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7
網民︰房貸都付不起 還買股?
〔記者王孟倫、高嘉和/台北報導〕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昨出席一場論壇致詞時強調,台灣資本市場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就欠找回投資人的熱情;他還說,台股目前主要投資人是五、六年級生,年輕人不進場買股,不僅是資本市場的斷層,更是資本市場的危機,金管會正研議相關方案,讓小額投資人也可以參與、買得起高價股。但這說法引起網民噓爆,狂批「房貸都付不起,還買股票?」
鄭貞茂指出,透過大數據分析可知,台股目前主力投資人是五、六年級生,資本市場年輕人參與熱忱不太夠,而這種情況,與他自己當年剛踏入社會時截然不同,當時年輕人會透過參與資本市場,累積投資經驗與財富。
對於年輕人不買股票,鄭貞茂認為金融海嘯是很大的轉捩點,因為很多年輕人看到資本市場上下波動過於劇烈,對資本市場有高度警戒,而採取保留態度;必須有更多優質公司來台掛牌,因為年輕投資人能夠承受風險較低,不會希望上市櫃公司一天到晚出問題。
研擬高價股分割 降低投資門檻
那如何提振年輕人參與股市信心?他強調,金管會與證券交易所等周邊事業,正在研議推動台股逐筆交易,券商公會也正研究高價股分割為較小的交易單位,降低投資高價股的門檻。
鄭貞茂還提及,很多上市櫃公司的股票流動性很差,幾乎成了「殭屍企業」或「殭屍股」;他認為,與其寄望政府來救,企業必須先自救,多舉辦業績發表會,讓更多投資人知道公司營運情況與發展前景;若沒成交量,就失去掛牌意義。
但鄭貞茂的說法,引起年輕網民砲轟與噓聲不滿,有網友說「房貸都付不起,還買股票?金管會副主委活在哪個時空?」「都快吃土,還叫我買股?」「大盤上萬點,才叫年輕人進場買?」「又在牽拖年輕人,這已經變成卸責的公式」、「要騙年輕人進場嗎?」
2017-05-17
成交比重 年輕人僅占4.5%
〔記者陳永吉、吳佳蓉/台北報導〕根據證交所統計,從二○一○年到二○一五年上半年,台股自然人以四十一歲到五十歲及五十一至六十歲的成交金額比重較高,分別達二十七%及三十%,二十一到三十歲比重僅四.五%;再從股利所得分配年齡層來看,僅四.二%由二十到二十九歲的年輕人領走,但五十歲以上年齡層領走六成六。這些數據都凸顯年齡層越高、投資股票者愈多,青貧族多只能靠薪水過活,根本不敢、或無能力投資股票。
30歲以下開戶數 降到12%
從開戶人數的年齡層變化觀察,台股是愈來愈老。二○一三年時,三十到五十歲年齡層累計開戶人數占比四十五%,跟二○○七年時相比,降低近四個百分點,而五十歲以上開戶人數卻從三十%大幅增加到四十一%,三十歲以下開戶人數比重從二十%降到十二%。
證交所分析,以此結果再配合觀察內政部公布的人口金字塔分布,由二○一四年的人口分布圖可看出,人口最多的年齡層是三十至三十九歲,其後即開始出現年齡愈低、人口愈少的現象,推測未來股市交易金額必然會因人口結構的改變,日趨高齡化恐是不可逆。
66%股利 50歲以上族群領走
另從股利所得金額來看,二○一四年股利所得共八七五八億餘元,僅四.二%是由二十到二十九歲的年輕人領走,十.六二%是三十到三十九歲青壯年賺走,股利收入占比同樣偏低。從所得結構來看,二十到三十九歲族群大部分收入仍來自於薪資所得,平均占比高達九十一%。
股利所得是明顯呈現年齡層越高、領的愈多。高達三十七.一%是六十歲以上的族群拿走,為各年齡區段中占比最高,其次為五十到五十九歲族群,擁有股利所得占比為二十九%,四十到四十九歲族群則為十八.二%。
財政部官員表示,年齡與擁有股利所得的人數呈反比的現象,可能與年輕人收入不高,沒閒錢買股票有關,也有可能是因年輕人偏好棄權息等較靈活的操作方式,因此就算投資股票,但未必有股利收入;高齡者股利收入高,則可能是因為隨年紀累積財富較多,投入金額高、相對收益也較高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