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佐克伯要員工專心業務 將臉書IPO延至明年底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2011-09-15 09:20 

 

知情人士周三 (14 日) 透露,全球最大社交網站臉書 (Facebook) 正準備將萬眾矚目的首次公開募股 (IPO) 時間,訂在明年底。時間較外界普遍預期晚。

 

 

臉書的 IPO,被看好是近期全球最大規模的上市計畫之一,估計市值可達 665 億美元。原本市場預期 IPO 時間會在明年 4 月,甚至有人堅信會提前在今年內。

 

不過,英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人士指出,臉書執行長佐克伯 (Mark Zuckerberg) 現在想將 IPO 時間延至明年 9 月,甚至更晚,好讓員工專心研發產品,而非關注酬庸。

 

其他知名新興網路企業如團購網 Groupon 及遊戲網站 Zynga,也紛紛暫緩各自 IPO 計畫,因近期金融市場震盪。不過消息人士強調,臉書延後 IPO 的原因,純粹從公司內部權益有關。

 

曾擔任 Google (GOOG-US) IPO 顧問的 Lise Buyer 指出,臉書現在不缺現金,沒理由急著 IPO;加上一旦上市,所有外在投資人壓力將接踵而至。不如維持現狀,更能專注業務開發,等到準備得更好再公開募股。

 

臉書主要股東之一 Peter Thiel 也表示,普遍來說,科技企業越晚 IPO 越好,像 Google 就是個好例子。他們等到取得網路搜尋市場戰主導權後才 IPO,整整等了幾近 6 年時間。

--

社交遊戲巨擘Zynga宣布公開募股 籌資10億美元

鉅亨網編譯李業德 綜合外電  2011-07-02 02:25:40 

《MarketWatch》周五 (1日) 報導指出,龍頭社交遊戲商 Zynga Inc 宣布首次公開募股 (IPO),向投資人籌集 10 億美元資金。

 

 

在提交給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的文件裡,Zynga 並未公開發行股價或者交易的股票總數量情報。

 

Zynga 以 Facebook 上的熱門遊戲《FarmVille》和《CityVille》等著稱,在去 (2010) 年期間營收狂飆將近 4 倍至 5.975 億美元,淨利也上達 9060 萬美元。

 

在募股文件中所附信函裡,Zynga 執行長 Mark Pincus 表示:「我們將繼續注巨資發展伺服器、數據中心和其他基本建設,不斷創造更多新作遊戲。」

 

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負責承銷交易,美國銀行美林、巴克萊資本、摩根大通和 Allen & Co 也參與了本次募股。

 

開心農場遊戲商Zynga 最快今申請IPO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

以「開心農場」等社群遊戲走紅的Zynga,也趕搭網路企業上市熱潮。
美聯社

知情人士28日透露,網路社群遊戲業者Zynga公司預計通過初始股發行交易(IPO)融資15至20億美元,最早可望在今天(29日)就將遞交上市申請。

Zynga因推出「開心農場」(FarmVille)與「德州撲克」(Texas HoldEm Poker)等遊戲而一炮而紅,如今也將搶搭這波2000年網路泡沫化迄今最熾熱的網路企業上市狂潮。

知情人士說,Zynga僅希望透過IPO交易出售小部分股權,因此以融資總額推算,上市之後Zynga總體市值將高達150至200億美元。

據悉,摩根士丹利預計將是主承銷商。其他承銷商包括高盛、美商銀旗下美林證券、巴克萊金融以及摩根大通(JPMorgan)等 。

Zynga公司及相關銀行均未置評。財經新聞電視台CNBC率先對此上市交易進行報導。他們在報導中還提及,Zynga同時還在和多家銀行商談總額10億美元的貸款計畫。

為諸多社群網站提供網路遊戲服務的Zynga,在自己的網站表示,每月有2億1500萬的活躍用戶。

職業社群網站LinkedIn在5月初引領初始股熱潮率先登場。雖然該公司的股價目前遠低於上市後的最高價,不過仍高於發行價。本月初網路電台Pandora媒體公司將其IPO融資總額提升50%,不過上市兩天之後,便告下跌超過20%。

 

 

中國電子商務 自相殘殺

編譯羅倩宜/特稿

中國電子商務的泡沫正面臨吹破的風險,優酷網等赴美上市表現不佳,中國國內也有許多大企業加入電子商務戰局,今年將面臨一波殘酷的生存淘汰戰。

去年12月,綜合網購商城當當網在美上市隔天,對手京東商城即宣布所有圖書價格比當當網低20%,迫使另一購物網站卓越亞馬遜也跳出來宣布圖書類再降價兩成。這個圖書價格大戰,讓中國出版業上下游廠商一片怨聲載道,最後中國出版總署只好出面約談三大業者,網路上的圖書價格才恢復正常。

事情還沒完,以圖書起家的當當網不甘示弱,隨後針對京東商城的本業數位3C產品開戰,宣布斥資4,000萬元人民幣進行價格戰,京東立即加碼8,000萬元做年底促銷,卓越亞馬遜CEO只好宣布斥資一億元推出讓利。

這樣的降價浴血戰,反映了中國電子商務的激烈競爭,雖然已經殺到頭破血流,但還有更多人前仆後繼擠進這個獲利仍不確定的市場。

去年11月,中國搜尋引擎龍頭百度,和最大女鞋通路達芙妮聯手打造網購平台耀點100;12月義大利時尚購物網站YOOX宣布進軍中國,要讓中國消費者在網路上就能買到Armani。同樣也是12月,京東商城宣布成功融資五億美元,投資者包括全球最大零售商Walmart。

Walmart對於這項投資不予置評,不過五億美元相當於當當網和麥考林在美國IPO的籌資總和,故不論數據是真是假,京東商城向對手喊話的意圖相當明顯。根據易觀國際的數據,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融資金額高達十億美元。

中國網民消費能力有限

競爭者太多,只是中國電子商務泡沫化的原因之一,這個行業本身就有許多尚未克服的障礙,例如物流、供應鏈和服務體系,都無法與傳統零售相比,而中國網民的消費能力與歐美日本相較也有限。

中國幅員廣大,二、三級城市的物流配送並不完善,業者必須負擔更高的運送成本,運送時間也經常延遲,不利留住回購率。京東商城宣稱融資的五億美元主要用來興建物流中心,但仍然比不上蘇寧、國美等積極跨足電子商務且已有完善物流的傳統通路。

其次,中國電子商務網站的行銷費用愈來愈高,根據淘寶網調查,電子商務網站獲得一個實際購買用戶的成本是80元人民幣,獲得一個有效點擊需0.8元,獲得一個購物註冊用戶成本要20元。再加上電視廣告、入口網站刊登等費用,原本標榜低價的網購行業,成本大增。除此之外,由於電子商務僅占中國零售規模的7%左右,業者向上游取貨沒有議價能力、而消費者網路購物非最低價不買,獲利空間自然縮減。

此外,電子商務的銷售不如傳統零售透明,很容易在財務報表上造假。例如去年在美國上市的麥考林,網站成立僅兩年多,在IPO申請書裡表示網路零售年收入逾一億美元。上市後公布去年第三季財報後,帳面淨利大幅增長,卻被分析師戳破全部是來自利息折舊沖銷,該季事實上每股虧損3.5至4美元。麥考林因而股價大跌,同時面臨投資人的集體訴訟。

另一家去年底在美國上市的優酷網CEO古永鏘說得很實在,他表示華爾街投資人已經比十年前更了解中國的網路及電子商務產業,「好的商業模式比動聽的故事更重要。」許多外國投資機構都在中國二、三線城市長期駐點觀察,因此電子商務必須回歸基本面,真正具備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泡沫中存活。

 

 

社交網站籌資熱 網路泡沫再現?

編譯盧永山/特稿

美國社交網站推特(Twitter)和臉書(Facebook)、團購網站Groupon等,近來紛紛籌募到巨額營運資金,也將他們的估值推高到令人咋舌的地步。有分析師擔心,美國可能重現1990年代末期的網路泡沫潮,但也有人認為,這些新創公司都還沒上市,若真的發生網路泡沫,倒楣的僅會是所謂的精明投資人(sophisticated investor)。

率先提出這項疑慮的是紐約知名創投公司Union Square Ventures創辦人威爾遜(Fred Wilson),最近他在部落格的一篇文章寫道:「當前的情勢讓我想起1999年時的慘況,而那讓我不寒而慄。」

威爾遜的擔心其來有自,1999年他與合夥人共同創辦了創投基金Flatiron Partners,主要投資正在蓬勃發展的網路公司,隨著網路泡沫破裂,所投資的很多網路公司倒閉,2001年Flatiron幾乎倒閉,但他和合夥人仍協助管理一些投資的網路公司,使其存活下來。

威爾遜沒有因為這次挫折而退縮,2005年與另一位合夥人創辦了Union Square,因成功投資推特、Foursquare和Zynga等熱門網路公司,事業又再創高峰。

但近來威爾遜越來越不安,他說很多投資人砸錢投資新創的網路公司,將他們的估值推高到離譜的地步,過去一家兩到三人的新創網路公司,估值可能在500萬美元上下,如今估值可能上看三千、四千或五千萬美元。

網路公司價值暴漲

威爾遜雖然沒有點名哪些公司,但有些網路公司籌資後的估值,暴漲得非常誇張。例如,由臉書前員工創辦的問題和解答網站Quora,在第一輪籌資後,估值暴增到8,600萬美元。告知用戶景點的網站Foursquare,去年6月成功籌資2,000萬美元,估值也暴增至9,500萬美元,當時該公司僅有27名員工。

知名度更高的網路公司,估值更漲到瘋狂地步。臉書去年的預估營收為15億美元,但在未上市公司股票交易的次級市場,其估值已超過500億美元,為星巴克的一倍。Zynga去年的營收約五億美元,估值已達60億美元。Groupon去年的營收料五億美元,Google開價60億美元收購,但遭拒絕。推特的估值逼近40億美元,儘管營運4年多來營收幾乎掛零。

在創投公司KPCB任職的杜爾表示,目前我們正處於第三波浪潮的中點,網路泡沫繁榮時期對創業者而言是個天大機會,也能帶動各式各樣的創新。

威爾遜雖然同意杜爾的看法,但也提出不滿:「我們需要把資金投注在與眾不同的新點子上,而非投注在翻新、重製的大量複製品上。」例如,目前已有數百家複製Groupon的新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

高科技產業恐崩潰

紐約創投基金主管勒尼漢表示:「我預估這終將帶來美國高科技產業的崩潰,但這就像一場森林火災,可以清除大部分的枯枝敗葉。」

創投公司TechStars董事提斯奇表示:「一個泡沫的破裂在一定程度上將能幫助大家,早期階段的調整將使優質企業受益。」

但美國科技網站Adotas.com主編唐納威指出,即便今年美國會出現網路泡沫,也與1990年代末期的網路泡沫不同。他引述GigaOm資深科技記者英格朗的話指出:「科技泡沫的唯一受害者,將是參與次級市場交易的所謂精明投資人。」這些精明投資人包括創投基金和天使投資人(angel investor,即投資一家或多家新興科技公司股票的個別投資人)。

確實,由於美國監管環境趨嚴,加上避險基金大量竄起,使得很多新創網路公司寧願透過私下籌募營運資金,延後公開上市時間,避免自己暴露在未知的風險中,使得網路泡沫的風險降低,一旦泡沫化,受害範圍也有限。

創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合夥人霍洛維茲表示,矽谷的所有新創公司,上市的誘因已經降低,上市的不利後果卻增加。Andreessen去年11月從Accel Partners手中買下臉書15%股權。

霍洛維茲指出:「與1990年代末期每家新創公司在營收還沒有起色時就爭相上市相比,監管環境和避險基金竄起,使得新創公司貿然上市卻沒有龐大現金做後盾的風險增加,我們會建議臉書對上市持謹慎態度。」

高盛等投資人日前表示,將投資臉書五億美元。Groupon上週成功籌資9.5億美元,累計籌資11.25億美元。推特去年12月成功籌資兩億美元,累計籌資3.6億美元。

包括臉書執行長祖克伯格在內的很多網路公司主管表示,不急著上市。Zynga執行長皮克斯也說,沒有上市的計畫。

 

 

網路泡沫前車之鑑 投資人小心

編譯劉千郁/特稿

距離2000年網路泡沫(Dotcom bubble)破滅已經超過10年,當年對新科技的過度樂觀也許能對新一波的網路公司興起浪潮提出些許警訊。

網路泡沫指的是1995年到2001年間市場大舉投資科技與網路相關企業造成股價快速飆漲,2000年初第一波網路創業泡沫破滅的跡象開始出現,同一年3月10日那斯達克指數衝上5,132.50點的高峰,但在接下來兩年內跌掉80%市值,5兆美元就此蒸發,那斯達克目前的點數只有當時最高點的一半。

1994年網路與瀏覽器的出現為資訊的流通便利性開啟了一扇全新大門,以.com為特徵的網路公司快速成長,科技業不斷將新奇的發展概念賣給投資人,加上市場投機客炒作,這個致富泡沫也越吹越大,不過由於企業間競爭過於激烈,大部分企業也難逃失敗的命運,最後多半以破產或被收購告終。

包括eToys、Pets.com等網路公司最後都宣告破產,電信公司世界通訊(WorldCom)收購MCI通訊公司過程爆發會計舞弊醜聞,欺騙了投資大眾,最後宣布破產重整使得債權人求助無門,這些例子都顯示網路泡沫時期科技公司的貪婪與幻滅。2000年時代華納(Time Warner)以1,470億美元收購美國線上(AOL)一案更是餘波盪漾,成為業界的負面案例教材,兩大科技業龍頭的結合從一開始的雄心壯志到後來走得跌跌撞撞,最後在2009年宣布聯姻失敗各奔東西。

時代華納收購AOL被視為網路企業榮景的象徵,擁有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華納兄弟電影、「時代」雜誌的時代華納集團原本計畫利用AOL的廣大用戶群打造一個囊括電視、電影、雜誌、網路的超級媒體集團,原本預計付費客戶超過一億人。可惜雙方的企業文化、管理階層無法整合埋下失敗的因子,加上網路泡沫化造成AOL廣告收入銳減,問題重重造成公司股價滑落,終於在2009年5月時代華納宣布分拆AOL,AOL恢復營運與策略決定的靈活性,使AOL繼續維持網路服務商的龍頭地位。

網路泡沫時期時代華納以天價併下美國線上(AOL)最後聯姻失敗以分拆公司作結,成為企業併購史的負面案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