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專訪 陸行之:要殺死多少科技產業?
「開不開放陸資來台灣投資IC設計產業?」,被問到這個問題,看著半導體產業發展逾20載的產業觀察家陸行之,卻反問記者:「我們還要殺死多少科技產業?當然要開放啊!」
陸行之,自1995年開始研究、分析半導體產業,至2015年離開前東家巴克萊資本證券,在這長達20年的半導體產業觀察期間,他屢獲專業金融雜誌評選為「亞太區最佳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長年關心台灣半導體產業,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都曾在自家法說會上直接提問陸行之,「Andrew(陸行之的英文名字),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長年應對台灣一流半導體企業的經驗,讓陸行之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的研究與瞭解已樹立其權威性,依他的角度是怎麼看520新政府接棒後首要面對的「開放陸資來台投資IC設計業」的產業議題?以下為本報專訪陸行之的見解摘要。
一、大陸對半導體的布局是在全球找夥伴,台灣拒絕就是為自己樹敵。
大陸正傾全力發展「中國製造2025」,其中,半導體的自給率目標要達到50%,將高於目前大約20~30%的自給率。此外,大陸半導體使用量,目前相當於占全球總量約50%,預估到2020年之後將提升至70%。若將大陸的自給率及全球使用率加乘來看產值總額的成長幅度,依2025年目標推算,屆時大陸自給的半導體總產值將較目前成長5倍之多。
依大陸對5倍的總產值目標的定義來看,其計算方式也包括在大陸生產的台積電、三星、英特爾等半導體廠,也包括大陸資金入股投資的相關廠商的產值,像美國的WD(Western Digital:威騰)、OV(OmniVision:豪威)、ISSI(Integrated Silicon Solution Inc.:矽成)等半導體廠。雖然這些美國企業只接受陸資入股,並非被百分之百所持有,而且這些美國半導體廠的產值皆已算在美國總部的帳上,但大陸仍會將這些美國企業未來的產值計入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達成率上。所以看得出來,大陸政策是要邀集全球的半導體廠商參與一同達到這個5倍成長率的數字目標,不見得是擁有其經營權。
二、台灣錢進大陸卻擋著陸資來台灣,這根本就是瘦了自己的輸血行為。
過去10~20年來,台灣投資赴大陸的資金,協助造就大陸的經濟發展,但這只是單方向的資金流,根本就是一種輸血行為,10幾、20年下來的捐血動作在經濟上「肥了對岸、瘦了自己」,現在它們有資金要進來,我們為什麼要擋?台灣過去的經濟好,錢流出去很容易,現在應該要開放讓錢流進來。
三、怕台灣產業整個被拿走,就要某種程度的管理,但不是要擋、讓自己渴死。
現在很多反對的意見是擔心開放陸資進來會把技術拿走,擔心台灣的企業會被整個拿走,所以,要有某種程度的控管,包括像是不能讓它們百分之百持股、董事席次不能具有主導權等,是要在經營權上的管理、而不是要阻擋,擋住大陸資金,讓大陸自己建立起屬於它們的半導體產業企業、再透過全球的人才壯大陸系企業,然後以後再進一步限制台灣廠商進口到大陸去以保護其企業時,台灣就等於是讓自己的經濟枯竭、企業渴死。
以現在手機產業鏈來看,已經走向低獲利率的狀況,所有還在獲利的手機晶片的營業利益率皆在下滑,一旦進入損平競爭,高通有過去的授權費可以支撐,展訊有大陸的資金蓋住其虧損,聯發科能有什麼?以聯發科現在的狀況和其他台灣IC設計相較是很特別的,大陸手機產業目前有和聯發科合作的意願,所以台灣的政府應提供開放機會,讓聯發科可以和大陸多家廠商洽談、讓台灣有選擇夥伴的機會,一旦此案例成功,未來輪到聯詠、瑞昱等其他IC設計廠面臨該問題時,即有解決方案。
四、一旦陸資去找高通、補展訊,聯發科坐困愁城。
聯發科目前仍在獲利狀況,帳上看來不缺資金,但聯發科有50%的營收來自手機,而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就在大陸,若讓聯發科排除在整個產業的市場趨勢之外,就等於是讓聯發科和市場、標準制定分離,只能坐困愁城,就會是台灣下一個面板、LED、太陽能廠。
現在陸資投資布局半導體產業鏈是在尋找夥伴,目前最急迫尋找的是核心處理器、記憶體。聯發科有其被優先挑上的優勢,若開放陸資投資聯發科形成兩岸利益共同體,大陸手機廠、互聯網廠商會把訂單、規格標準提供給聯發科、共同合作規畫未來的次世代通訊標準,屆時大陸手機廠就可降低對美國英特爾、高通的依賴。
相反地,若台灣擋住大陸資金、合作的機會,是給英特爾、高通合作的機會,最糟狀況就是如果紫光讓展訊併給美系的業者,到時候台灣政府能提供聯發科資源以抵抗陸、美系聯手的強大競爭力?我想台灣政府到時候也不可能拿出資金來支撐聯發科迎戰價格戰。
(工商時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