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0 23:24經濟日報 記者曾仁凱/台北報導
再生-KY總經理丁志猛(左)與發言人薛又瑋。 記者曾仁凱/攝影
再生-KY總經理丁志猛(左)與發言人薛又瑋。 記者曾仁凱/攝影
受到大陸禁廢令的重擊,再生-KY(1337)陷入料源不足及品質不佳窘境,總經理丁志猛昨(20)日坦承公司面臨「非常大的挑戰」,接下來評估到東歐、中亞設廠的可能性。

 

再生-KY昨天舉行法說會,由於公司股價從2014年的90元,跌到目前只剩6.55元,跌幅慘重,不少小股東昨天親自前往法說會,現場砲聲隆隆。

丁志猛坦承,大陸今年起禁止廢塑料進口,對於再生而言影響非常大,因為公司主要業務就是透過回收廢塑膠,再生產製成EVA共混發泡等製品,禁廢令一出,等於沒辦法進口原料,而大陸本身的廢塑料回收量又不夠、且品質不佳。

再生已經想盡各種辦法,包括經營團隊密集前往台灣、東南亞考察,一方面穩定料源、也評估海外設廠可能性。原本今年8月已經和台灣屏東一家公司簽訂合作意向書,打算在台灣設廠,但台灣政府隨即也宣布類似的禁廢令,投資計畫臨時喊卡。

丁志猛表示,包括台灣和其他東南亞國家紛紛仿效大陸實施廢塑進口的管制政策,使再生的東南亞設廠規劃確定行不通。接下來再生則評估到東歐、中亞設廠的可能性,包括到歐洲邊上的土耳其,初期可能先嘗試購料,如果料源順利、再投入設廠。

不過丁志猛也坦承,各國環保意識高漲,根據最近巴塞爾公約的會議內容,未來國際廢塑進出口擬加強管制,各國限制塑膠垃圾產生及自行處理已蔚為主流。再生只能先想辦法穩定料源,如果拿不到再生料,只能改做原生料的產品。

再生今年營運面臨空前考驗,累積前十月營收11.81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69.4%;前三季稅後淨損4.68億元,更比去年同期純益1.86億元「由盈轉虧」,換算每股淨損1.74元。由於短線營運未見明顯改善方法,再生今年全年營運恐難逃首度虧損。

不過再生目前手中光是未分配盈餘就高達31億元,高於股本26.9億元,有助度過難關。

 

MoneyDJ新聞 2018-11-21 09:04:53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再生-KY(1337)於昨(20)日法說會表示,受到中國大陸禁止廢塑料進口衝擊,公司的確面臨不小的挑戰,目前大陸回收再製廠商已大舉外移,公司將持續與海外PE回收造粒廠商合作以穩定料源,接下來亦將評估至中亞、東歐等其他區域設廠的可能性。

再生-KY指出,中國自2018年起禁止廢塑進口後,公司自海外進口廢塑自製PE造粒的成本及品質優勢不再;且由於市場上LDPE再生造粒原材料進貨成本高且品質不穩定,導致公司今年度因外購料質不佳而產生瑕疵貨品並折價出售等情形頻率升高。

再生-KY進一步指出,今年東南亞各國以及台灣紛紛仿效中國,實施廢塑進口管制政策,致使公司東南亞及台灣設廠計劃受阻。而由於中國政府環保法規及查緝愈趨嚴格,中國境內廢料回收廠設廠要求門檻難度高,造粒料源來源短期內擴張不易。另依近期巴塞爾公約締約國會議內容趨勢顯示,國際廢塑進出口擬加強管制,各國限制塑膠垃圾產生及自行處理已蔚為主流。

面對局勢改變之因應政策,再生-KY表示,公司擴大收購中國境內回收廢塑料源, 中國禁止廢塑進口後,面臨回收料源短缺問題,已嚴重衝擊相關塑膠回收再製產業,亦正逐步擴大及加速回收機制,而符合環保法令規範大廠若能取得穩定回收料源管道,即可搶占市場先機。

此外,再生-KY也表示,公同持續拓展海外穩定回收塑料供應,自禁廢塑進口令施行後,中國境內回收再製廠商已大舉外移海外,公司中短期持續與海外PE回收造粒廠商合作以穩定料源外,亦仍持續評估海外設廠可能性。

 

大陸禁止廢塑料進口,台灣也趨嚴,再生-KY(1337)前3季銷售量降至19.2萬立方米,年減63%,每股虧損1.74元。再生-KY表示,中國境內回收再製廠商已大舉外移海外,短期將持續與海外PE回收造粒廠商合作以穩定料源外,並評估東南亞、中亞、歐洲等其他區域設廠可能性。

再生-KY擁有福建、江蘇兩個廠區,近年平均回收廢料約10萬噸,集團合計發泡機組48台,產能達69萬立方米;其中,EVA回收造粒以福建廠為主,運動鞋及旅遊鞋產量占全世界20%,當地一年約20萬噸下腳料可供回收。

不過,因大陸禁止廢塑料進口衝擊,今年PE回收造粒以中國境內為主,福建廠產能利用率降至3成,也縮減200多員工,江蘇廠產能利用率約7成。

影響所及,再生除成本墊高,產生大規模價差,且因品質相對不穩定,瑕疵貨品並折價出售等狀況增加,前3季營收年減7成,虧損4.68億元。

(工商時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