美元左右,但是分析師卻幾乎沒有更改他們的預估值,同樣又是等到財報發表後,才集體下修蘋果的每股獲利至 45 美元。

儘管分析師們看似不斷在追逐市場,但是 Clement 強調這些分析師可也並非僅僅是單純跟隨市場這麼簡單,因為當分析師開始修正他們的預測時,市場也會跟隨反應。蘋果又是一最佳範例,當蘋果一月發表財報後,幾乎所有分析師都向下修正其預估值,蘋果股價因此跌得更深。

根據 Clement 的研究,利空消息出現時,市場波動呈向下螺旋,一開始市場會相對迅速反應該公司的利空消息,接著隨著分析師修正預測,該企業股價會因此跌得更深。雖然這樣看似沒有盡頭的利空消息惡性循環令那些持股人沮喪,但是交易者亦能有從中獲利的方式。

關鍵就是要避開那些近來分析師獲利預估已經降低的企業,轉向那些近來為正向修正的個股,且因為華爾街較不不願意承認利空消息,因此比起關注向上修正的企業,更要注意的是避開那些向下修正的企業。只要多數的分析師持續向下修正,那麼當然那家公司就是必定避開名單,就算是蘋果也一樣。

 

想吃法人豆腐 主力:作帳行情聽聽就好

【文/龔郁婷】

適逢每月季底的投信作帳行情,散戶技癢又開始蠢蠢欲動。可惜每次越期待卻越是受傷害,想好好敲一筆,卻住進投信準備的長期套房,這個市場外資、主力、投信、壽險資金,大家都有各自的獲利模式,散戶真的可以吃到這些市場主力大戶的豆腐?

提到掌握大筆資金可投資的機構法人,台灣人總是把外資、投信過度的「神格化」、「妖魔化」。認為市場大戶總是買進時看多,賣出時就看壞,彷彿無時無刻都準備要坑殺散戶,市場也存在著許多似是而非的觀念,這次由市場主力現身說法,讓您一窺究竟…

Q1、散戶大哉問:

投信募集基金下單台股,基金經理人為了爭取排名與績效,會盡可能的在每季季底,或是半年報公佈時,進場拉抬特定中小型持股。比方說,季底績效排名第二名的基金經理人,會大舉敲進手中報酬率最高的個股,而第一名的基金經理人會,反手殺出第二名基金經理人的持股?

主力大解密:

以往確實有投信作帳行情,但今非昔比,現在的主管機關限制很多,資訊透明公開的程度全球罕見,因此投信要作帳的動機變小了。若把近幾年來每季季底、6月30日、12月31日的日報酬率都抓出來看,也不保證散戶都能賺的到錢,1400檔上市櫃個股最終漲的個股,肯定不會是你的股票。其次,倘若真有幸在季底作帳的最後一天最後一盤拉抬,隔天的股票還是會環以開低的回報,股價曇花一現,散戶跟本是賺不到錢。事實上,投信經理人與壽險部位的經理人常常混在一起,倆造雙方的資金部位差距數十倍甚至數百倍,你曾有聽說投信吃壽險的豆腐?


 

Q2:散戶大哉問:

投信每季初會挑選產業基本面較佳的個股,作為每季的核心持股,因此我可以透過追蹤三大法人所日買賣超狀況,跟著外資投信買進?

主力大解密:

對於投信而言,除了考量整體部位的週轉率與個股的流動性外,他們最care的還是相對績效的排名,只要排名連續兩季不在市場四分位數的倒數第25個百分位數,他們就不至於被轉任或降為研究員,在這樣的背景下,投信圈的不二法門就是「追逐市場最熱門的股票」!只要績效不墊底就可以安全PASS,然而散戶追蹤單一個股卻是不明智的選擇,由於機構法人受限於部位較大與流動性等問題,挑選買進個股時多半都有相對應的避險動作,就部位總額以衍生性期貨選擇權商品,而散戶多半無交易策略的建構;其次,少數投信經理人與公司派甚至市場主力所擁有的交易市場默契,並非足以向外行人道,市場上的法人交易者,各自運用其獲利模式在這個市場上生存,見樹不見林,往往買進背後的種種因素,並非市場單單就買超數量可以解讀。

主力建議:

散戶與其追蹤投信法人進出個股的買賣超數字,不如追蹤整體投信佈局的「持股水位」及「佈局類股」比較實在,而且騙不了人。這邊強調的整體,是為了大數法則,排除一些市場投信的不正當操作!

首先,投信在持股水位上,依基金總類有不同的限制,不過整體而言,還是可以觀察投信整體的持股水位,當投信看好市場行情的時候,會大舉加碼在風險性資產的比重,以至於能在以大盤為Benchmark的同時,能夠打敗大盤;當投信看壞市場的時候,則會趨向保有較多的資金,或是認為市場即將到達短線高點時,則會因應市場贖回壓力,賣出部份獲利的個股,整體持股水位進而降低。根據觀察,整體投信的持股水位若高於90%→表示看多市場、85%表示中性看法、80%以下,表示看空,但因投信有最低持股水位的限制,在整體投信持股看空的情況下,這種不得不買的個股,市場會認為他是塊寶嗎?

根據過去數據統計,台股加權指數與投信國內股票型基金持股比例向來呈現亦步亦趨的緊密走勢,以去年1月、4月台股兩度攀越9000點為例,當時投信股票型基金平均總持股比例均在高檔約88-90%,顯示投信法人對後市看法樂觀,然而隨時間推移,台股指數卻未能進一步向上推升,投信持股水位於去年6月中正式跌破代表中性看法的85%,而大盤後續即在8月份,有將近兩千點的波段跌幅。以近期而言,投信持股仍維持在中性偏多水位,截至八月第二週(2012.08.11)整體投信持股週水位上升至86.86。8月底台股再度逼近7500點整數關卡,後續仍須觀察投信基金持股比例有無明顯提升,在欠缺投信法人買盤推升下,台股仍將持續震盪整理。

其次,投信在佈局類股上,多半會以該類股龍頭為佈局首選,主因為機構法人受限於部位較大與流動性等問題,因此,投資人追隨投信熱門類股,以該產業龍頭為投資首選,也可避免掉單一個股背後不為人知的飆漲因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