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國富「作帳」是要安慰誰?

 

正當國人處於薪資倒退16年、景氣燈號下跌鬱悶中,主計處今天公布的國富調查,每人財富淨額增加45萬元,每戶增加107萬元,國人到底該喜抑該悲?著實哭笑不得。當多數年輕人面對經濟停滯、低薪困境的茫然不安,這項國富調查到底能安慰誰?

每個月發布的失業率,連帶都會公布當月受僱勞工平均薪資,上班族看到的數據,從倒退13年,一路到現在已倒退16 年。昨天基本工資審議,勞資又是相互叫陣,資方大喊「吃不消」,勞方也說,油電一直漲,「不漲勞工活不下去」。這些都是尋常生活的庶民感覺。

今天的國富調查,竟一掃過去負面數據。但細究原因,才知道財富增加,來自房地產的公告現值,而且是政府近幾年為實價課稅做準備,大幅調升公告現值,才讓每個人「身價上漲」,感覺比較像「作帳行情」。

如此的調查結果,恐怕與多數人實際感受難相符合。一來就如同很多人或許房價上漲,但若不賣掉,漲跌起伏意義不大;二來,若是財富多數來自房地產增值,對於買不起房子或是無殼族而言,只會加重財富分配不均不平。若再對照之前房仲業統計官方調查,發現全台有3棟房子以上的人高達25 萬人,顯示多數房子集中少數人手上,國富調查坐實貧富差距主因,恐怕也來自不動產炒作。

政府全力拚經濟,為的是創造國人就業機會,增加薪資收入;多數企業及上班族,兢兢業業打拚,為的也是打造自己穩定的經濟生活。如果所有財富集中房地產單一來源,扭曲的不只是社會價值觀,經濟發展動力也會受限,當局者應從中得到更多的警示。

 

【2013/08/29 聯合晚報】

 

小民無言 國富竄高靠房價狂飆

!

近5年國富統計

 

2011年人均國富淨額增45萬 達634萬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公布「國富統計」,二○一一年底國富毛額一八七.四兆元、國富淨額一四七.二兆元,分別較二○一○年增加十三.三兆及十.八兆元,平均每人國富淨額則是六三四萬元,增加四十五萬元,主因公告現值調升使得房地產增值。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二○一一年國富毛額較前一年增加七.六%,平均每人國富毛額八○七萬元,增加五十五萬元或七.三%;其中,以土地(按公告現值計價)占四十一.四%居冠,房屋及營建工程占二十二.七%次之,機械設備占十二.三%。

 

扣除折舊後,國富淨額一四七.二兆元,增加七.九%,平均每人國富淨額六三四萬元,增加四十五萬或七.六%;其中,以土地占五十二.七%居冠,房屋及營建工程占十八.八%居次,國外資產淨額占十五.三%。

 

主計總處官員說明,國富增加,且增幅為近五年來最大,光是土地公告現值調升就增加六兆,國外資產淨額增加三.四兆居次,房屋及營建工程也因新增資產及價格上升而增加二兆;因此,可說是房地產增值貢獻最大。

 

若以家庭部門分析,二○一一年家庭資產淨額八十二.三兆元,以房地產三十一.五兆元或占三十八.二%最多,有價證券占十七.三%次之;若土地經市價重評價,家庭部門房地產增至三十三兆元或占三十九.四%,家庭資產淨額也增為八十三.八兆元。

 

主計總處指出,二○一一年平均每戶家庭資產淨額八七九萬元,僅增四萬元;若加計壽險及退休準備,平均每戶家庭資產淨額一○四○萬元,增加十五萬元。其中,房地產四○九萬元(土地按市價),增加二十四萬元最多,定存及外匯存款僅增加五萬元,有價證券則減少二十三萬元,主因當年股市表現不佳。

 

每戶家庭負債增3萬 房貸為最大宗

 

另,二○一一年平均每戶家庭負債一六三萬元,增加三萬元,包括貸款一四六萬元及其他金融性負債十六萬元。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國內家庭負債以房貸為最大宗。

 

 

在經濟活動過程中,須投入勞力、土地及資本等,生產結果形成所得分配,除用於消費外,則供為儲蓄,進而形成投資,成為當年資本形成,加上歷年累積下來的可再生資產淨額,構成一國財富累積總存量,稱為「國富」,而「國富毛額」扣除折舊後為「國富淨額」。

國富毛額指實物資產(含已登記土地、可再生資產)及國外資產淨額,包括家庭部門、非營利團體、企業部門、政府部門及金融部門等,2011年底以企業部門占35.5%最多,家庭部門占27.5%居次,政府部門占23.7%。

(記者鄭琪芳)

 

證所稅105年前採雙軌制 增訂抓大戶條款

 

證所稅共識版出爐,行政院長陳冲昨天深夜離開官邸,還向守候在外的記者比大拇指。
記者陳俊吉/攝影
新任財政部長張盛和(中)昨晚就證所稅與金管會主委陳裕璋(左)、立委費鴻泰(右)交換意見。
記者胡經周/攝影

藍營證所稅昨晚達成「立法行政共識版」,明年起到一百零五年,個人採「雙軌制」課稅,但增訂不適用設算課稅制的「抓大戶條款」;一百零六年起,取消設算課稅制,採單軌課稅,一般散戶不再課徵證所稅,僅有符合標準的「大戶」,才需核實申報證所稅。

行政院長陳冲昨晚帶著財政部新任部長張盛和、內定政次曾銘宗,與國民黨團、國民黨籍立委討論,敲定「共識版」。

財政部初估,一百零二年到一百零五年實施「雙軌制」的四年過渡期,僅二萬人受影響,證所稅收逾一百五十億元。行政院長陳冲表示,這個版本增加「量能課稅」精神,希望更符合社會期待。

所謂「大戶」條款,也分兩階段採取不同定義:「雙軌制」的四年內,大戶是指:上市櫃公司持股百分之三以上大股東、不含證券所得的綜合所得淨額在五百萬元以上的有錢人。

 


圖/聯合報提供
一百零六年起,散戶不再課徵證所稅,要申報證所稅的「大戶」是指:上市櫃公司持股百分之一的股東、不含證券所得的綜合所得淨額在三百萬元以上、當年度賣股金額十億元以上。

曾銘宗表示,「共識版」重點有三,一、更具量能課稅精神,二、替設算制訂出一百零五年落日條款,三是簡政便民。

另外,行政院昨天中午宣布,由財政部前次長張盛和接任財長,馬總統昨天傍晚核准人事,新舊任財長下周一交接。而代理財政部長的曾銘宗,據悉將出任政次。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表示,「共識版」把大戶抓得更緊,更符合量能課稅、公平正義精神,散戶幾乎不受影響,符合「抓大放小」精神。

「共識版」融合原國民黨團整合版及政院版,四年雙軌制期間,小戶仍可選「設算所得課徵」,即指數逾八千五百點就源課徵千分之零點二證所稅,其後每增加一千點,增課千分之零點二,最高稅率是千分之零點六。

但未上市櫃股票、興櫃股票,以及初次上市(櫃)後首次交易達十張以上股票,以及在國內無住所、當年度居住未滿一百八十三天的「非居住者」,一律適用「核實申報制」。

至於法人的證所稅,仍維持政院版最低稅負制,稅率百分之十二至十五,長期持有股票三年可減半課徵。

 

 

【2012/06/01 聯合報】http://udn.com/



證所稅雙軌制106年落日 不再對散戶課徵

行政院長陳冲昨(31)日拍板「行政院、國民黨團共識版」的證所稅方案,102年至105年起自然人採「雙軌制」課稅,增加「抓大戶」條款,持股3%以上大股東不得採設算等。另訂出落日條款,106年起取消「設算課稅」,採單軌課稅,一般散戶不再課徵證所稅,僅有符合標準大戶才須核實申報證所稅。

「抓大戶」條款是指對上市櫃股票持股3%以上、未加計證券交易所得前的綜合所得淨額500萬元以上、非居住者,強制採「核實課稅」,一律適用5-40%稅率。非居住者是指在國內無住所、未住滿183天者。

財政部次長曾銘宗指出,避免「設算所得」在股市8,500點以上才起徵有「天險」,且鼓勵長期持有,「設算所得」訂出落日條款,在102至105年間實施。預估2萬人受影響,稅收逾100億元。

陳冲昨晚邀集立法院國民黨團幹部、黨籍財委會立委會商後,獲致共識版,預訂今日送交立法院國民黨團大會,下周一送交財政委員會初審。如果在野黨不提朝野協商,復徵證所稅案可望在本會期完成三讀,預計明年元旦實施,後年報稅開始適用。

內定財政部長張盛和今天將出席國民黨團大會,力爭復徵證所稅案本會期通過。曾銘宗表示,共識版強化量能課稅,一是「設算課稅」訂出落日條款,106年以後取消「設算課稅」;二是「設算課稅」增訂抓大戶條款;三是簡政便民。

102年至105年,自然人採「雙軌制」課稅,民眾可在「核實課稅」或「設算課徵」擇一適用,前者按所得稅採累進稅率,5%-40%;後者在台股8,500點以上時,以1,000點為級距,分別課稅千分之0.2至千分之0.6證所稅。但未上市且未上櫃、興櫃股票;初次上市及上櫃後首次交易IPO股票超過10張(1萬股)以上;以及「抓大戶條款」,強制採取「核實課稅」,不得設算。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12/06/01 經濟日報】



證所稅應謀定而後動

沒有劉憶如的稅改才一天,看起來仍是禍。行政院與國民黨團昨晚連夜整合證所稅「進一步共識版」,原本被批評是向「財團富人靠攏」的藍營整合版,將以與馬英九總統任期相同的4年時間,漸進轉向為「財團富人打擊版」。政府宣稱再整合後的進一步共識,最大特色就是「量能課稅」。然而,黨政聯手打造的拼裝版,除了處處充滿父子騎驢的矛盾,看不到有為量能課稅長遠布局的打算,刻意留下的4年轉換期,也令人不得不懷疑其間隱藏的政治籌算心機。

新出爐的「政院及黨團進一步共識版」有兩大特色。第一,國民黨版提出的設算與核實課稅雙軌制,只實施4年至民國105年底為止,106年起,以股價指數8,500點為起徵門檻並加計千分之0.2證所稅的「設算制」瞬間落日,改由合併綜合所得按5%到40%課稅的「核實制」單軌運行。

第二,進一步共識版將課稅對象鎖定得更清楚,從102年開始課徵證所稅之後,上市櫃公司持股逾3%的大股東、與淨所得逾500萬元以上的高所得者,原本擁有的「設算制」資格被刪除,當年買賣證券交易所得必須比照一般所得合併課稅,106年起課稅門檻再下降為持股1%以上及淨所得300萬元,並再增賣股金額逾10億元的交易大戶。

重新整合的所謂「共識版」,加強了「量能」課稅的色彩。但如同已掛冠求去的前財長劉憶如所言,究竟該對誰「量能」? 是整個證券資本利得稅開徵的癥結。不過,劉憶如的話也只說對了一半,稅制學理上所指的「量能課稅」,並不是在貧富之間以課稅為分野,所該量之能,是指貧者少繳、富人多繳的差別。行政院與國民黨團賣力整合出的新版本,鎖定了大戶、瞄準了富人,做到的「量能」是將「富人」再階級化,並不符合所得稅追求有所得就課稅的本質。

納稅是天賦義務,馬政府必須誠實告訴人民:證所稅的改革,到底追求的是什麼?按照「共識版」透露的改革訊息,馬政府的稅改只是為了將1%的「極富之人」標籤化,進而凸顯自己是跟99%的群眾站在一起。

若是如此,劉憶如何須辭官,她的理念不也是要求富人多繳稅?執政者莫要忘記,證所稅紛擾2個月,折損一位財長、激化社會的財富階級意識,正是因為之前政府再三強調不會因為徵稅,讓市場產生無法負荷的衝擊。

看看新的版本,股市交易大戶、大股東、高所得者被強調是新版的課稅「特色」,換句話說,原本外界怒控被「輕放」的這群人,因為一個反覆、至今找不到軸心的改革,又成為被「重打」的對象。證所稅不是不能課,但忽左、忽右的改革,已嚴重干擾原本就敏感的股市,面對翻臉比翻書還快的政府,投資人誰還有信心進場?

證所稅是不是應該跨出第一步,原本沒有爭議。但是,從行政部門一路擬議開徵證所稅的過程,光是財政部、行政院到國民黨,加上最新出爐的政黨「共識版」,就翻來覆去變了6次;導致其改變的因素,既不是公平正義,也不是市場效率,而是當下的社會風向。

劉憶如求去之前,股市九成大戶退場抗議的怒吼聲,使政府以改革減再減碼的方式,抹掉量能課稅的色彩;劉憶如求去之後,改革派對政府的撻伐,又促其以加碼再加碼的方式,刻意加重量能課稅的濃度。當股市失望性賣壓再度湧現、大戶退場,會不會再有一個向市場靠攏的「再進一步共識版」出現呢?

如果開徵證所稅,社會真的沒有做好準備、執政者也未必清楚是否已經下定決心,那麼,緩一緩,先站定、看清楚、想明白,再出手吧。

 

 

【2012/06/01 經濟日報】



社論-這樣的稅制改革必將重創台灣經濟

  • 2012-06-02 01:11
  •  
  • 工商時報
  •  
  • 本報訊

 目前國內外正處於經濟不景氣,人人憂心忡忡,幾位企業界領袖及財經專家一致預測全球未來經濟很不樂觀,台灣股市也因此受到影響而跟著全球市場下滑。不僅如此,台股從3月以來更因為開徵證所稅紛紛擾擾的不確定性,而比其他市場跌幅更大,成交量更是急劇緊縮。過去這一週,執政當局政策左右擺盪,前天竟然「喬」出一個超級嚴苛的證所稅方案,已使投資人無所適從,紛紛出走證券市場實可預期。如果依照此案內容實施,必將重創資本市場,從而影響台灣經濟發展。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日前對於全球未來經濟景氣指出,歐洲真的很不好,2013年的美國一定不好,中國出口衰退情況擴大,因此「全世界都要有過苦日子的準備」。應邀來台演講的日本「日圓先生」榊原英資教授也表示,歐債危機沒有立即的處方,美國有可能步日本後塵,全球經濟將同時陷入衰退,因此今明兩年有可能成為二次大戰結束後,全球經濟最差的兩年。

 其實去年下半年希臘主權債務問題,就已讓全球經濟經歷震撼教育,各國經濟成長均呈現由盛而衰的趨勢,台灣當然亦無法倖免,經濟成長率逐季下降。全球投資人也都明白2012年將會出現景氣較差的局面,原本大家預計歐債危機最高峰在2012年第一季,之後則可望穩定下來,然而現實情勢卻不如原先的預期,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危機再度升高,如今連西班牙也可能離開歐元區。因此現在已經不是歐元區經濟負成長的問題,而是歐元可能解體的動亂問題,這也是何以企業領袖及財經專家憂心忡忡,提醒大家要有過苦日子的心理準備。

 然而當此之際,執政當局沒有多花心思處理提振景氣問題,反而假公平正義之名,忙著推動證所稅方案。行政院與立法院國民黨黨團最新協調所得的證所稅版本,表面上看似達到所謂公平正義的氣氛,但卻完全不顧現實和外在環境的變化,其可能帶來的災難,讓我們極為憂心,不得不再次嚴肅提出諫言。

 首先,新證所稅方案是全世界最為嚴苛的資本利得稅率。包括IPO後初次交易股票,大股東股票交易的所得,都要併入綜所稅計算,適用最高40%的稅率。連美國資本利得稅率也只有20%,並且還多次因為鼓勵市場活絡而下調。這就是為什麼巴菲特適用的稅率比他的祕書還低的原因。雖然巴菲特本人認為富人應該多繳稅,而建議歐巴馬總統另外課徵富人稅,不過課徵富人稅終究針對性太強,不是正規的稅制,容易引起仇富的心理,造成社會對立,因此國會多數反對。

 其次,執政黨的新方案比美國的富人稅更有針對性。尤其是IPO股東將完全核實課稅,最高稅率達40%。前面提到美國的資本利得稅率都沒這麼高,但臉書創辦人之一的沙弗林為了避稅,還是放棄美國籍,跑去當新加坡居民。台灣的證券市場一直鼓勵企業能夠上市,擴大我國的市場規模,如今因為稅率關係,可以預料今後企業將不會在台灣市場IPO。

 其三,我國的證券市場本來就是由法人、中實戶和散戶所組成,打壓大戶的結果,就是市場交易量必定大幅萎縮。自從政府推出證所稅方案後,股市交易冷清,就已經明顯地呈現這個事實。股市交易萎縮,新興企業難以透過上市籌資,必然導致民間投資停滯,降低經濟成長動能。執政者為了虛幻的「公平正義」而採取得不償失的方案,豈是明智的為政之道。

 其四,就是我們一直提到的時機問題。如前所述,歐債危機的演變難以逆料,全球各國無不進入警備狀態,在此節骨眼,朝野應有更寬闊的視野,來探討採行適當應對策略,而不是耗費力氣處理類似開徵證所稅這種爭議極大,又缺乏急迫性的議題。

 回顧2008年金融海嘯後,降低遺贈稅率的確是當時一項非常及時且可行的政策工具,但因政府當局急於短期內做出成效,在未經詳細評估其後續影響的情況下,就大膽地將原來最高50%的遺贈稅率,一口氣降低至10%,並預期一定可以讓海外資金回流,為國家經濟成長做出貢獻。雖然當時許多學者專家呼籲政府要三思,不過馬政府罔顧反對意見,堅持一步到位,將原來持續多年的世代正義堡壘完全摧毀。結果回流的資金全都集中在房地產,造成價格顯著上揚,政府政策的一片美意,不但沒有達成原來預想的目標,反而導致貧富差距的擴大、社會階級的對立。去年下半年起馬團隊所以競選得非常辛苦,當然與此關係密切。

 現在馬政府於大選之後,為了彌補過去的政策失誤,實現公平正義的承諾,又冒然推動24年前即已證明失敗的復徵證所稅方案。然而鑒於三年多前施行調降遺贈稅率的政策,就是因為在匆忙中未深思熟慮,也沒有相關配套措施,導致難以彌補的缺憾,這次應該記取教訓,秉持更審慎的態度穩步推動才是。

 世界局勢變化快速又莫測,已經令民眾不知方向為何,而政府的政策擺盪無常,乃是執政者最忌諱的事,卻不斷地在馬政府內發生。執政黨的新證所稅方案對國家經濟發展必將帶來嚴重後遺症,如今看來恐怕只有三個在野政黨攜手合作,才能勸阻執政當局「懸崖勒馬」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