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立委「強摘器官」質疑一出,不僅勾起器捐者家屬痛苦回憶,也影響民眾捐贈意願,器官捐贈卡近日退卡率大增。器官捐贈協會秘書長吳英萊表示,不少人來電質疑簽器捐卡可能不是正確決定,但是器捐者家屬因此二度受傷,更令人痛心。 吳英萊自己也是器捐者家屬,十八年前她的哥哥意外身亡,經家族會議,全家人決定捐出哥哥的心、肝、腎、肺、骨骼等堪用的部位。曾有人質疑她「凌遲哥哥的身體」,她至今無法忘記那個場面,也花了很多時間,才慢慢認定當年的決定是對的。 吳英萊心疼的說,很多家屬只是因著一份大愛,不一定清楚器官捐贈決定的背後過程,若接收錯誤資訊,覺得自己做錯事,心情跟著波動,等於受到二度傷害。 「你能想像,這些心痛的家屬在暗夜裡以為自己做錯事時,內心的苛責嗎?」吳英萊說,器官捐贈是很溫暖的事,台灣推了多年,好不容易才讓簽署器捐卡的人數增加。她激動地說,為了特定利益用此議題扭曲器捐愛心,是撕裂社會「這些說出不負責任的話的人,都要反省!」 台北榮總移植外科主任龍藉泉指出,他對大家器捐意願受影響,並不意外,這次立委質疑台大醫院強摘器官事件,一定會有暫時性衝擊,但相信風波會過去,大多數台灣人的腦子是清楚的。他有信心,當初願意簽卡的人,一定不是衝動行事。 龍藉泉也說,若用樂觀一點的角度看,這次事件若能好好討論,讓社會大眾更明白器官捐贈的過程,未必是件壞事。而且鬧得這麼大,選後衛福部勢必妥善處理。
|
|
||
台灣器官捐贈風氣不盛,勸募器官更是困難重重,器官捐贈協會秘書長吳英萊說,很多國人還認為,腦死可能活過來,甚至覺得放棄急救是親手殺死親人。專家表示,外界多注意移植成功後的亮眼表現,其實應給辛苦勸募器官的醫院更多鼓勵。 根據器捐登錄移植中心統計,二○○六年到二○一○年,北部地區前三名勸募器官醫院為三總、台大及台北榮總;中部地區則是中國醫大附醫、彰化基督教醫院;南部則是奇美、成大和高雄長庚醫成果最佳。 一般而言,器官募捐與移植手術執行者,多半分屬不同團隊。台南醫院院長、器捐移植登錄中心董事長李伯璋說,進行移植手術的外科醫師很少參與器官募捐,而前端募集器官的醫師也不見得是手術執行者,像台北市長候選人柯文哲在台大負責勸募器官,卻沒有進行移植手術。 勸募器官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林口長庚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李威震說,一般符合器捐條件的患者,通常遭遇突然的變故,家屬可能毫無心理準備,醫院社工人員若直接問家屬是否有器捐意願,常被臭罵,甚至被趕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