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6-04-18 03:57 經濟日報 記者黃晶琳/台北報導

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暨中磊董事長王伯元對新政府未來發展台灣科技業的產業政策提出建言,建議對內從賦稅、法規及人才等議題下手,提供完善環境,讓企業自由發展,對外則協助廠商引進國際資金,讓台灣企業找到出路。

王伯元是國內電子業「大老級」人物,他創辦的中磊目前是台灣最大網通廠;同時,他一手打造的怡和創投,是台灣創投業的先驅,曾管理10億美元資金、投資260多家公司,也是晶圓雙雄台積電、聯電早期投資者,選擇投資標的極具前瞻性,也讓他有「台灣創投教父」之譽。

王伯元從產業協會、國際創投等角度,建議政府應注重人才問題,「輔導」產業,而非「主導」產業發展,積極引進國際資金,並成立主權基金投資國際市場,讓台灣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

看好eT 未來明星產業

他特別看好,「eT」產業是未來的明星產業,其中,「e」是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科技及物聯網(IOT)未來發展;「T」則是無線網路、寬頻、甚至是未來的5G等,支持所有應用發展的基礎網路建設。他認為,網路金融及物聯網,是未來全球產業發展關鍵。

此外,他認為,台灣企業對併購不太熱中,政府應該放寬法律、鼓勵企業投資併購,過去聯發科、大聯大、中美晶等企業已經創下很多併購成功的案例,也值得台灣企業效法。尤其半導體產業面臨「大者恆大」的競爭,台灣中小型IC設計公司應加速整合,迎戰未來的市場競爭。

中磊方面,在年營收跨過10億美元里程碑之後,他期許下一階段可以朝總市值超越10億美元的目標邁進。王伯元日前接受本報專訪,以下為訪談紀要:

問:新政府即將上任,從產業界角度觀察,台灣有哪些最迫切的問題?

答:我認為,新任總統蔡英文上任後,馬上會面臨財政國債惡化、人才斷層嚴重、科技經費不足、投資引資衰退、未與國際接軌、產業競爭不足及基礎環境不良等七大問題。建議應先聚焦在人才政策、產業政策及投資政策等三大問題著手。

問:近年大陸、日本、南韓、新加坡都積極爭取台灣人才,台灣面臨人才流失及低薪等問題,對於台灣人才政策的建議?

答:從最近看大陸歷史劇《羋月傳》,秦國只是邊境落後小國,後來成為戰國時期的大國,最後再統一中國,就是因為廣納四方英才;再從三國時代歷史案例的心得,「得人才者得天下」,不管對國家及對產業都是如此。因此,新政府更要關注育才、引才、用才、聚才及留才等五才規劃。

檢討薪制 恢復員工分紅

台灣人才問題,「對內」過去教改已破壞技職教育、菁英教育及人才培育,12年國教在沒有充分規劃下上路,育才產生問題,使家長、小孩都忙得焦頭爛額;「對外」面臨大陸等積極挖角,不僅科技業,醫師及教授外流,聚才跟留才也面臨重大挑戰。

建議未來蔡總統恢復技職教育,並推動大學合併,最近清華併新竹教大,就是很好的開始。同時要儘速檢討12年國教,讓「菁英教育」及「普及教育」並重,並恢復聯考制度,以及適當開放外籍人士來台求學及就業,並鼓勵留學生和矽谷與國際鏈接,更要檢討薪資制度,建立完善的留才制度。

台灣薪資原本就比不上國際水準,過去有員工分紅入股,讓員工不僅看到薪資,更看到未來希望,讓人才願意留在台灣工作;取消分紅入股後,這個優勢就消失。希望政府有一套留才方法,恢復員工分紅,另外,員工選擇權也是很好的方式,要留才,給一個未來的希望,比薪資更重要。

問:近年市場熱烈討論台灣產業應加速內部整併及外部併購,你有何看法?

答:鴻海入股夏普是很好的案例,代表台灣走出去第一步,也讓中華民國國旗可以在日本插旗。企業成長就像一個人有兩隻腳,一個是內部成長,一個是外部併購,要相輔相成。過去台灣企業都仰賴自己成長,國際公司則是自己成長跟併購雙軌並行。長久以來,台灣企業對併購不太熱中,除政府應該放寬法律,並鼓勵投資併購,過去聯發科、大聯大、中美晶等企業已經創下很多併購成功的案例,也值得台灣企業效法。

問:中磊去年營收獲利雙創新高,成為台灣最大網通廠,中長期發展目標?支撐中磊持續成長的關鍵?

答:去年中磊已經達到ABC(A Billion Company;10億美元營收)目標,其實Billion可以有不同的解釋,可以是營收,也可以是市值。中磊已達到第一個目標,現正朝第二個目標邁進。下一步希望可以達到市值10億美元。

去年中磊營收超過350億元,突破年營收10億美元門檻,要跨入下一個總市值10億美元的門檻,將著重在三大版塊,一是持續強化電信相關基礎建設及應用,掌握從4G到5G技術;第二是物聯網應用,包含智慧家庭、智慧電網、智慧醫療及車聯網等;第三是持續發展整合接取設備IAD等產品,整合銅線、光纖及有線電視網路,掌握三大版塊,可望維持五年的成長契機。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
 

發展五產業 輔導代替主導

問:新政府喊出綠能、國防及生技等五大產業發展政策,對於新政府的建議?

答:過去政府談產業策略,包含四大產業、兩兆雙星、六大新興產業、四大智慧型產業等,政策都淪為喊口號。希望新政府積極推動五大產業,不要重蹈覆轍。

政府應該扮演「輔導」而非「指導」的角色,以「輔導」代替「主導」,以「協助」代替「管理」,用「支持」代替「規範」。

當年孫運璿及李國鼎時代,台灣沒有半導體產業,所以需由政府主導與RCA合作培養半導體產業。現在台灣半導體產業已躍居全球第二大,產值超過2兆元,占台灣GDP約14%,是具有規模的產業。我認為,諸如半導體業這類已經很強的產業,不需要政府介入指導,而是應該由政府提供好的環境,讓產業自由發展。

我近年積極提倡「廚房政策」,就是由政府打造一個友善優惠的稅制、簡單明確的法令、良好便捷的交通、完整齊全的人才、公正透明的司法、積極效率的行政、和平的兩岸關係。

政府營造很好的廚房環境,廣納多元食材,不強求廚子(企業)一定要燒什麼菜,台灣企業界活力很大,只要有好環境,產業自己會找到出路,會想盡辦法生存。

問:未來全球產業趨勢及明星產業以及台灣的機會?

答:我認為「eT」產業是未來明星產業,「e」是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科技及物聯網(IOT)未來發展。「T」則是無線網路、寬頻、甚至未來的5G等,支持所有應用發展的基礎網路建設。網路金融及物聯網是未來產業發展關鍵。

以網路金融和物聯網為例。網路金融和金融網路不一樣,金融網路只是利用網路做為金融活動的工具,而網路金融則是讓電子商務與金融兩個產業結合,但台灣的進展比大陸落後很多,加上法規僵化,需要有自由的法規來支持,讓金融科技產業自由發展,看好金融科技產業可以有15至20年的榮景。

物聯網就像一棵大樹,從樹根、樹幹、樹枝及結滿樹的果子,現在台灣發展物聯網還著重在晶片及相關零組件等,其重要性不可否認,但是更關鍵的是「應用」,如智慧家庭、智慧醫療跟車聯網等,就像是果樹上的果子,最多汁有前景。

設主權基金 投資國際市場

問:新政府提出成立類主權基金計畫。觀察國際主權基金規劃,建議台灣類主權基金發展方向?

答:不論成立類主權基金或主權基金,應該以投資「國際市場」為主,並協助台灣參與國際大投資案,或是投資國外好的公司,以策略聯盟方式引進國際大企業的人才及技術,讓台灣企業競爭力及人才技術更上層樓。

台灣企業中,半導體產業如台積電、聯發科等公司不需要政府資金,中磊等上市櫃公司可到資本市場募資,也不需要政府資金;至於扶植新創公司,讓創投基金投資就好。我認為,政府主權基金應該要用在投資國際產業,與國際產業連結,引導國際大型廠商來台灣與台灣產業合作。

問:台灣對於國際基金又愛又恨,一方面積極對外招商,一方面卻阻擋對台投資,應以什麼心態面對外資?

答:外資分兩種,一種是投資股票市場的短期外資熱錢,一種是長期投資的外資(FDI)。希望積極引進後者。近幾年來台灣的FDI都是亞洲後段班,連菲律賓去年都有百億美元的FDI。

外資來台投資,不僅可讓台灣產業更國際化,技術及人才也可互相流通,同時建立國際公司與台灣企業策略聯盟的機會。

政府一直積極對外招商,同時也問為何外資來台投資意願不高,自己國內的投資也不多,除投資環境不佳外,過去案例也讓外資卻步。

台灣對私募基金不友善,總把私募基金視為豺狼虎豹,KKR收購國鎩羽而歸,馬來西亞IOI集團收購101大樓也不了了之,都是讓國際資金卻步的主因。

台灣對於企業併購及外資來台的法規規定不夠明確,這些都讓外界認為,台灣反對外資來台投資,並非是法規上違法,而是觀感跟意識形態上的不同。

政府除應該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吸引外資上門,更應感到驕傲。現在台灣公司就像漂亮的小姑娘,青春美麗,國際資金拿聘金來娶,代表小姑娘漂亮有價值,千萬不要等到人老珠黃,國際資金都不來,屆時就代表台灣產業出現很大的問題。

圖/經濟日報提供

王伯元是台灣創投教父,也是中磊董事長,現在除了本業外,他更樂當作家,時常投書媒體,闡述對於產業政策的建議,不僅集結成書,也鼓勵女兒出書。愛唱歌的他,在70歲生日時錄製一張台語歌專輯送給親友,未來還要開慈善演唱會,幫助中風病人。

王伯元6歲與父母從蘇州來台,求學過程從建中、台大物理系畢業,拿到卡內基美隆大學物理碩士、博士,隨後在美國IBM工作21年。1980年回台參加國建會及近代工程技術研討會,受到孫運璿及李國鼎感召,邀集外國專家成立「資訊電子工業諮詢委員會」,多次回台促成及制定台灣科技產業發展藍圖。

後來王伯元辭去IBM工作,回台創業,成立怡和創投;1992年創立中磊電子。王伯元的人生相當精采,從蘇州到台灣,他常說是生在蘇州的台灣人,但是長在台灣的蘇州人,事業生涯更跨足半導體、創投及通訊領域。

年過70歲後,王伯元的人生更豐富多姿,王伯元將過去的經歷及對時事看法等文章集結成「寒山寄旅」文集;愛唱台語歌的他,更錄製「唐山過客」專輯,為自己圓夢。

他還鼓勵女兒出書,王伯元的女兒王樂怡曾被外界譽為「亞洲募資女王」,但卻在人生巔峰,突然腦幹中風,只剩眼睛可以動,後來王樂怡用眼睛拼出一本書「Reflections on A Changed Life(人生巨變後的感想)」,感動不少人。

今年王伯元已經75歲,生活過得更忙碌,除關心台灣產業競爭力,每次談到產業建言,仍然精神奕奕,兩眼發亮。現在更時常在報章雜誌發表對產業及時事的文章。

他說,現在計劃還要出版兩本書,更希望舉辦慈善演唱會,自己登台捐錢,也將對外募款,並以王樂怡的名義捐給醫院,幫助跟王樂怡一樣中風的病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