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8-03-14 11:13:54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提高國內疫苗自製率,高端疫苗(6547)2012年10月正式成立,並預計4月17日掛牌上櫃;該公司技轉自國內、外主流研發機構,且是國內首家以細胞培養技術平台為主的疫苗廠,自有三項產品2018年都會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短期則仰賴自疾管署技轉藥證的卡介苗及抗蛇毒血清疫苗的產銷與歐洲客戶的後段充填代工,第四季可望逐步有實質營收,但要常態收入轉盈,還是得靠2020年後自家產品的上市。
高端疫苗原名基亞生技,最大股東基亞(3176)目前持股約33%,公司上櫃資本額15.52億元;公司成立於2012年10月,雖成立時間不長,但2006年公司創始成員即已參與「疾管局流感疫苗自製計畫BOO案」,2014年竹北疫苗廠動工,總計斥資18億元建設符合國際規格的疫苗廠,核心的技術平台為以細胞培養的疫苗開發技術,成立目的主要為提高國內僅8%的疫苗自製率。
高端目前主力產品的技轉,都來自國內國衛院與美國國衛院等主流學研機構,而相較於全球性的疫苗大廠,在產品的選擇上,主要瞄準兩岸三地及東南亞等區域盛行率較高的傳染性疾病,並利用細胞培養開發期、低汙染、不受特定疫情等優勢,發展腸病毒71、H7N9與登革熱等預防性疫苗。
其中在腸病毒71型上,根據內部統計,每年亞洲有2千萬新生兒暴露在腸病毒風險中,而全球只有5家發展相關疫苗,其中大陸佔其中3家,2017年即創造6.3億美元的營業額,根據市場估計,還供不應求。
高端先前臨床試驗的優勢,在於是全球首個可以涵蓋保護2~6個月嬰幼兒者,且對中國及東南亞盛行的基因型病毒,也有不錯的交叉保護力。而團隊依據行政院2013年的採購計劃來看,未來每年腸病毒疫苗的採購產值約8.5億元,第一階段瞄準的東南亞五國,潛在市場則逾6億美元,2017年7月已取得國內三期臨床試驗同意執行的核准,2018年2月也獲越南法規單位的Pre-IND同意,2018年將在台灣及越南同步展開2、3千人的多國多中心三期臨床。
而屬新型流感疫苗的H7N9,則因致死率高,受到外界重視,公司自國衛院技轉後,也將在2018年啟動三期臨床試驗,內部根據先前國內流感疫苗的採購經驗來看,若非流行期,政府一年承攬預算約1.5~2億台幣,若爆發大流行的採購量恐達1500萬劑,金額上看38億台幣。
至於登革熱,高端則技轉美國國衛院,取得東南亞及中東等26國授權,目前全球包含高端在內僅有3家藥廠進行開發,高端產品的優勢在於只需施打1劑、即可對四型產生保護力,施打年齡層可擴大至2~59歲;公司未來除台灣市場外,也將與像印度SII等策略夥伴合作方式,進行全球大規模的三期臨床試驗,2018年也將啟動。
根據估計,高端自有產品將在2018年啟動三期臨床,並在2020年後陸續上市,才有比較常態的轉營收入來源,但短期內公司將靠自疾管署技轉藥證的卡介苗、抗蛇毒血清及與歐洲客戶洽商後段充填產能,挹注營收,待公司廠區取得PIC/S認證後,順利的話第四季可望開始有實質貢獻,未來也不排除在特定產品與區域夥伴合作的可能。
內部也估計,公司2017年底帳上資金有6億元,若加上尚未使用的銀行額度與此次IPO的籌資,帳上現金可望拉高至11~13億元,足以支應三個後期臨床費用的支出。
(圖說:高端疫苗總經理陳燦堅)
2015-07-17
〔記者陳永吉/台北報導〕由基亞(3176)轉投資的基亞疫苗(6547)昨天表示,位於竹北生醫園區的工廠將於今年完工,2016年啟動試量產,屆時將是國內首座符合PIC/S GMP規範的量產規模細胞培養製程疫苗工廠。
基亞表示,基亞疫苗的優勢利基在於新型「細胞培養製程」量產技術,新廠採用可變換式壓差設計,擁有疫苗與單株抗體藥物生產線,且在疫情爆發時,可全區轉換投入緊急疫苗生產。
至於產品開發進度上,目前H7N9疫苗已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待工廠啟用後,基亞疫苗將著手準備「模擬疫苗」藥證申請,進入政府的疫苗採購供應鏈。而腸病毒EV71型疫苗目前第二期試驗持續進行中,後續將透過指標案件滾動審查制度,加速第三期臨床試驗計畫。
另外,基亞疫苗今年將參加「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BBA)」,其中的疫苗產業專題座談中,將由疾管署長郭旭崧主持,除了4位國際專家外,並邀請到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醫師,另外基亞疫苗董事長張世忠也會與會,藉由充分交流與討論,激盪出促進台灣疫苗與生物藥品產業發展的策略與方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