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大升級 美國大眾品牌在中國採高價策略反而更受歡迎
鉅亨網楊琇羽 綜合外電報導 2012-04-18 07:16
(圖片來源:Starbucks.com)
在星巴克,拿上一杯大杯拿鐵享受的除了咖啡香外,對中國某些消費者來說,還有認同杯身符號所標誌著主人翁的獨特品味與身份。
場景拉到美國,星巴克(SBUX-US)是物美價廉的大眾咖啡飲料,來到中國,味道一樣,價格貴了,檔次變高。
其實大部份的美國商品飄洋過海來到中國或台灣後,價格都會貴上好幾成。只是在中國,星巴克這三個字與高檔優雅劃上等號,成為許多中產階級家庭、商務人士前來體驗生活或洽公的最佳去處。
星巴克很懂如何掌握這些顧客的心理需求,於是調整行銷策略,將星巴克打造成一個普羅大眾不見得能消費得起的品牌定位,顛覆星巴克在美國的平民化形象。一杯訂價與美國本地相差無幾、但兩國國民平均所得與物價卻相差千里的星巴克咖啡,中國消費者很捧場。
星巴克亞太區負責人 John Culver 接受《彭博社》訪問時指出,公司計劃在中國擴展店數 3 倍,目標是在 2015 年擁有 1500 間店面,中國可望成為星巴克第二大市場,僅次於美國。
星巴克只是眾多西方品牌飄洋過海後在中國身價翻倍的其中之一。Gap(GPS-US)、American Eagle(AEO-US)也都鎖定中國的中產階級客層。
去年 11 月,總部位於美國舊金山的平價服飾品牌 Gap 全球房地產資深副總裁 David Zoba 宣佈要在中國進行積極的展店計畫。他表示 2012 年底前,Gap 還要再開闢 45 家店,目標客群為中產階級,未來 3- 4年營收目標為 10 億美元。
美國《彭博商業周刊》建議業者勿操之過急。據該周刊觀察,如果依美國的「中產階級」定義來看的話,中國基本上是不存在中產階級消費群。所以到了中國,分析師就得改變對「中產階級」的定義,只要年收入在 6000 人民幣到 15000 人民幣之間者,都可以稱做中產階級。
周刊指出,中國這個收入的族群其社經地位與消費習慣或能力,與美國中產階級大不相同。所以在當國外業者強調目標聚眾為中國的中產階級時,可能對應的不是他們認知的群眾。
為了解中國版「中產階級」消費族群的真正需求,中國市場研究集團(CMR)針對國內 15 個城市共數千名居民進行調查。這項研究顯示中國版「中產階級民眾」大多數認為自已的收入可能會再大幅增加,無視中國景氣成長步伐已走緩。
這群受訪民眾的薪資在過去 10 年以二位數或者是更高的幅度成長。許多人也聽多了像是 15 年前還只是在鄉下種田的小伙子,現在卻成了億萬富翁、開著賓士住豪宅的故事。躋身富人階級,對部份受訪民眾而言,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在調查中,中國消費者表示願意省吃儉用,只為能買到國際名牌如 Louis Vuitton 或 Tiffany,來彰顯自已的身份地位,或是藉擁有這些名牌來顯示自已的與眾不同。所以只要是高檔洋貨,便能受到消費者青睞,反倒是一些把自已定位成大眾品牌的外國商品,得到的關注就少很多。
舉 Gap 為例,該品牌的牛仔褲定價在 50 至 200 美元之間。但後來有女性消費者表示寧可買日本品牌 Uniqlo(9983-JP)的產品,因為兩者價格帶相近,但後者價格有再低一點,消費者寧可先買 Uniqlo,省下來的幾十或幾百塊錢,可以拿來買更高檔次的名牌衣褲,像是 Armani。
一名居住上海、月收入 300 美元的 27 歲女性受訪者就表示,她連續 5 個月都省錢不買午餐,只為了存夠錢買一件 Armani 的牛仔外套,對她來說,穿上一件 Armani 名牌外套,勝過穿好幾件 Gap 的衣服。
星巴克深知中國消費者的心理與消費習性,願意多花錢買名牌商品、並注重品牌帶來的價值,所以中國星巴克訂定與美國相仿的價格,不考慮兩國物價水準與所得差異。事實證明,星巴克在中國經營的很成功,中國市場獲利更勝於美國。根據星巴克財務長 Troy Alstead 的資訊,在亞洲,2011 年星巴克毛利率34.6%,遠高於美國的 21.8%。
中國消費者與印度及俄羅斯的消費者在某部份相像,許多消費者也願意掏腰包購買國際名牌,但是對於其他商品,如食物,的價格敏感度卻又特別高,就是希望能省吃儉用再買一個名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