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8 02:44 聯合報 特派記者戴瑞芬/上海報導



「永和豆漿」上海舉辦創業30周年的旺年會,董事長林炳生(左)、總裁林建雄(右)、和高齡88歲的母親(中)一同歡慶。 特派記者戴瑞芬/攝影

分享
在大陸有500多家連鎖門市的「永和豆漿」,今年力拚回台上市!永和豆漿總裁林建雄表示,2016年是IPO的重要核心年,回台上市將「進入實質階段」。

「永和豆漿」6日晚間在上海舉辦創業30周年的旺年會,董事長林炳生透露,創業第一年在台北年終辦尾牙,只開一桌人還湊不滿;而今年旺年會大陸各地經銷商匯聚上海,上千人擠到爆桌。

「永和豆漿」1995年跨過台灣海峽到大陸發展,2016年將力拚回台上市!特別的是,「永和豆漿」從2012年就著手規劃上市,一路走來首選A股掛牌,尤其大陸證監會擬放鬆餐飲企業上市審核,「永和豆漿」目標就是在大陸登板掛牌豆漿第一股。

不過,隨著兩岸金融監管合作備忘錄簽署,金管會積極鼓勵台商回台IPO,林炳生認為,仍然看好大陸市場,不過,更傾向回台上市。

據瞭解,會讓「永和豆漿」轉投台股懷抱,主要是大陸逾500家門店,九成屬加盟,面對10倍直營店的加盟店數,加上「百年永和豆漿」、「永和豆漿大王」等山寨林立,雖然年銷售額逾20億元人民幣,但要挑戰大陸主板上市恐怕只能屈居中小板。林炳生認為,不如回台IPO,以F股掛牌。

「永和豆漿」總裁林建雄因此在旺年會上透露,歷經轉型升級的挑戰,2015年營收仍有兩位數成長,打敗不景氣。

他說,2016年將是IPO的重要核心年,將「進入實質階段」。各界預料「永和豆漿」今年將申請回台上市。

林建雄也表示,自從1999年第一家店開在浦東,「永和豆漿」總部就落戶浦東新區,不過,隨著企業轉型升級,「永和豆漿」總部今年將搬遷到閘北,搭上靜安區與閘北區正式合併後的大躍近列車,扎根新靜安區。

「永和豆漿」3年前捲入大陸「豆漿門」事件,一直努力走出基轉黃豆的陰霾。

林炳生強調,「永和豆漿」不諱言用豆漿粉沖調,但使用非轉基因大豆,他透露豆漿粉用85度高溫熱水將大豆去皮去芽,減少嘌呤,痛風患者也可以喝;再用破碎技術打成小米粒,研磨後萃取再噴霧乾燥,即使腸胃過敏也能安心食用。

上海台商協會會長李政宏認為,「永和豆漿」是台商轉型升級的楷模,回台上市台商都與有榮焉。

---

2011-08-05 17:13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肯德基豆漿門事件升級波及永和,真功夫豆漿:“別買!豆漿都是用粉衝的。”昨日在肯德基門店,記者看到一位男士正勸說同伴別買豆漿。繼味千拉麵“骨湯門”事件後,肯德基又因豆漿粉事件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微博上對此事件已有近萬條回复。
  傳統工藝無法滿足需求
  肯德基曝出“豆漿門”事件,是由一條微博的照片引發的。其照片顯示一家肯德基門店外堆放著幾箱豆漿粉原料,“醇豆漿”原來不純,引起了網友激烈的反應。
  肯德基昨日給新快報發來的說明稱,由於傳統的現磨工藝無法滿足全國品質劃一及食品安全的要求,因此經過研究,肯德基與供應商益海集團開發出新的配方與生產工藝,目前的“醇豆漿”由龍王集團和益海嘉里集團供給,其中益海嘉里集團的產品是在全國銷售的。
  這份官方聲明上,肯德基承認了豆漿非現磨豆漿。只是,肯德基強調其“醇豆漿”不是使用市面出售的一般豆漿粉,而是經過專家研發的。

 豆漿粉制豆漿已是行規
  事實上,以豆漿粉衝制豆漿的做法似乎已是行規。真功夫向新快報記者承認,他們所供應的豆漿是由豆漿粉調製的。一位真功夫的前高管則向媒體透露,目前中大型快餐企業的豆漿大多數是用豆漿粉調製而成,這是由於“這類產品對細菌高度敏感,現磨過程中並不好控制,事實上,豆漿粉可能比現磨豆漿更安全一些。”

  著名豆漿生產商永和豆漿也通過官方微博表示,豆漿粉並不代表品質差,豆漿的品質主要取決於原料大豆的品質和生產工藝。優質的豆漿粉需要經過高溫滅菌提香、脫皮等多道工藝,應該是安全放心的。
  但這樣的解釋並未能平息風波, 根據一份兩萬多人參與的新浪調查顯示,近九成的人表示不會再購買肯德基的豆漿,因為“豆漿粉衝豆漿不新鮮,物不及所值”,但也有人認為這是正常現象,“屬餐飲潛規則,商家追求利潤最大化”。

“豆漿門”事件升級永和豆漿等快餐牽扯入內

  豆漿門進入到了一個新階段。昨天,又有永和豆漿和真功夫兩家知名快餐企業被曝出使用豆漿粉調制豆漿。有意思的是,盡管兩家企業都承認所售豆漿是用豆漿粉調製而成,但一線店員還信誓旦旦地表示豆漿是“現磨的”。

  調查:公司認了店員不認

  第一個捅破永和豆漿門的,是上海市河南中路的永和豆漿店服務員,當地記者詢問店內是否有售現磨豆漿時,她直截了當地回答:“現在哪有用豆子磨的豆漿,都是豆漿粉沖的。”

  根據永和豆漿官網上顯示的信息,目前北京地區有八家門店。記者撥通了亦莊店的電話詢問。店員告訴記者,雖然店裡有豆漿粉出售,但店裡所售豆漿都是現磨的。此說法與昨日永和豆漿總部的說法相左。永和豆漿餐飲總部相關負責人已對媒體坦稱,永和豆漿門店都採用自產的豆漿粉加水沖製而成。

  另一家掉入豆漿門的中式快餐真功夫昨晚給記者發來聲明,明確表示店內所售豆漿是由豆漿粉調制的。但昨天下午,記者在北京站口的真功夫購買了一杯冰豆漿,並詢問店員是否現磨,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我還以為你們也是用豆漿粉呢。”聽到記者這句話,店員笑而不語。

自製一杯豆漿成本約兩毛

  以真功夫為例,一杯約300毫升的豆漿售價5元。而淘寶上所售的300克一袋的豆漿粉價格是7元,可以配1.8升水,能沖出300毫升一杯的豆漿7杯,平均每杯豆漿的價格為1元左右。

  記者在家中用豆漿機自製豆漿,大約70克大豆加入1.3升水,可以得到約1.5升豆漿,按300毫升一杯的量算,可以得到5杯豆漿。目前超市黃豆售價約為七八元一斤,按此計算,自製一杯豆漿的成本是0.2元左右。

  如此一算,現磨豆漿的成本並不高。但一位餐飲業人士告訴記者,成本不能光算大豆,“水、電、設備、房租、人工,都得算進去,還是比用豆漿粉成本高。而且,如果保存不當,現磨的產品是很容易出問題的,這責任誰擔得起啊。”

  另外,記者也從一直將豆漿作為主打產品的永和大王方面印証了現磨豆漿成本高的說法。

  永和大王北方區相關負責人王先生昨天告訴記者,他們每家門店都有專門的豆漿房和專用的設備,投入成本很大,豆漿都是現磨現制,使用非轉基因大豆,不添加任何添加劑,“設計圖紙裡就得有豆漿房,否則是不能通過的。”


--

華夏經緯網   2011-08-08 08:48:08


“世界豆漿大王”外景
 
兩地永和豆漿“沒血緣”
“世界豆漿大王”外景
“世界豆漿大王”店內
“世界豆漿大王”店內
永和街景
永和街景

  繼肯德基後,日前大陸的知名快餐永和豆漿也曝出所賣的“現磨”豆漿是用豆漿粉衝制的。永和豆漿餐飲企業總部相關負責人對媒體坦稱,他們門店所售的豆漿並不是“現磨”的,都是採用自產的豆漿粉加水衝制而成。豆漿門事件讓“永和豆漿”這個來源於台灣、發展壯大於大陸的知名快餐企業蒙上了一層陰影。那麼在它的老家台北永和,豆漿是什麼樣子呢?

“永和”不是豆漿店名

  在台灣,“永和豆漿”其實最早是“到永和喝豆漿”的意思。“永和”並不是一家豆漿店,而是位於台北西南的新北市永和區,它與台北市只有一條新店溪相隔。永和最早是台灣原住民的地盤,它在鬱永河的《稗海紀遊》中被記載為“繡朗社”。在清雍正年間,福建漳州人大舉入臺墾殖,因為台北已經被福建泉州人拓殖,所以漳州人就在陳賴章的率領下于1709年跨過新店溪來到永和墾殖。由於漳泉之間械鬥在福建就一直打個不斷,所以漳州人希望移墾台灣後與泉州人相安無事,這塊土地於是就被命名為寓意“永遠和平”的永和。由於台灣很多公教人員(公務員、教師)承擔不起台北的高房價,於是就紛紛跑到永和買房定居,永和因此也算得上台北市的“臥城”之一。

  上世紀50年代初期,幾個祖籍大陸遠離家鄉的退役老兵,迫於生計,聚集在台北與永和間的中正橋畔,搭起經營快餐早點的小棚,磨豆漿、烤燒餅、炸油條,漸漸形成了一片供應早餐的攤鋪。因為這些老兵手藝地道,磨出的豆漿新鮮營養,香濃可口,做出的燒餅油條色澤金黃,鬆軟酥脆,以致以豆漿為代表的永和地區的各種小吃店聲名遠播,傳遍台灣全島。漸漸地,台灣各地許多早餐店都打出永和豆漿的旗號來吸引客人。

  永和豆漿的鼻祖是一家叫做“世界豆漿大王”的店舖,如今仍坐落在中正橋頭。這家豆漿店是1955年由來自山東的退伍老兵李雲增和同胞合開,最初名叫“東海豆漿店”,後改為現在的名字。它的名聲遍及台灣各地,就連蔣經國也是這裡的常客。就是到了夜晚,“世界豆漿大王”仍是饕客們的最愛,也成了大台北夜生活的指標。

  現在全台灣到處都有以“永和”名稱開設的豆漿店,豆漿儼然已成為“永和”的代名詞。

現磨現煮 味道新鮮醇厚

  滄海桑田,物換星移,“世界豆漿大王”已從當年簡陋的早點攤變成如今有4個店面、裝修簡潔的現代化大店,紅色的大招牌從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見。

  儘管豆漿店幾經裝修,但是口味沒改,許多台北人常常專門跑來喝這裡帶著淡淡焦味的豆漿。這裡從早到晚,爐火不熄,人潮不斷。最受歡迎的除了冷熱甜豆漿和鹹豆漿,還有油條燒餅、豆花、米漿、鮮肉包、蘿蔔絲蛋餅、鍋貼、牛肉餡餅等中式點心。客人在店裏可以看見師傅們現場做點心,一碗碗現磨現煮、甘醇濃稠的豆漿,一個個酥黃香脆的油條,依舊遵循著“新鮮”的傳統。

  平日店裏很熱鬧,節假日更是人滿為患。客人從老年人、中年夫婦到年輕辣妹,甚至還有不少藍眼睛的外國人,有時店門口還停著名牌跑車。

  儘管多數人都認為豆漿是早餐,但是“世界豆漿大王”夜裏的客人比白天更多,淩晨一兩點鐘,門口經常還停滿汽車和摩托車,店裏專設的外帶窗口依然有很多人排隊。

  這裡的豆漿價格比一般早餐店要高一點,豆漿20元新台幣一杯,大概合4.5元人民幣,點心裏最貴的是小籠包,一籠8個80元新台幣(約18元人民幣)。

大陸台灣“永和豆漿”沒血緣

  永和豆漿在大陸的發跡始於上海的仙霞路。有趣的是,它和台灣的永和豆漿大王們,完全沒有血緣關係,而是一個印刷廠老闆無心插柳的結局。

  1995年,台灣淡江大學企管係畢業、在美國承接家族印刷廠事業的林猷澳,到上海定居開展印刷廠業務,看到印刷廠旁的仙霞路上有店面招租,就和朋友決定租下來開個快餐店。當時許多在上海的臺商,懷念家鄉的豆漿油條,在永和長大的林猷澳就和朋友合資開了間豆漿店,取名“永和大王”。

  “永和大王”開業後,不只是臺商,連上海市民都趨之若鶩。1996年,永和大王開始走向連鎖化,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各大城市開了24家分店。創下第一家餐飲業24小時營業的先例。也把過去不能搬上臺面的油條豆漿發揚光大。

  與“永和大王”幾乎前後腳,各種台灣永和豆漿店紛紛在上海、北京等各個城市出現。到如今,永和豆漿店在大陸已經落腳十年了。雖然現在所謂的“永和豆漿”與“永和大王”在為了商標權的問題糾纏不清,但對於熱愛中國小吃的普通老百姓來說,不管是“永和豆漿”還是“永和大王”,“永和”這個名字也許就足夠代表了地地道道的台灣正宗。特約撰稿 王其

 在台灣永和對話“世界豆漿大王”老闆

  “創業時父親還不會炸油條”

  溢光流彩的台北永和區永和路上,“世界豆漿大王”的霓虹燈招牌格外搶眼。已過晚上10點,正是顧客盈門、生意紅火的時候。只見汽車、摩托車停滿路邊,臨街四間門面儘管裝修不算華麗,但明亮潔凈,店內幾十張餐桌旁擠滿顧客。店門附近的操作間內熱氣騰騰,廚師們在忙著做各種點心。

  豆漿店老闆李慶余是位30歲的年輕人,數年前從父親手中接掌“世界豆漿大王”。他告訴記者,他父親和幾位夥伴最初靠推車賣豆漿時,用的是“東海”的招牌,宗旨是“新鮮實在”、“薄利多銷”。上世紀60年代後,“東海”豆漿店因生意發展,先租得一間小店面,並擴充至2樓。由於宵夜喝豆漿的人比早餐客人還多,小店裏爐火不熄,客人不斷,形成了24小時通宵營業的模式。後來店裏一批合夥人去台北市打天下,取名“四海”豆漿店,這裡也更名為“世界豆漿大王”。

  李慶余說:“我們並沒有祖傳秘方,父親創業時還不會炸油條,但大家都很努力,提供的點心也越來越多,在競爭中很快成了氣候。”服務員依次送上記者所要的食物。端起豆漿品嘗,果然味道醇厚,清香撲鼻。問起製作過程,李慶余笑道:“很簡單,首先豆子要新鮮,磨好後,煮豆漿時要煮出焦味,把黃豆的腥味蓋過。”他說,現在隨著技術的發展,過去的手工磨漿已變成電腦控制的機器磨制。

  當記者提起北京、上海等地的“永和豆漿”時,李慶余表示這些與他的店無關。他說:“那都是用‘永和’地名做牌子的店舖,有的可能與‘東海’店時的合作夥伴有關。”至於為什麼永和區原創豆漿店“世界豆漿大王”名頭沒在島外叫響,而“永和豆漿”卻是聲名遠播,李慶余認為可能是在台灣大家都說到永和喝豆漿,於是外邊人就認了“永和豆漿”的牌子,“世界豆漿大王”反倒不彰顯了。

  李慶余告訴記者,他曾到上海的“永和豆漿”店進行考察,目前他已開始考慮到大陸發展的問題。他說:“大陸人口多,市場大,我們不能失去太多的機會。”趙新兵 顧錢江

    來源: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李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