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界打滾三十餘年、今年六十一歲的蔡鎮村,曾是國內多家證券期貨商的董事長、總經理,但即使貴為高階主管,面對難測的股海,他也經歷過兩度賠光身家的慘事。直到接觸股票期貨,並靠著自創的大數據投資術,才在九年內賺回千萬。
蔡鎮村指出,受邀公司營收表現不一定亮眼,但通常是有特殊零組件或產品深受期待,可從中鎖定現股、或是「近月股票期貨量」達500口以上的標的來做。例如去年11月證交所公告將舉辦5G產業說明會後,他便挑出其中成交量最大的聯茂電子,「消息發布的隔天早上,開盤後以42.85元買入,直到座談會的當天早上漲到48.6元出場,短短7天時間獲利13.41%。」
還有像是MSCI、台灣50調整成分股,也是勝算極高的事件,「納入擇低買,剔除擇高空。」他解釋,公告調整成分股時就可納入投資,以等同或低於開盤價的價格買進。最近的戰績是MSCI納入上海商銀當天做現股當沖,「我買在45.3元,尾盤賣47.9元,幾個小時賺4萬多元。」
「不過,我做MSCI事件時以波段為主,而且鎖定科技產業類股。」蔡鎮村表示,自己不訂停利點,會在納入生效日當天出場,停損點則設5%。細數過去成績單,蔡鎮村在公告穩懋納入時買進個股期貨,從180元賺到280元。但缺點是MSCI調整,一年只有四次,而且不是每次都會做個股調整,「不過有調整的話,絕對不要放棄。」
另外,公布季營收也是蔡鎮村會關注的事件,「我會挑出和前幾季相比,營收金額成長10%的個股。業外利益也須注意,以比例不超過20%為佳,不然可能會判斷錯誤。」
結識長達20年、和蔡鎮村從師生變朋友的李勁霖就說:「大數據投資法是以過去的軌跡,找到未來的路線。他因此也在市場中找到賺錢武器。」
© 由 Mirror Media Inc 提供
嚴格控管資金 需自律
「我以前投資是資產全押,才會一次斃命。」蔡鎮村憶起當年,語氣仍有些懊悔。不過他從一位學生身上,發現了控管資金的重要性,「他原本是我的同事,拿著200萬元本金來跟我學,半年不到就辭職專心投資,現在資產已經破億元了。」
蔡鎮村觀察到,這位學生的祕訣在於自律,「他投資的資金部位都不超過200萬元,賺了錢就領出來,用這招沒有賠錢過。」和學生教學相長,蔡鎮村現在每一檔標的,投入金額不超過百萬元,而且同時間只做2、3檔,投入市場的資金控制在300萬元以內,「這樣操作,每年報酬率大概是2倍。」賺了就領出來,把獲利牢牢鎖住。
攻讀研究所時,他跟著教授做股市研究,買雞蛋水餃股,在新手運加持下,賺進人生第一桶金。之後將眼光轉向當時的股王國泰人壽,「它最高股價1975元,我在它跌到1380元時進場。而且還『墊丙』,找私下融資管道。沒想到,股價卻一路跌到八百多元。」短短四個月內慘賠逾千萬元,「不僅資產歸零,還背了300多萬元的債務,是我人生中最慘痛的教訓。」
「賠錢的事,我不敢讓家人知道,即使負債,還是只能裝沒事地拿錢回家。」蔡鎮村黯然辭去證券公司的經理職務,轉到期貨公司當業務員,咬牙工作近十年,2000年時,搭上網路泡沫題材,買對股票小賺一波,才將債務弭平。
期間,蔡鎮村也靠著期貨交易慢慢存錢,甚至還在國內期貨市場開市首日,完成第一筆交易紀錄。但2004年碰上319槍擊案,導致台指期連續二天跌停板。「我原本是看好政黨輪替的行情重押,但一夕間豬羊變色。只好回到原點,好好工作啦。」
蔡鎮村投資小檔案
- 出生:1958年
- 現職:專職投資人
- 學歷:中央大學數學系、產業經濟研究所
- 經歷:元富期貨總經理、福邦期貨董事長兼總經理、國票證券/期貨副總經理、群益證券資深副總裁、群益期貨副總
- 投資心法:運用大數據,掌握事件、時間、策略3大投資黃金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