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韓國企業「匯」避險 台廠躲央行傘下

2010年12月30日,中央銀行理監事會議上,央行總裁彭淮南出示一份「台灣及南韓大型TFT-LCD面板產值之全球市占率」的表格,強調2008年及2009年,韓元對美元大幅貶值,導致新台幣相對韓元升值,台灣面板外銷市場,部分被韓國取代。

 


圖/經濟日報提供

彭總裁秀出的圖表讓國人震驚,韓國面板業市占率正式超前台灣,圖型出現的「死亡交叉」正巧就落在2008年韓元對新台幣匯率急貶時。從此之後,只要新台幣匯率一升值,出口大廠馬上怨聲載道,因為微薄的「毛三到四」(註:毛利率3%~4%),又得被匯損侵蝕殆盡。

台灣出口競爭力輸給南韓,匯率或許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卻不能當唯一理由。學者認為,台灣與韓國的最大差異,在於思維不同。

長期研究南韓匯率政策的台灣大學財金系教授沈中華指出,南韓採取比台灣更為自由的「浮動管理制度」,不僅有時貶值幅度超前,升值幅度也時常領先各國。韓元的波動幅度往往有如「海波浪」,新台幣匯率則是有如頂多在池塘裡掀起漣漪,相對穩定。

南韓科技產業逐漸壯大,已不再仰賴政府以貶值扶助,三星電子甚至逆勢操作,在韓元升值、對外購買力增強之際發動海外併購、擴張營業規模,或向美國等先進國家買進新技術,增強實力。

韓元大幅波動,企業廠商得自找生路,所以南韓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操作非常蓬勃,廠商會透過匯率期貨和選擇權進行避險。台灣只有遠期外匯和換匯,避險工具受限。

韓元匯率浮動比率至少達到75%以上,台灣則只有20%。沈中華曾到南韓研究,甚至問過南韓學者,老百姓怎麼適應韓元大幅波動?對方回應:「沒辦法,就是得慢慢適應。」久而久之,南韓企業已經習慣適應匯率風險,但台灣企業處於央行保護傘下,較難適應國際市場的風浪。

南韓金融體系對企業的支持,除提供各式衍生性金融商品讓廠商降低匯率大幅波動的風險外,政府要求「銀行挺企業」的措施,也不亞於台灣。

惠譽信評金融分析師李信佳指出,南韓政府會要求銀行去支持有困難的產業,尤其是造船業。不過,這讓金融體系承受很大風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南韓金融業因為財團倒帳而一蹶不振,迫使國際貨幣基金及南韓政府必須出手相救。

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南韓金融業雖沒出事,但已經有如在懸崖邊,政府必須為銀行發行的金融債提供保證,花了很大力氣來穩住金融。同一段時間,台灣政府僅宣布存款全額保障,金融業相對穩定。

很多人以為南韓重量級產業三星、LG也是倚賴銀行業支持才成為全球性大廠,事實不然。李信佳轉述惠譽南韓分析師的話說,三星與LG只向銀行借短期資金,借款不多,因為兩家公司獲利很強,可以支應長期的資本需求。

 


圖/經濟日報提供

南韓銀行業在亞洲金融風暴後進行整併,目前剩下18家銀行。政府持股的銀行比重約32.5%,低於台灣的52.3%;南韓前五大銀行市占率是六成,高於台灣的37.6%。

南韓最大的銀行是韓國國民銀行,資產規模2,500億美元,是台灣銀行1,000億美元的2.5倍大。

不過,南韓銀行業的資產規模雖遠大於台灣,競爭力卻強不了多少。與台灣一樣,算是「難兄難弟」。依據惠譽信評對全球新興市場金融體系的報告,31個新興經濟體中,淨利差比較,台灣是倒數第一,南韓是倒數第三。

李信佳說,南韓和台灣一樣,製造業很強,且都是國際布局,但金融業都還是固守本地市場做殺價競爭。

台灣與南韓最近向海外發展有志一同,重點都放在中國大陸。在台韓金融業競爭中,台灣優勢在語言相通、文化背景相似的情況下,台資銀行可望在大陸市場大展鴻圖,整體競爭力未來有機會超越南韓。

※延伸閱讀:
韓國崛起 台灣突圍系列報導 七之一/韓經濟飛天 台背水一戰
韓國崛起 台灣突圍系列報導 七之二/整併賺大錢vs.分散虧大錢
韓國崛起 台灣突圍系列報導 七之三/韓企「匯」避險 台廠躲溫室

 

【2012/03/21 經濟日報】



全文網址: 韓國企業「匯」避險 台廠躲央行傘下 | 經濟要聞 | 財經產業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6975478.shtml#ixzz1pjQNmeMr 
Power By 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