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將掀起財測下修潮 台股還能守住萬點嗎?這7檔個股為何不怕?
股債前線
達志
2019-06-28
中美貿易戰這顆定時炸彈未解除,但部分投資人仍相信最終將有Happy Ending,所以台股還撐在萬點以上價位。然而,貝萊德資產管理與瑞銀證券兩大重量級研究機構卻示警,科技業可能掀起獲利下修潮,投資市場氛圍恐怕太樂觀。
儘管中美貿易戰從關稅戰升高到科技戰,兩大強國對峙、互不相讓的強硬態度超乎市場預期,不管是投資研究機構或是跨國企業都難免有跌破眼鏡之感。但若仔細觀察台股表現,指數卻僅在2018年底一度跌落萬點關卡,隨後則在萬點之上來回踱步。
外資提款4500億 台股沒在怕?
台股在慌亂之中,自2017年第3季以來已經被外資提款超過4500億元,然而,元大投顧總經理陳豊丰分析,國人資金回流潮成為台股的重要撐盤力量,且台股12個月平均股利殖利率高達4.3%的成績,排名全球第5,在混亂的情勢中,獲得資金青睞。
然而,在波濤洶湧的局勢中,台股還能風平浪靜多久呢?
先以宏觀的角度來看,貝萊德亞洲和全球新興市場股票主管施安祖(Andrew Swan)指出,從近期美中兩國的角力來看,「去全球化」風潮是來真的,這將扭轉2016年以來企業習以為常的高獲利成長環境。
施安祖分析:「目前股市的問題在於,投資人都還是相信企業獲利成長動能不墜,市場共識是今年亞洲企業獲利可望成長5%、明年成長15%,但我很懷疑在當今的環境下,是否真能交出這樣的成績,比較可能的情況是往下走。」
由於台股以科技產業為主,在去全球化的風潮中受傷頗深,貝萊德因此給予「減碼」評等。
貿易戰紛擾短期難解 企業面臨獲利下修潮
瑞銀證券台灣區總經理董成康也分析,投資人對中美貿易戰看法分歧、拉鋸,所以股市表現並沒有跌落谷底,「要預估貿易戰走向真的很困難,也不知道對終端需求影響的大小。」
儘管如此,瑞銀證券已經先將台股企業今年獲利成長預估,由原先成長5%的數字,下修到恐萎縮7%。
除了整體企業獲利下修,即將在幾周後登場的第三季法說會旺季,科技業更可能掀起獲利下修潮。以台股權王台積電來說,董事長劉德音在6月初的股東會上,率先拋出第三季可能調整財測數字的風向球。
貝萊德投信投資長黃若愷指出,上半年投資市場的確有點太樂觀,認定5G題材發酵後,可以很快在科技業的獲利上反應出來,但以目前貿易戰愈演愈烈的情況來看,第三季可能先迎來的是科技業獲利下修潮。
黃若愷進一步分析:「如果情況再惡劣一點,演變為華為不能用Android系統、蘋果在中國因民族意識影響被抵制,這兩塊都是台灣科技業獲利的引擎,現在卻可能面臨不確定性跟負面影響,要特別注意。」
外資圈喊「半導體底部已到」 瑞銀:太樂觀
瑞銀證券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呂家璈也認為:「企業的確很有可能在第三季下修財測,因為中國那邊有些庫存,需要調整一些,上半年拉貨拉太多了。」儘管根據呂家璈的觀察,相關供應鏈還沒有砍單的情況,主要是大家都還在我看你、你看我,在等本周G20川習會的結論。
至於外資圈中有分析師喊出「半導體業最壞的底部已經到了」,呂家璈認為可能太樂觀,下半年還是應該保守看待,且要為最壞的情況做打算,呂家璈口中的最壞情況,就是預估半導體產業今年可能出現負成長。
其中一項觀察科技業營運是否轉強的重要指標就是產品庫存修正,而科技業庫存修正要修正到什麼時候?施安祖覺得可能到明年上半年都還在調整,呂家璈則說:「不敢說不可能到明年上半年都還再修正,但可能沒有那麼差。」
貿易戰中如何淘金?7檔「去美化」概念股相對抗震
不過,俗話說「危機就是轉機」,由於美中兩國的科技戰不會那麼早結束,中國勢必會想辦法擺脫在科技發展上對美國的依賴,呂家璈與元富投顧都認為,此時要投資科技股,就應該選擇有取代美國廠商能力,也就是有「去美化」能力的概念股。
呂家璈分析,中國要做自己的半導體,需要台灣的支持,從晶圓代工、封裝、設計等台灣廠商都有機會受惠。
根據瑞銀證券最新的台股策略報告,看好的科技股包括:台積電、聯發科、廣達、英業達與健鼎。而在元富投顧的眼中,包括聯發科、立積、宏捷科,都將是中國手機零組件去美化趨勢下的受惠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