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扮演國庫大戶角色失當 影響深遠
十二月二十九日,就在央行記者會上,總裁彭淮南準備慶生。但是蛋糕還沒切,記者就問起《今周刊》有關央行的報導。這一問可惹惱了彭淮南,讓他重砲回擊。究竟什麼報導讓他如此激動?
【文/楊卓翰】

 

在總裁彭淮南的領軍下,央行成為積極貢獻國庫的「繳庫大戶」。
十二月二十九日,就在央行記者會上,總裁彭淮南準備慶生。但是蛋糕還沒切,記者就問起《今周刊》有關央行的報導。這一問可惹惱了彭淮南,讓他重砲回擊。究竟什麼報導讓他如此激動?

在記者會上大動肝火的央行總裁彭淮南,回應本刊七八四期「中央銀行每年暴賺二千億元,台灣人付出慘重代價」的報導時,丟下一句「看不懂該報導的推論」,不理解央行賺錢與民生經濟的關聯性,不願意多作評論。

《今周刊》一向虛心接受指教,但央行政策茲事體大,本刊旨在討論十幾年來央行扮演國庫大戶的角色是否失當?代價又是什麼?為了讓忠實讀者「看得懂」,說清楚央行每年暴賺二千億元的問題根源,須從央行肩負的任務談起。

沒寫出來的任務:幫國家賺錢

中央銀行的首要任務,清楚寫在官網上:「維持物價與金融穩定」。其實還有一項任務,未寫在央行的官網,卻寫在央行每年的預算目標裡,也成為央行考績的評分要點。這項任務,就是「幫國家賺錢」。近五年,央行每一年都賺進二千億台幣以上的盈餘。二○○九年,台灣政府竟有超過一二%的國庫歲收是央行幫忙賺來的。

政府在赤字壓力下,自然歡迎這位繳庫大戶。就這樣,台灣的央行除了達成通膨控制,還要背負著盈餘繳庫的壓力,預算編低了,還會被立委質疑辦事不力。央行的繳庫目標,也從一九八七年的四百多億元,暴增到過去四年的一千八百億元。彭總裁也不讓中央失望,十年來每年都達成繳庫預算,從未少賺一塊錢。就連○八年的金融風暴,央行還是逆勢操作,賺進二千三百多億元。

有央行這麼厲害的賺錢機器,歐美各國不就可以免除現在的財政窘境了嗎?但為國庫貢獻這麼多的央行,台灣是獨一無二。為什麼台灣的央行是繳庫大戶,但美國聯準會每年的盈餘繳庫只有歲入的一%,新加坡、韓國央行甚至不到一%?為什麼台灣敢,快破產的美國政府卻不敢?

這不禁讓人想到,當年國民黨獨步全球,經營龐大的黨營事業賺進大把鈔票,不但自己看不到缺點,還因為選舉不需募款而沾沾自喜。如今,政黨「一手執政、一手營利」不是民主國家的常態,已是不爭的事實,總統馬英九也宣布放棄用黨營事業來籌募選舉資金。

為了賺錢,台灣政府總有極具創意的偏方。而今天我們把央行當成賺錢機器這個偏方,對台灣長期的不良影響,更加深遠。因為你我荷包裡的新台幣,就是由央行全國獨占發行。央行具有決定「新台幣價格」的能力,對內,央行決定價格的工具是「利率」;對外則是「匯率」。而央行創造營收的手法,和這「雙率」息息相關。

央行盈餘主要包含五項要素:外匯存底總量、外匯存底投資報酬率(即國際金融市場的投資利益)、定存單發行總量、定存單利率及新台幣匯率。

其中,「外匯存底總量」決定了投資「本金」總額,「投資報酬率」一方面來自外匯交易室的操盤,但也受到國外利率環境的影響。定存單發行總量及利率,攸關央行每年的費用支出;台幣匯率則影響央行提列匯兌損失準備的金額多寡。

雖然彭淮南說,「央行盈餘具高度不確定性」,但無論國際市場如何波動,央行每年皆有巨額獲利,其中除了有全球第四大的外匯存底建立資金部位,和來自央行外匯交易同仁的長期努力之外,也包括匯率、利率的長期搭配。

沒說出口的風險:畸形雙率

為了避免國外投資的資產換成新台幣造成匯兌損失,匯率必須長期維持弱勢;為了降低成本,定存單利率必須長期維持在低檔。雙率政策,決定了一國的經濟發展,但今天除了考慮國家經濟,央行還得為了預算書上的獲利目標著想。

沒有人會否認央行可以引導利率。央行賺錢的重要條件之一是國內利率偏低,從央行獲利大幅成長的九七年開始,台灣實質利率多半低於新加坡及韓國,過去五年間,更有二十七個月出現實質負利率。

低利率環境,雖然對大膽借錢的人有利,但對保守存錢的人卻相對不利。至於長期以來壓低的匯率,則會損傷國民的對外購買力,造成進口物價攀高,同樣直接傷及人民的荷包。

※延伸閱讀:
央行每年暴賺2000億 台灣人付出慘重代價

【本文未完,更多內容請見《今周刊》785期;訂今周刊電子雜誌




100.12.29理監事會後記者會 書面補充資料

中央銀行

100.12.29

本行貨幣、信用及外匯政策為公共政策,面對外界批評,一向虛心檢討;然而,近兩年來某周刊多次刻意對本行政策作不實的指控,本行有必要加以澄清,以免造成社會大眾誤會。

茲就本日記者會媒體所提問題,說明如下:

問題1、去年市面上有一本書「民國100年大泡沫」,也有周刊報導小心百年泡沫,現在100年快過去了,請問總裁的看法如何?

說明:今天已是12月29日,經過大家同心努力,今年國內金融穩定,並未發生如該書或某周刊報導的「百年泡沫」,實屬全民之幸。

      該作者與周刊之報導似有危言聳聽、譁眾取寵之情形;但是現在面對真相及全國百姓,他們會心安嗎?

      此外,該周刊亦曾於今年5月報導「央行匯率政策使貿易條件惡化,加深台灣苦勞程度」。事實上,無論學理或實證上,聯合國、世界銀行及國內、外學者研究報告均指出「是貿易條件影響匯率」,而「不是匯率影響貿易條件」;適足以說明該周刊倒因為果,誤導大眾。

      尤有甚者,該周刊竟也將台灣生育率下降歸咎於新台幣匯率,顯無根據,令人啼笑皆非。

 

問題2、最近有周刊報導「中央銀行每年暴賺2,000億元,台灣人付出慘重代價」,請問總裁的看法如何?

說明:昨、今兩日本人及同仁接到不少外界關切電話,對該周刊的報導均不表贊同。該篇報導中,也有學者持不同看法。本人也看不懂該報導的推論。

      本行盈餘主要來自於國際金融市場的投資利益,何來「台灣人付出慘重代價」之說?

      本行的盈餘多寡固有客觀因素,但同仁的努力亦有貢獻。國內營業日要上班,國內放假,而國際金融市場營業時,本行交易員也要上班。除夕及大年初一,本行交易室仍然燈火通明。交易員在台北、倫敦及紐約24小時隨時注意國際金融市場行情,進行交易。本人對同仁的敬業,深表肯定。

  至於該文所述台灣利率較低,事實上係因龐大超額儲蓄及國內物價相對穩定所致。

 

駁「百年泡沫」 彭淮南:危言聳聽

最近「民國百年大泡沫」一書和上周出版的今周刊不約而同將砲口對準中央銀行,批評央行貨幣政策失衡,導致全民付出慘痛代價。央行總裁彭淮南嚴正回應,批評這本書及今周刊誤導社會大眾。

「民國百年大泡沫」作者王伯達,由先覺出版社出版。書中以「央行沒告訴你的真相」宣傳,預言今年台灣將財富重分配,因為他發現「外匯存底的詛咒」,失衡的貨幣政策,正在偷竊你我口袋中的鈔票。

今周刊則報導,央行每年暴賺二千億元,讓台灣人付出慘痛代價。

彭淮南說,「再過兩天,民國百年就過去了,經過大家的努力,今年國內金融穩定,沒有發生那本書或者某周刊所說的百年泡沫,實在是全民的幸福。」

對這些批評,彭淮南心裡覺得很不是滋味,他說,民國百年大泡沫的作者和今周刊的報導,似在危言聳聽、譁眾取寵;「但是,現在面對真相及全國百姓,他們會心安嗎?」

彭淮南說,央行的盈餘主要是來自國際金融市場的投資利益,何來「台灣人付出慘重代價」?他還說,某周刊把台灣生育率下降歸咎於台幣匯率,「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記者王茂臻/台北報導】今周刊昨晚指出,暫不回應彭淮南對該刊報導的談話。

今周刊表示,這幾天將開會了解彭淮南談話的所有內容,再視情況決定是否於下一期的周刊內容中做整體回應。

 

【2011/12/30 聯合報】



全文網址: 駁「百年泡沫」 彭淮南:危言聳聽 | 經濟要聞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813642.shtml#ixzz1hzthtV6g 
Power By 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