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4-04-08

〔記者廖千瑩、高嘉和/台北報導〕台灣印刷業目前約七千多家,八、九成都是中小型業者,若開放中資來台,小型業者恐無法生存。就像香港,在小型出版社紛紛倒閉後,僅存一家中資色彩的「中聯出版社」獨大,一條鞭通吃出版、印刷及零售,出版任何刊物都可修改,不修改不准印;對照香港,似可預見台灣印刷出版業的未來。在加入WTO後,台灣其實已開放中國出版品、印刷品等免關稅、免審查進口,但我方要外銷印刷品到中國,不但有關稅,且審查經常要數月之久。

對比兩岸印刷產業,大細漢差很大。根據中國廣電總局印刷發行司統計,二○一二年中國印刷業總產值達九五一○億人民幣、約四.六兆台幣,是台灣的六十二倍;而相較台灣印刷業多中小型經營型態,且出版、印刷、零售採垂直整合分工,中國五八○家大型國企,是一條鞭經營印刷、出版、發行及零售。

中國在出版印刷的管理上更是嚴格,其印刷管理條例第十五條就是明顯的政治規定:「從事出版物印刷經營活動的企業,不得印刷國家明令禁止出版的出版物及非出版單位出版的出版物。」

去中國賺嘸錢 多吃虧撤資

〔記者廖千瑩/台北報導〕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有台灣印刷業者赴中國投資,不少人都因中國政策多變、人為因素不明,「越做越擔心」,最後撤資回台;還留在中國的業者,九成以上都做台商生意,業者說,去中國賺嘸錢,大部分都吃到虧。社子島印刷業者張永賢在這行業已三十年。他說,不是怕開放,而是怕開放的條件不對等;尤其中國沒有開放文化印刷,但印刷廠接CASE幫出版社加工,若到中國卻不能印書,這並不合理。

張永賢十多年前曾帶五百萬元到中國試水溫,在深圳接單跟當地台商配合,後來發現中國法規限制多、政策也多變,越做越擔心,乾脆認賠百來萬元撤資回台。

台灣省印刷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名譽理事長吳朝陽說,有能力去中國的台商其實都去了,現在開放只是讓中資進來;留在台灣的多是中小型印刷廠,有的只有三到五名員工、「校長兼撞鐘」,只想在台求溫飽,現在連這個小小心願都難達成。

台北市印刷商業同業公會總幹事徐維宏也說,印刷業完全不知道服貿簽了什麼,先前公會已表達嚴正抗議這種黑箱作業,尤其印刷跟美容美髮攸關民生甚鉅,政府還是蠻幹,簽了之後也看不到什麼好處,法令跟關稅還是處於不對等狀態。

吳朝陽指出,中國在政治上把台灣當作中國人、經濟上卻把台商當作外國人,面對這種對我們有敵意的國家,更應謹慎小心,尤其馬政府很喜歡以南韓為例,那南韓怎麼不去跟北韓簽?

中資找人頭戶就可吃下大印刷廠

〔記者廖千瑩/台北報導〕服貿造成國內印刷業門戶洞開,業者憂心,服貿形同跛腳協議、獨厚中方,台灣印刷業恐無安身立命之處;且讓中資入股,不少印刷廠承接國防部、公家機關生意,國防機密、民眾個資將全都露,政府也無力管控。

服貿中的印刷業開放條件極不對等,例如,中國開放只能做標籤一類的印刷,但真正較有利潤的雜誌、週刊等文化印刷,台灣不能做;而相對中國,台灣是自由經濟體,書刊不需審批,是門戶洞開、一路開放到底。

台灣省印刷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名譽理事長吳朝陽說,中國對台只開放市占率僅三十%的工業印刷及包裝印刷,且要取得國家標案,得有秘密載體證,此證僅中國黨營事業有。反觀台灣卻是廣開大門,任由中資長驅直入,雖設下五十%上限,卻管控不易。

吳朝陽認為,中資找幾個人頭戶就能輕易吃下比較大的印刷廠,甚至可做政府標案,「政府說中資入股台灣印刷業也不能做國家標案,根本是謊話連篇」。

更可怕的是,印刷業生意多涉及個人資料,「一旦開放中資入股,這些國防機密、民眾個資等將全都露」。

也有從事印刷機設備的業者直言,現在台灣不少廠商都用中國的印刷機台,因價格便宜一半以上,服貿再簽下去,台灣印刷業上下游恐遭中資通吃。

中資可拒絕印刷、威脅抽廣告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雖然服貿協議表面上沒有開放出版業,但從產業鏈關係來看,印刷及通路開放中資投資,上下游夾擊下,出版業將成為最大受災戶,台灣更將因此付出送上言論自由的最慘痛代價。

印刷、通路開放 出版勢遭夾殺

資深出版人、前總統府國策顧問郝明義與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新聞研究所教授張錦華共同提出的「印刷業與廣告服務業衝擊報告」指出,出版產業分為印刷、出版、通路三部分,當我方印刷及通路對中國開放,出版勢將遭到夾殺命運。

作家馮光遠表示,服貿造成的傷害不只在出版產業,更嚴重的是思想問題。印刷與通路是出版最重要的硬體,內容則是軟體;服貿允許中資投資印刷廠、開廣告公司,中資大可以拒絕印刷書籍為由,影響作者對中方的態度,也可威脅抽廣告,控制台灣媒體對中方的報導。

成大台灣文學系教授蔣為文直言,中國翻譯書籍只要台灣十分之一價格,現在已有很多翻譯書是直接用中國簡體字「翻譯」成繁體字,如果以後中國翻譯書可直接到台灣來印刷,連運輸成本都省了,台灣出版業會死得更慘;還有,這些翻譯書難免添加不少「中國意識」,恐潛移默化影響「台灣意識」。

玉山社總編輯魏淑貞也認為,出版不只是商業經濟活動,「我們的國民讀什麼書,會牽涉到我們的意識形態、我們的頭腦、我們的思想;這部分還會牽涉認同問題,當然不能當成單純的商業經濟活動來看。」

小小書房劉虹風曾在中國訪問過十六個城市,共六、七十家書店主人;他說,每個人都告訴他,中國的出版不可能開放,全部都是國營機構掌控,只能跟國營企業買書號,由國營企業來決定這本書能否出版、該怎麼改,完全沒有自由可言。

中國意識洗腦 失多元言論自由

郝明義批評,就算政府形式上的公聽會開了好幾場,但馬政府始終對民間質疑的國安、產業、社會衝擊等問題充耳不聞;若服貿協議真的一字不修就生效,不只台灣出版、印刷產業將受到重大傷害,台灣更將因此失去言論多元的自由。

2014-04-08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近日《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世界英文版擬刊印的澳洲小說家拉金(L.A. Larkin)作品《渴望(Thirst)》,因提及有關中國打壓、虐待法輪功學員的情節,遭中國「境外審查」,要求刪除內容,引發軒然大波;學者憂心,服貿生效後,類似傷害言論自由的情況將在台上演。

英國《衛報》日前披露此事,且此刊物僅在中國印刷,並未在中國發行,但中國仍要求刪除或修改內容。

《讀者文摘》指,若不修改原作,就必須到香港印刷,增加約三萬美元(約台幣九十萬元)印製成本,最後決定接受中國審查,放棄刊載拉金小說。

台大新研所教授張錦華表示,印刷出版業對中國而言,是政治宣傳的一環,開放中國印刷業,形同把中國的管制輸入台灣;很多業者為節省成本,犧牲言論自由,向中國屈服,連《讀者文摘》都無法抵抗。

中華印刷科技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義盛強調,台灣印刷業利潤不高,中國為什麼指定開放?令人擔心背後的非經濟因素。

2014-04-08

〔記者凌美雪、高嘉和/台北報導〕服貿協議開放中資入股台灣印刷業,批發、零售業則僅限制不能賣軍事用品及農產品、藥品,等於是開放書籍刊物零售市場;相對中國對出版物批發、零售業是「內外不同」,外資投資門檻遠較當地業者高,無異台灣對中資是市場洞開、中國對台灣卻只開小洞。

根據中國對出版物批發、零售業的資本額規定,當地人設立出版物批發企業只需兩百萬人民幣註冊資金,沒有經營期限規定;設立出版物零售企業,沒有註冊資金要求、經營期限。

但台資進入中國出版物批銷通路行業,註冊資金不少於三千萬人民幣,經營期限不超過卅年;設立零售企業條件是註冊資金不少於五百萬人民幣,經營期限不超過廿年。

博客來網路書店創辦人張天立指出,出版最依賴通路,通路掌握上架權,影響重大!

他說︰「若博客來網路書店的股份賣給中國國營事業或中資,到時對方不計血本,以三折賤賣台灣的書籍,台灣出版社受得了嗎?」若讀冊生活或博客來被對方以文化箝制的立場發動網攻,該怎麼辦?

台大經濟系教授鄭秀玲也說,發行最大的成本包括前端的通路鋪建與後端的倉儲管理,中國在批發和零售業(除郵購外)的跨境提供服務上皆不開放,我方業者將被逼得去對岸另外投資倉儲及管理,大幅增加業者成本;且商業據點有持股、資本限制,我方則完全沒有限制,也是明顯不對等。

中華民國圖書出版事業協會理事長陳本源表示,他做圖書出版已四十幾年,不但做批發、也做零售,想做印刷也可以,只要登記就行;台灣企業常說自己是批發零售,但中國分得很清楚,批發歸批發、零售歸零售,因為他們會嚴格管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