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周持股表現不佳,有兩天還輪流登上跌幅排行榜的第一頁。

原本就有打算調整持股組合,但非基本面因素一波接一波(政策面(話說稅改就趁亂要默默通過了…)、國際面),反而有點不知如何選定換股時機。

那來看看最近當紅的攻擊KANO雙胞案好了。

這件事很奇怪,

就報社態度,

一、這樣的文章內容能夠被中時和聯合同時採用…

二、事情爆發後,中時撤了文章,說要回應(有嗎?),聯合則是刊出了作者的回應,但是嚴子仁和陳錦謀哪個是本名?筆名?好像愈來愈模糊。(詳見以下附文)

三、報社是嚴禁一稿兩投(以下附中時前主編的落落長投稿須知),但事情鬧大,卻好像整個冷處理。(不禁讓人想到蔡英文會王金平,就有人不小心拍到的相關新聞及後續冷處理澄清)

四、報社要搞清楚誰是誰應該不難,不然稿費如何支付?(感覺就是冷處理),自由時報若要追下去,應該也不是難事。(詳見後面推論)

 

內容問題

一、天候問題

二、路程問題

三、國際友人疑雲

四、一稿兩投卻換名字…

 

幽靈人?真有其人?

好了,那到底有沒有嚴子林和陳錦謀這兩號人物呢?

陳錦謀這個人的確是存在的,而且職業背景(雲林口湖水產養殖)和投書至兩報也是相符的。(見附文漁業推廣323期)

而他的妻子剛好姓嚴,但並非嚴子林,而是嚴竹英。是位「外省媳婦」,還當選過模範漁民,有上過新聞。(見下面附文)

至於嚴子林,查得到的是花蓮高中考上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的嚴子林(但和雲林口湖有點距離…)

但剛好前陣子,自由時報的投書,也有一位嚴子琳(和嚴子林只差一個字)的外省第二代。(見下面附文)

所以自由時報若要查證項國寧說的,和聯合刊出的道歉聲明的矛盾之處,應該是不難的。聯合若要進一步確認道歉信的內容是否有誤,應該也是不難的。(查證的平衡報導,和引述各說各話的「平衡」報導,還是有不同)

 

最後的問題,就是人和文章內容的疑點要如何兜起來了。

 

--

聯合報發言人項國寧社長表示,該文是一稿兩投,聯合報前天處理該稿件時,曾詢問投稿人,投稿人說有投給中時、會打電話去取消,但不知為何中時還是登出那篇文章,項國寧說,昨天該投稿人有寫信給聯合報致歉。 


至於兩篇投稿者姓名不同,項國寧說,「嚴子林」是筆名,「陳錦謀」是本名。

 

敬愛的編輯: 

「你KANO了嗎?我沉默了…」一文,謝謝刊登。 

貴報編輯同仁在昨晚確實有與本人聯繫查證,本人在接獲貴報確認電話後,即與他報聯繫取消以筆名投寄之同篇投書,但未料今日仍然同時見刊。此事對於貴報造成的困擾,甚感歉疚。 

嚴子林敬上(3/11) 

 

 

 

 

2014-2-25

外省第二代、台籍牽手 談「秀逗」與「爺們」

 

◎ 嚴子琳

柯文哲的一句:「看到這個邵曉鈴左手斷掉、腦袋秀逗,不過胡志強好像笑得很開心的樣子」,媒體批評之聲不絕迄今,讓我不禁想起管中閔去年年底在立法院的「爺們」事件,他說:「我連下台都敢講,如果只是講刪年終,一點問題也沒有,做爺們的怎麼會在乎這個」。

當時,多名立委及評論家甚至將管中閔的「爺們」擴大解釋為「對女性的歧視」,最近的輿論亦將柯文哲的「秀逗」與醫德不足畫上了等號。柯、管兩位最後都在媒體的壓力下「坦承失言」。管中閔進一步解釋:「爺們」是他從小到大與朋友間的用語,就是男子漢的意思;柯文哲也許在選舉考量下,選擇淡化處理。

身為外省第二代,嫁作台籍牽手三十餘年,我想由省籍文化差異來談談這個議題。

柯文哲成長於感情含蓄內歛的台籍文化,習慣以不直接(甚至玩笑)的口氣表達對人(包括親人在內)的關愛,這樣的台籍「男子漢」,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所以儘管批評者眾,許多台籍民眾都能理解柯文哲真正要講的是(台語):「看到胡市長金正開心ㄟ看到邵曉鈴活過來了,我抹金歡喜、金感動!」試想,做為一個醫生,柯文哲怎麼會想要嘲笑自己沒暝沒日救回來的病人呢!

而針對管中閔所言,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外省第二代也都相信,真的只是管爺從小到大朋友間的用語罷了。因為,在我小時候就時常聽到父執輩自稱「爺們」或「老子」,同輩的兄弟也會模仿耍帥;不過年齡漸長,才瞭解那些走過大江大海來到台灣的長輩們,胸中充滿有家歸不得、壯志未酬的慨嘆,「爺們」或「老子」也就只是耍耍酷、解解鄉愁吧!

柯文哲的新聞已經一個多禮拜了,媒體熱度不減,我很好奇省籍文化是否對年輕一代亦有影響,在台大唸研究所的外甥女在電話中回答說:我知道評論者是斷章取義,「秀逗」或「爺們」都不是當事者談話的重點,他們頂多只能算是「失言」。其實,這種新聞對我們年輕人是沒有意義,也不會有影響的。我希望評論者能針對具體的「意見」進行邏輯性、建設性的辯論,對於公眾人物失言的「過度」報導,是不符合傳播效益的。

聽完外甥女所言:我突然覺得輕鬆起來,我相信台灣會有希望。(作者為公務員,家庭主婦)

 

--

2013年8月16日 

漁業推廣323

女中豪傑,鰻中胭脂—模範漁家婦女嚴竹英

文/蔡炆璇 攝影/陳吉鵬

 

你知道「一天吃四次又還想再吃的魚」是什麼嗎?這看似說文解字,又結合了「日」、「四」、「又」、「魚」四個代表意義的有趣謎語又是誰發明的呢?今天讓我們為你介紹來自雲林縣口湖鄉,榮獲模範漁民表揚肯定,人稱鰻魚界漂亮寶貝的嚴竹英小姐。
嚴竹英出生於新竹市,外表出眾的她第一份工作是擔任鐵路局的莒光號小姐。後來於臺北工專工業工程科進修時,認識了現在的丈夫—陳錦謀先生,結婚5年以後,丈夫為了要照顧年邁的母親而返回故鄉雲林,於是竹英就獨自在臺北挑起了生計的重擔,讓丈夫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全心投入鰻魚產業。夫妻倆經過了2年的分隔兩地後,經濟上漸有起色,竹英毅然決然放棄了臺北的生活,決定回到雲林口湖鄉的埔南村,跟丈夫一起打拼鰻魚事業。竹英笑著說:「當初是傾心於錦謀彈著吉他對著我唱情歌的迷人神情,沒想到這一愛,就種下了此生與鰻魚的不解之緣。」初到之時,竹英光是看到鰻魚就有極大的恐懼,更甭談要抓牠、養牠;而台語不好的她,生活在南部漁村更出現了語言的隔閡,大家還戲稱他為「外省媳婦」。這些困難都深深地打擊了竹英,但愛情的力量卻驅使她不斷堅持下去。
除了積極學習台語外,竹英也克服了對鰻魚的恐懼,另外還報名參加了許多課程精研養殖技術,她用益生菌來改善水質,強調預防重於治療的理念,這使他們的鰻魚育成率大幅提升到9成以上。不過竹英並不以此自滿,憑著對鰻魚的熱情以及使命感以及丈夫的全力支持,她在口湖鄉成立了水產養殖產銷班,班員們互相學習、支援、幫忙,他們投資顯微鏡及檢驗水質的高精密設備;研發了營養價值高的健康飼料;並且運用共同計價與進場管理技巧,分析市場的需求以及經濟效益,集中在利潤高的月份大批出貨;使用冰水機來降低溫度,提高鰻魚撈起來後在運送途中的存活率;另外還定期參加漁業署的輔導課程;竹英更投入產銷履歷的輔導行列,教導班員們落實產銷履歷各項管理工作,所以現在班內通過產銷履歷認證的就有10人,比例高達90%。這些貢獻使竹英不但證明了自己,也獲得了地方上的認同,不過在她的心中,還有著更遠大的目標。
雲林縣口湖鄉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鰻魚發源地,在民國75年時,村子裡有96%的人都在養鰻魚,是全國養鰻人口最集中的社區,所以又被稱為「鰻魚的故鄉」。近年來鰻苗捕獲量大幅減少,鰻魚苗的價格也跟著飆漲,養殖鰻魚的利潤大不如前,許多漁民斷尾求生選擇歇業停損。「如果鰻苗的數量不斷減少下去,後代子孫將再也看不到鰻魚,那我們又如何能推廣鰻魚文化呢?」這就是竹英最大的擔憂。因為這些活生生的鰻魚歷史,都是前人用生命紀錄下來的,而一個產業如果沒有留下文化,那麼它很快地將會被世人遺忘。所以嚴竹英集結了大家的力量,想要來推動養鰻產業文化,因為唯有這樣,才能夠在這塊土地上永續發展。
竹英把原本純外銷的一級產業,提升到品牌行銷的二級產業,在未來,她還想要發展成第三級的休閒觀光產業。嚴竹英說:「口湖鄉號稱為鰻魚的故鄉,人們進來時卻看不到鰻魚、吃不到鰻魚、聞不到鰻魚的香味,更沒有管道可以去讓人們了解鰻魚文化。」所以竹英將鰻魚導向了精緻漁業路線。所謂精緻漁業,就是健康、卓越、樂活。她帶領產銷班員們製作了許多魚類的手工藝品,建立了「第一鰻波」的精神標誌,發明品質最優良的「胭脂鰻」,意思是吃了會有好氣色,不需化妝也漂亮,將臺灣鰻魚推向國際的她因此當選了雲林縣的「模範漁民」。
鰻魚產業在臺灣已經有450年的歷史,但對於國人來說卻始終蒙上一層神秘面紗,嚴竹英認為自己有責任與使命來實現人們對於鰻魚的「四到」:看的到、吃的到、玩的到、買的到,她還想要蓋一座「鰻魚故事館」,把自己用生命紀錄的養鰻旅程與文化留給後代子孫。這夢想不但困難,而且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嚴竹英在鰻魚這條道路上,始終願意一直當個「快樂的傻瓜」。

 --

 

口湖鄉 莊國顯、嚴竹英獲選模範漁民

嚴竹英(右圖,張朝欣攝)
嚴竹英(右圖,張朝欣攝)
雲林口湖鄉莊國顯(左圖)
雲林口湖鄉莊國顯(左圖)

慶祝七月一日漁民節,漁業署選出十二名全國模範漁民,雲林口湖鄉莊國顯(左圖)、嚴竹英(右圖,張朝欣攝)致力提升烏魚、鰻魚養殖產業,分別拿下養殖類別與漁家婦女類別模範漁民,一日縣長蘇治芬前往祝賀,期許兩人做為「領頭羊」,帶領更多漁民發展精緻漁業。

「廿七年前從台北市嫁到口湖鄉,連鰻魚都不敢捉!」口湖鄉水產養殖產銷班第十一班班長嚴竹英,以養殖鰻魚為主,創立「第一鰻波」品牌,並採多元化行銷方式「在地生產、在地銷售、異地取貨」機制,打響口湖鄉鰻魚名號。

嚴竹英說,年輕時擔任莒光號火車女服務員,在都會區生活慣了,突然嫁到口湖鄉來,連台語都不會說,看到鰻魚還會怕,一度想「落跑」回台北,後來憑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與產銷班共同打拚,成功將口湖鄉埔南村經營成「鰻魚的故鄉」。

擔任口湖鄉水產養殖產銷班第十二班班長的莊國顯,有卅年的烏魚養殖經驗,採用生物多樣化混合的「自然生態養殖法」,不用藥及不抽取地下水,改用海水養殖出最接近野生烏魚的養殖烏魚。

莊國顯表示,養殖場自產自銷並通過產銷履歷驗證,絕無添加人工化學原料與防腐劑,採收時以最短時間與特有刀法,擷取最佳鮮度的烏魚子,再以低溫乾燥法加工製作出最頂級烏魚子,自九十七年度至一○一年度,已連續榮獲漁業署舉辦的「十大烏魚子評鑑獎」。

縣長蘇治芬說,兩人榮獲全國模範漁民,是雲林縣邁向農業首都的最好證明,只要用心,農漁業一定可以成為未來的重要產業。

編輯室報告 友善列印
一些不必,兩個千萬,三項拜託
◎夏瑞紅(浮世繪版主編)  (20021120)

 

    

 

    一直惦著要找機會跟大家報告投稿浮世繪版的幾件基本注意事項,但每星期都被其它想談的新題目佔去,今天就讓我來為您說說關於投稿浮世繪版的「一些不必」、「兩個千萬」、和「三項拜託」。

    首先說「一些不必」。投稿不必附一大串個人自傳和豐功偉業表。(我們不時收到一些投稿,費心羅列自小至今得過各種作文比賽成績的附件甚至長過文稿。)投稿不必註明自己是中國時報幾年的訂戶,或跟中國時報誰誰誰關係匪淺。投稿不必註明自己的政治黨派傾向。投稿不必郵寄、傳真、e-mail三管齊下,擇一管道即可(不然我們作業上會有困擾)。投稿不必貼上稿費標價。投稿不必在稿紙上噴香水。投稿不必同時寫信阿諛編輯,送編輯禮物,或使苦肉計(如:編輯大人,求求您別再退稿,我快信心崩潰了----)。為什麼不必呢?道理很簡單,這些和您的稿子獲不獲錄用一點關係也沒有。

    其次,跳過「兩個千萬」,先說「三項拜託」。一拜託:務必附上真實姓名、聯絡電話、通訊地址、戶籍地址、身分證字號。這是因為,關於稿子可能有一些需要修補的地方,有您的電話較方便編輯作業;另外如果您的稿子被錄用,也可迅速核發稿費(只要作者資料齊全,一般在作品見報後一個月左右便能收到稿費)。中國時報稿費是以郵局匯票寄發,若您有郵局帳戶可一並附上局號帳號,稿費可直接匯入,但注意帳戶戶名必須是作者本人。

    二拜託:如果您以郵寄投稿,需要退稿、回覆的話,請務必附貼足郵票並寫明收件人姓名地址的回郵信封。除了限時徵稿活動一概不回覆(因有一定的截稿日,短期內也將公佈評選結果,投稿者可以確認稿件是否獲選)之外,我們處理稿件回覆的原則是,電子郵件投稿部分,不管稿件獲不獲錄用,一般都會在十天以內作回覆;郵寄投稿部分,未錄取的稿件只回覆有附回郵信封者,若沒附回郵信封,概不退件及回覆,至於錄取的稿件,不管有沒有附回郵信封,都會寄發錄取通知卡片,這部分的作業一般也在十天以內。

    浮世繪多年前開始就為投稿朋友設計了錄取通知卡片及退稿通知卡片,顏色花樣各有六款,同事們還開玩笑說,應該給收集到一整套卡片的讀者特別大獎。為什麼郵寄的部分不能一一回覆呢?因為浮世繪版的投稿信件超多,一方面我們的人力有限,提供這樣的服務心有餘力不足,另一方面,本單位的郵費開銷在報社編輯部裡一向夠「惹人側目」的,在力求開源節流的年代裡,我們實在也不能不在這上面有所節制。再說,我們也收過一些特別註明「若不用切莫退稿,棄之可也」的稿件,雖然不明所以,但猜想也有些朋友並不想要保留退稿吧,因此如果要退稿就自己附回郵,不要就省一趟郵務往返,整體來看,這樣也避免浪費社會資源吧!

    三拜託:請不要問什麼時候刊登,也不要要求退稿理由報告。為什麼我們無法回答刊登日期呢?因為組一個版好比上一桌菜,那八九盤會成一桌,是有些可以解釋或有點說不出來的編輯意思在裡面的,主菜一變,配菜及盤飾、桌布都要跟著動,所以我們的執編同事必須站在整版、甚至一整個星期氣氛節奏的立場上隨時機動落版,若每一篇都要限定刊登日期,落版將受到很大的牽制。您一定不希望您的浮世繪版只是一塊每天用圖文隨便塞滿的版面吧?如何選菜、煮菜、配菜,可都是編輯的用心所在,也是浮世繪之為浮世繪的重要原因喔!如果您能觀察體會到這些藏在版面背後的心意,那我們會十分歡喜安慰。

    為什麼不要問退稿原因呢?因為原因通常一言難盡、不知從何說起。有時是稿子未臻理想,有時是該類型稿子稿擠,總之我們覺得不合適,就是不合適罷了,可能不見得不能用(不然,我們怎會常見他報刊出我們退掉的稿子呢?)至於,什麼樣才合適?只要您常常光臨浮世繪版,您一定會看出來的,拜託就「麥擱問啦」!在此也一併向要求編輯寫讀後評語、作文指導的朋友說對不起,我們真的沒有這樣做的時間,也不認為我們有這樣做的權能,無論作品合不合用,對您的創作,我們一本尊重。

    講到創作,最後要用最大聲說「兩個千萬」:一千萬不要抄襲!二千萬不要一稿多投!

    抄襲是侵犯著作財產權的犯法行為,可能會被判刑並付出巨額賠償。抄襲當然也是等同竊盜的不入流的行為,不僅傷害原作者,更傷害了自己。常有的爭議是,引用佳句未註明出處、或依照內容情節自行改寫調動段落,這樣算不算抄襲呢?站在鼓勵真摯創作與誠懇分享的立場上,這些都已經觸動浮世繪的抄襲警鈴。事實上,不管抄襲者如何鑽著作權法漏洞、如何為自己辯解,把這樣的作品拿來與原作一比對,絕大部分讀者都能立刻嗅出抄襲嫌疑。時下網路文章寄來寄去,這樣游走「抄襲邊緣」的抄襲文章日益氾濫,請大家嚴肅看待此一歪風。雖然,編輯不大可能讀遍古往今來所有文章、全面防堵抄襲稿,但讀者遍佈各地各行各業,「慣竊」們可別掉以輕心,曾經有人被舉發抄襲二十年前的一段報紙社論呢!

    一稿多投為什麼不行?法律有規定嗎?曾有一稿多投被檢舉的作者如此咆哮。台灣很小,媒體刊物的發行範圍高度重疊,這位作者自己都不想在不同刊物讀到相同的內容,為什麼卻要求編輯接受一稿兩投呢?對台灣的編輯同業和讀者大眾來說,一稿多投都是不能接受的。

    對抄襲及一稿多投的作者,除取消其稿費外,浮世繪將依情節輕重在版面上公告、列入永不錄用名單、或拒絕其投稿一年等等。這是我們很不願看到的結果,所以再次提醒:千萬不要抄襲!千萬不要一稿多投!

    謹以此「一些不必」、「兩個千萬」、和「三項拜託」,祝您創作自由!投稿快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