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3

〔編譯盧永山/綜合報導〕彭博報導,美國股市從2009年的下半年起,展開逾5年的強力反彈,尤其是科技股和醫療保健股個個頭角崢嶸,股價漲翻天;但華爾街金融機構卻仍未從這波金融海嘯中恢復元氣,市值大幅縮水,可能陷入失落的10年。

截至上週四(12月18日)為止,全球市值500大企業榜單中,僅32家金融機構上榜,不及金融海嘯爆發前2006年的41家。花旗、美國國際集團(AIG)等金融機構雖然奮力渡過海嘯,但市值已被蘋果、Google等科技巨擘遠遠比下去,高盛的市值也較2007年最高峰時低很多。

美國金融機構市值大縮水,主要因為交易收入減少,以及花太多時間償還紓困金,與美國政府就不良抵押貸款債券的調查和解,並在聯邦監管機構壓力下分散資產。蘋果和Google則因2007年以來增加新產品和客戶,股價節節上漲,市值大幅成長。

高盛在1999年公開上市,該年11月柯林頓總統簽署法案,廢除金融機構兼營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規定。截至上週四,高盛的市值比2007年10月的高峰低約21%,當時的市值超過1050億美元。跌出全球市值500大企業榜單的金融機構包括2008年倒閉的雷曼兄弟、同年被美國銀行併購的美林等。美國金融業占全球市值500大企業的比重約8.1%,不及2006年底的9.7%。

美國醫療保健股的市值占全球市值500大企業的比重升至7.6%,科技股也由5.3%升至7.5%。蘋果在2006年底的市值為全球第98名,如今已躍居世界第一。

 

股價大跌 華爾街高層照領分紅

 
(中央社記者廖漢原華盛頓21日專電)雖然去年華爾街投資銀行股價下挫,但銀行高層仍然透過手法不一的財務技倆,照領超過千萬美元的年終分紅,與美國經濟不景氣形成強烈對比。

 

根據摩根大通集團(JP Morgan)申報的財務資料,雖然公司股價去年下跌22%,執行長狄蒙(JamieDimon)仍然領取帳面價高達1700萬美元的與股價掛勾證券(Equity-Linked Securities)做為年終分紅,狄蒙實際所得將達到2300萬美元,在銀行中低層員工眼中看來,薪酬與股價表現成反比。

花旗銀行集團(Citigroup)去年股價大跌44%,許多員工今年可能一毛錢分紅都領不到,但根據花旗申報的資料,執行長潘偉迪(Vikram S. Pandit)將領取帳面價為370萬美元的後配股票(Deferred Stock),不過潘偉迪去年延遲部分現金分紅加上部分股票期權到期,使得年度實際所得為650萬美元。

股價同樣大跌44%的摩根士丹利銀行(MorganStanley)執行長高曼(James Gorman)表面上看來80萬美元年薪比去年降低25%,但高曼領取的後配股、與股價掛勾證券、延期支付現金的分紅總合看來,實際所得達到1400萬美元。

華爾街銀行除了執行長實際所得嚇人外,包括財務長、營運長等高階經理都將以各種特殊證券資產的形式,獲得數百萬美元不等的分紅,銀行界認為這種延遲支付或有時間限制行使交易權的股票或債券,可以鼓勵華爾街高層明年繼續努力,拉抬股價。

財經暢銷書黑天鵝(Black Swan)作者塔勒布(Nassim Taleb)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Krugman)等經濟學者,都認為華爾街分紅是金融界亂源所在,主張取消或限制投資銀行分紅的制度,根本解決華爾街高層為爭取獲利,枉顧高風險的作為。

但反對者認為,限制銀行業所得,違反資本主義基本原則,並有政府干預民間經濟之嫌,雖然社會有整頓華爾街的聲浪,但美國政府與國會都未採取明確手段。10101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