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洋科白金期貨避險陷困境 已實現與未實現損失再告警
光洋科(1785)20日晚間再度發布兩則公告,顯示其為避險目的所從事的白金期貨交易持續面臨損失。在昨日已公告未實現損失持續觸及上限的基礎上,今日又新增了一批已實現虧損。兩者總計逾1,087萬美元(約新台幣3.22億元),再度觸及公司設定的損失上限。
光洋科說明,今日新增的損失來自12筆總金額約205萬美元的白金期貨契約。這些合約因白金價格持續上漲而在今日平倉後,產生了逾72萬美元(約新台幣2,100萬元)的已實現損失,同樣觸及了個別契約的損失上限。這部分是本日新發生的實際虧損。
此外,光洋科也針對昨日公告的未實現損失部位發出後續報告。其中有40筆總金額約3,318萬美元(約新台幣9.84億元)的白金期貨契約,其尚未平倉的部位今日仍持續產生逾1,015萬美元(約新台幣3億元)的未實現損失,再次達到公司個別契約損失上限30%的標準。這批損失顯示部分期貨部位仍因白金價格高漲而承受潛在壓力,是昨日公告的延續。
針對貴金屬原物料的劇烈波動,光洋科曾於本月12日股東會上表示,已自本月起透過調整避險比例並重啟避險會計,將白金避險比例從原約80%下修至70%-72%,以強化貴金屬避險策略,並預期此措施將有助於財報波動狀況自第3季起趨於穩定。市場將持續關注白金價格的未來走勢,以及這些已採取的避險策略調整,是否能有效因應這連續發生的損失對公司財務的影響。
---
https://www.wealth.com.tw/articles/491ccaf5-ec5f-4ba4-baf3-1b71064297c6
光洋科近日爆出白金期貨避險翻車,19日盤後公告指出,因應白金價格強勢上漲,旗下43筆白金期貨合約出現重大未實現損失,加上30筆已平倉合約的損失,合計虧損金額已突破1300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4.2億元。
根據公告,這些期貨操作原為避開白金原料成本波動風險,但結果卻因行情反向急升,反而變成公司財報的「地雷」。其中,總金額約3523萬美元的43筆合約,自3月11日開始持有,至今尚未平倉,帳面損失已高達1086萬美元(約3.5億元),單筆損失比率已達公司內部容忍的30%上限。
而早於3月3日啟動的另外30筆、總金額約874萬美元的期貨合約,則已結清,實際損失也來到279萬美元(約9000萬元),同樣觸及損失上限。
光洋科表示,這些衍生性商品操作原為避險所需,並非投機操作。但在國際白金價格持續強勢攀升的情況下,預先佈局的避險合約不僅無法對沖成本,反而造成鉅額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