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穿戴非一時流行,李嘉誠、軟銀出資力挺

回應(0) 人氣(321) 收藏(0)2013/12/23 06:56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477a873e-7e56-4488-acb2-a531172fd837&c=MB06#ixzz2oGZZJ6YV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穿戴裝置「長智慧」 商機兩極化

 

點選大圖
圖/經濟日報提供

穿戴式電子裝置的發展並非近年才開始,20年前,美國國防研究機構DARPA就開始研究穿戴式裝置在國防上的應用。五年前國際上開始發展穿戴式智慧人身輔具,輔助人類機能障礙。

三年前智慧型手機普及後,許多新創公司發表智慧手表,獲得許多科技先驅者之青睞。

近年Sony、Samsung、Google等ICT產業大廠發表穿戴式智慧裝置後,穿戴式電子裝置發展的時機才真正來臨。網路女王Mary Meeker認為,穿戴式裝置是繼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後的第三波產業循環標的,將穿戴裝置與動輒一、二十億出貨量的智慧型手機相比,顯見產業界非常看好穿戴裝置發展潛力。

穿戴裝置發展歷史悠久,但到今年才開始發熱。近年來許多條件發展成熟,如行動電子裝置相關技術、民眾對智慧裝置接受與熟悉度、可供搭配之軟體與雲端應用環境等,使廠商生產穿戴式電子裝置變成容易。

穿戴式電子裝置對ICT廠商而言是全新產品型態,過去20年的發展經驗,未出現普及性的成功案例。

最大的差異是,過去研究的穿戴裝置型態與目標市場,與目前產業熱中的手表與眼鏡截然不同。

例如智慧眼鏡、軍隊用的戰鬥頭盔、盲人用的智慧眼鏡、病人用的穿戴診斷器材等。

這個樣貌可清楚分為兩個極端,一個是以傳統資訊裝置思維的左極,一個是類似電影般先進且未知的右極。

工研院IEK綜合分析這種兩極化現象有兩個意義。第一個是市場區隔意義,左極就是現今ICT產業發展的智慧眼鏡與手表,目標是一般消費者。

廠商希望能像智慧手機大量生產、大量普及。右極就是各種不同的利基市場。IEK研究,穿戴裝置在利基市場的商機潛力,很有可能高過消費性市場,形成所謂「長尾型」市場型態。廠商不見得只能在消費性市場與其他廠商競爭,在利基市場有更高的毛利率機會。

第二個意義則是傳統與未來之間的距離。目前的智慧手表是以智慧手機的思維發展,這只是將傳統裝置「穿戴化」,發展空間受限於傳統思維,導致市場需求不明顯。

但右極則是穿戴裝置的「智慧化」,將許多可穿戴的技術組合成可發揮各種不同應用之智慧穿戴裝置,右極的發展型態,才有可能讓穿戴裝置取代手機與個人電腦。

例如Office的Powerpoint是最常用的簡報工具,但製作簡報的方法只能坐在PC前面,看著平面LCD顯示器,用鍵盤與滑鼠,繪製一頁一頁的平面簡報加上長條圖。如果微軟推出Office 2030,使用者不再使用鍵盤與滑鼠,改用手勢在空中拉出立體的虛擬長條圖,且利用語音輸入文字。

其實這些情境已有廠商開發出系統雛形,這種型態屏除傳統PC的操作模式,但仍保留製作簡報的效果。這種願景才是穿戴裝置未來的目標,才能達到取代PC目的。

若將目標先放在短期發展,穿戴裝置依外觀型態可分為頭戴顯示型、手表型、配戴型、穿著型與生物電子類。

每種型態都可應用在不同目標市場,如資訊與娛樂、運動與健身、醫療與照護、安全與保全以及專業與特殊市場。

IEK研究發現,智慧眼鏡及智慧手表是兩個最有可能出現標準的裝置型態。

相較於只能偵測生理數據的配戴式或穿著式裝置,眼鏡與手表都具有顯示部件,且能整合最多種人機互動技術,有足夠的輸出與輸入部件。尤其是智慧眼鏡的發展潛力最高。

智慧眼鏡也可能帶來隱私權問題,但一般人對隱私權的底線已不斷降低,如照相手機偷拍問題、iPhone的位置追蹤、Google蒐集WiFi資料、Facebook的隱私權爭議,到現今美國的監聽疑雲,這些爭議都未造成太大阻礙。

穿戴裝置的發展潛力龐大,足以改變整個產業,甚至所有消費者的使用行為,但這樣的願景距離現在仍然非常遠,在中短期的發展上,各種利基市場是比較值得發展的方向。

而消費性市場的成功關鍵,則在於智慧眼鏡與智慧手表何時能出現標準平台、穿戴裝置適用之人機互動技術何時能獲得使用者接受,以及廠商何時能跳脫傳統思維,不再以手機配件的邏輯去思考穿戴裝置,而是善用手機的資源,並開發出唯有穿戴裝置才能提供的殺手級應用。

(作者是工研院IEK電子組經理)

【2013/12/08 經濟日報】

 

穿戴裝置/人機互動 三技術聚焦

感測元件、顯示技術、內容運算

2012年6月Google發表智慧眼鏡迄今,智慧穿戴成為全球業界與消費者關切的議題,Apple、Microsoft、Samsung、SONY、Garmin、EPSON等大廠也先後投入各種智慧穿戴裝置應用,例如智慧手表、運動眼鏡、遊戲手環、健康手鐲、身分辨識指環、智慧跑鞋等。部分業者則仍在觀望。

據觀察,穿戴裝置早已進入市場,譬如大眾熟悉的音樂隨身聽與藍牙耳機,以及鎖定運動健身的運動手表或健康腕帶,但這些多半屬於隨身影音裝置與軟體服務、運動休閒、醫療器材、健康照護等,其擅長的是行動影音、運動健身、健康監測與管理等方面的服務。

而這波穿戴裝置市場熱潮,則是基於智慧手機日漸普及與功能多元的發展下,消費者對智慧手機依賴漸深,但隨身攜帶智慧手機也有不方便的時候,如運動、通勤、騎車、烹飪、上下車等時電話響起,無法立即接聽;而現今消費大眾多半會隨時查詢資訊與社交分享,要掏出手機觸控輸入。

因此,行動裝置大廠開始將手機常用功能包括接聽電話、收發簡訊、拍照分享、查閱email與社群訊息等設計在穿戴裝置上。也將簡單的健身訓練、健康監測、飲食管理等功能植入,迎合現代人關注健康的身心需求。

從2012年下半年起,Google、Apple、Microsoft、Samsung 等大廠的智慧穿戴專利大量冒出。整體而言,智慧眼鏡與智慧手表為主要競技場,兩種穿戴共通點是可連結手機,也可連結與筆電、平板、電視、遊戲機或專業器材等,可見大廠布局以發展穿戴裝置成為跨終端資料傳輸與互動媒介。

深入分析兩大穿戴較勁之處,主要在人機互動方式,主因穿戴裝置是為便於隨身行動,雙手不用時時刻刻觸控,使用者透過動口、動眼、動手、動腳等方式,自動判讀使用者整個狀態,進而主動回應使用者想看到圖像畫面、文字訊息、生理數據、地理位置或語音應答等。

目前歸納穿戴人機互動技術三大類:1.感測元件:主要為語音控制、眼球追蹤、手勢辨識、動作感測、環境感知 (如溫度、濕度與位置)、生理監測等。2.顯示技術:除常見LCD、OLED、AMOLED、LED與ePaper用在穿戴產品外,目前以微型顯示、軟性顯示、透明面板等最受矚目。

3.內容運算:如擴增實境、虛擬實境、立體投影、環境感知分析、生理分析等。

智慧穿戴應用範圍十分廣泛,除具備手機常用功能與健身運動管理,也可應用在各種穿戴影音軟硬體、虛擬遊戲、個人劇院、醫療輔助、專業維修、地圖導航等。

但智慧穿戴成功關鍵在於「使用者想不想穿戴」、「能不能穿戴得住」、「穿戴頻率與長短」。包括軟硬體開發者、設計師、行銷服務等,都必須回到使用者身上去尋找答案。譬如從使用者已習慣穿戴物品的頻率與身體部位觀察。

IEK研究,現在使用者長時間穿戴在身上的物品依序為驗光眼鏡、手表、戒指;經常穿戴的物品依序為太陽眼鏡、音樂耳機,同時也反映出使用者習慣穿戴的部位為眼部、手部、頭部。

IEK指出,業者若想進行智慧穿戴布局,應將所有對智慧穿戴的想像都先回到最初,也就是使用者身上。從使用經驗需求的角度分析,穿戴裝置較智慧手機更貼近人類身心與生活習慣,誰能洞察使用者需求,以使用者為中心,設計出智慧穿戴裝置之硬體外觀、互動介面、內容服務等才是王道。

(作者是工研院IEK科技應用與服務研究部研究員)

【2013/12/08 經濟日報】

 

穿戴裝置/大廠搶進 打造生態鏈

 

穿戴裝置(wearable electronics)近年來逐漸興起,功能愈來愈多、愈來愈智慧化,加上搭配應用軟體和內容服務,許多大廠紛紛推出相關產品。例如Google發表智慧眼鏡Google Glass、三星發表智慧手表GALAXY Gear,Jawbone推出智慧手環Jawbone UP等。

工研院IEK綜合分析各大半導體廠布局穿戴裝置領域,其中Intel推Quark SoC處理器,鎖定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IoT)及穿戴裝置,成為Intel繼PC及手機之後的新戰場。Quark採用系統單晶片(SoC)設計,尺寸只有Atom五分之一,功耗僅Atom十分之一,為穿戴裝置量身打造,2014年第一季出貨。

Silicon Labs發表Cortex-M核心的32-bit MCU,搶攻智慧手表及健康健身產品等應用商機。STM以高階Cortex-M核心開發90nm高性能32-bit MCU,可完整控制無線傳輸及感測器資料。Freescale開發整合Cortex-A5處理器與Cortex- M4 MCU 核心的MPU,滿足未來穿戴裝置作業系統需求,也在ARM年度技術會場以物聯網為展示焦點,展示穿戴裝置相關方案。

台灣廠商方面,新唐選用Cortex-M系列打造16/32-bit MCU ,進軍穿戴裝置市場,如個人生理健康監測、遊戲體感裝置、和運動體能監測裝置等。旺宏、華邦、鈺創、晶豪等利基型記憶體廠商,也有機會切入健康運動穿戴裝置應用市場。聯發科GPS晶片切入運動穿戴裝置應用,而整合型AP有機會搶進高階穿戴裝置應用。台灣廠商在感測器部分,主要以光感測器為主、而磁感測器和其他MEMS感測器次之。

IC封裝廠商方面,日月光看好行動裝置、物聯網、雲端運算、及穿戴裝置等發展前景,持續投入系統級封裝(SiP)等高階技術研發,以掌握商機。

鉅景也將穿戴裝置視為新潛力應用,發表新SiP模組方案,支援WiFi及藍牙,滿足穿戴裝置小體積、低功耗的設計需求。

晶圓代工廠商方面,台積電資本支出已達百億美元,其中部分用來啟動四座吋廠特殊製程升級行動,搶攻穿戴裝置(Sensor、嵌入式快閃記憶體MCU)、指紋辨識(iPhone)、微機電及光感測元件(CMOS Image Sensor)及汽車電子(電源管理IC)等商機。聯電有為神念科技的腦波貓耳朵玩具穿戴裝置代工內部核心元件ASIC腦波晶片。

大廠的資源相對夠,穿戴裝置布局以建構完整產業鏈生態系統為主,如Intel、amsung、Qualcomm、TI、SONY、Google 、Apple等。

資源有限的小型廠商,因為行動醫療牽涉許多醫療法規的限制與認證,在法規沒有整合前,要發展醫療穿戴裝置並不容易,切入所需時間較長。

全球健身運動相關的健康穿戴裝置產品正蓬勃發展,沒有牽涉太多醫療法規的健身運動穿戴裝置產品,如運動手環、運動手錶表,是進入穿戴裝置相關產業的入口,下一步再往智慧眼鏡或其他高階產品邁進。

穿戴裝置與3C電子的基本方塊圖差異不大,主要包含各種Sensor、ADC、MCU、Memory(DRAM和Flash),以及網通連結IC等。穿戴裝置並不一定要用最先進的零組件,主要差異在於各種感測器,輕巧與低功耗是設計重點,也是廠商決勝的關鍵。

(作者是工研院IEK系統IC與製程研究部資深研究員)

【2013/12/08 經濟日報】

 

 

 

未來生活大創新 (2013-11-28 理財周刊 文.李洲)

創新科技4大亮點主導未來生活新應用,掌握趨勢就能掌握投資方向,上期介紹了3D列印與穿戴式感測元件的菁英;本期從智慧健身與無人駕駛車挖掘潛力股。

今(2013)年穿戴式裝置進入萌芽爆發階段,明年新科技趨勢就有兩項圍繞其中,包括感測技術及智慧健身,智慧健身為一虛擬概念,穿戴式裝置為其核心,借力智慧型設備達運動健身效益。

從穿戴式裝置應用領域思考,包括智慧型手機、智慧手錶及手環,都將會從個人需求的角度出發,涵蓋醫療照護、運動健身、GPS安全監控、多媒體娛樂等,換句話說,新應用領域將環繞消費者本身,對於未來潛在商機,則又以醫療照護、運動健身最受矚目。

智慧健身為穿戴裝置新應用

智慧穿戴式產品具有貼身服務與高密集照顧之目的,目前已上市的穿戴式產品中,已見不少運動健身、醫療照護等應用,藉由簡單的智慧穿戴裝置,提供專業的資訊管理、服務與鼓勵;另一方面,其他的科技產品廠商亦著眼智慧穿戴周邊,發表遙控與延伸智慧手機功能的穿戴產品。

目前此穿戴式設備主要目的為穿戴裝置與周圍設備做感測記錄及資訊管理,從科技發展角度來觀察,穿戴式裝置更貼近個人本身,所提供的生活作息記錄、運動健康管理及安全監控等資訊服務,將更優於傳統手持式裝置。

穿戴設備與應用程式APP做搭配智慧健身,可隨時記錄散步、慢跑、健身及騎單車的運動軌跡及運動消耗熱量,並將健康管理平台與雲端資料庫作結合,可隨時當個人健康顧問。

微控制器、感測器 核心元件

從投資角度觀察此商機,智慧健身為穿戴式裝置應用之延伸,當穿戴式裝置與運動健身、醫療照護做連結時,就必須仰賴微控制器及感測器等半導體核心元件,國內半導體大廠台積電(2330)、日月光(2311)、義隆(2458)、新唐(4919)、盛群(6202)及矽創(8016)等,都已搶進爭食穿戴式裝置市場大餅。

工研院IEK表示,穿戴型裝置在利基市場的商機潛力,可能高過消費性市場,形成「長尾型」市場型態,穿戴式裝置不需要最先進的零組件,但感測器功能、高效率、低功耗才是穿戴式裝置的設計重點,也是廠商決勝的關鍵。

新唐選用Cortex-M0核心打造32-bit MCU,進軍穿戴裝置市場,包括生理健康監測、運動體能監測裝置及遊戲體感裝置等。新唐除了固有原先消費性電子IC之外,更積極布局工業、汽車等高利潤利基型市場。

新唐谷底遠離 上看三十元

受營收下滑導致今年股價自高點面臨腰斬,第一季高點仍有四十元附近,但近期股價最低跌至20.9元,從新唐營運及獲利面觀察,自七月份起營收年增率衰退有縮減跡象,從-15.6%降低至-1.4%,代表整體營運已經從谷底翻揚。

前三季EPS 1.13元,較去年同期2.84元,大幅衰退60%,但從營收面轉佳、營益率持穩,第四季EPS可望比去年同期來得強勁,全年預估1.6元。依本益比區間,近二年此區間落在九~十八倍,預估在終端市場應用層面擴大及調整營運見尾聲,新唐明年營運不看淡,股價有重回三十元實力。

無人駕駛技術迫使科技進化

電影「不可能任務之關鍵報告」,自動駕駛車隊從摩天大樓旁垂直急降,往返水平公路,個人化大眾交通工具系統的汽車,讓有錢人不必和住在下層社會搶道,就能從奢華的閣樓到達目的地。

網路龍頭Google也快馬加鞭不停著手讓夢想成真,不過焦點卻是擺在建構「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axis)車隊上,為自動駕駛汽車計畫的一部分,它可在電腦操控下行駛於通常道路上,被認為比人類駕駛更安全。

從目前技術發展來觀察,無人駕駛車仍處於研發而未正式發表階段,就實際應用層面也只侷限於載貨卡車、計程車及公車等車種。無人駕駛車是否未來會取代汽車?有人會認為這是非常天馬行空的想法,但深入觀察,並非不可能!從人們生活需求角度而延伸,載貨卡車及無人駕駛公車可望提早實現。

另一方面,對於自駕車而言,無人駕駛技術將結合GPS衛星導航、全方位旋轉雷達感應器及車體四周感應裝置,實現長途公路之無人駕駛,並擴大到無人駕駛自動停車。

以國內相關概念股而言,包括GPS廠鼎天(3306)、長天(3431)、神達(3706)及佳邦(6284);無線偵測系統的啟碁(6285);車用電子零件的車王電(1533)、怡利電(2497)、同致(3552)及朋程(8255),隨著無人駕駛技術層面擴大,相關供應鏈將是主要受惠廠商。

啟碁EPS挑戰2010年高峰

啟碁近年深耕發展車內通訊模組、無線偵測及盲點偵測雷達,在中價車種皆搭配高規格產品後,成為今年業績成長最大關鍵。啟碁前三季EPS 3.93元,較去年同期2.97元,大增逾32%,營益率更順勢從第一季的3.83%,成長至6.57%,全年預估有5.6~5.8元,挑戰2010年高峰。(文未完)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692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