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1年12月16日

文/尚清林

「過關,股價升空;不過關,股價慘兮兮!」最近,生技族群並未受到Omicron變種病毒激勵出現齊漲現象。反倒是,因為個別因素呈現極端化。

根據《財訊》報導,11月12日,藥華的真性紅血球增生症新藥Besremi,因為取得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藥證,連續跳空大漲,迄今一飛沖天來到240元之上,股價翻了2番。相形之下,3期解盲失利的杏國,出現連續10根跌停板的慘況,已經被打入全額交割。

這些年來新藥股最為市場詬病的就是評價模式,投資人至今賭的還是解盲會不會過關?《財訊》分析,一旦結果不如意,便直接判一家公司死刑。再不然,就是以為只要解盲過關拿到藥證,公司從此就過著富裕的日子!這種不正確的投資評價,扭曲了許多公司的股價,也導致走了近10年的新藥產業,仍是蒙上炒股的不良印象。

炒本夢比 天堂地獄一線間

「不要把解盲看作一件大事,一切還是回到新藥公司的基本面。」萬豐資本投資長蔡文璞,接受《財訊》採訪時提醒,按照國際市場慣例,新藥解盲只是過程之一,但絕對不是決定一家公司的生死。從這一次杏國與藥華天差地別的表現,投資人需要重新梳理投資新藥股的兩個關鍵。

第一個關鍵在於解盲前進場投資,所需考慮的風險。以杏國為例,去年生技股出現4檔飆股「天國一輝」,杏國即是其一,仰仗的利多正是這次解盲失敗的胰臟癌新藥SB05PC,當時市場展望樂觀,不排除2021年底就可以申請美國FDA藥證許可,帶動股價翻了7倍衝上150元。但是3個月後,股價又掉回50元之下。

 

沒想到的是,根據《財訊》報導,今年杏國正式解盲前夕,同樣的議題再度將股價推升至130元,結果解盲卻未達標,投資人慘輸。要知道,全球解盲翻船的案例比比皆是,解盲前投資,本就要承受天堂與地獄一線之隔的風險,問題是,投資時有沒有考慮過若是解盲失敗,股價可守的天險在哪?這關係到進場點可承受的風險。

按一般評價來看,解盲前杏國的淨值已經跌破5元,公司持續處在燒錢階段,只能靠母公司杏輝不斷的增資,因此投資前就必須理解,若是一摔跤,基本的緩衝能力太過微弱。再者,杏國雖然也有其他新藥研發,但是進度仍屬早期,在市場上也沒有特殊的好評,自然也沒有力量抵抗股價的自由落體。

第2個關鍵與藥華的案例比較相關,也就是,解盲成功或是拿到藥證,就此一帆風順了嗎?

解盲過關 回歸本益比評價

《財訊》報導指出,市場對於生技股有個說法,「解盲前是本夢比,解盲後是本益比。」按照台灣新藥股過往的經驗,就算真的解盲成功、取得藥證,反而是夢醒時刻。最主要因素是,股市習慣在解盲前把市場規模想像得太過美好,等到拿到藥證一段時間,才發現銷售不如預期、獲利數字也沒跟上,導致股價慘遭市場降評。

藥華與杏國兩極化走勢的投資啟示 瞎賭新藥解盲 當心住進套房
 
藥華與杏國兩極化走勢的投資啟示 瞎賭新藥解盲 當心住進套房

根據《財訊》報導,這種案例很多,2014年作為台灣第一個取得國際新藥藥證的寶齡,當年股價最高點491元,隨後不漲反跌,因為新藥帶來的營收呈緩步上升,並沒有外界想像的一飛沖天。2015年,智擎胰臟癌新藥也取得美國藥證,股價當下見到高點375元,如今剩下60餘元;對照智擎的獲利能力,2016年到2019年的每股淨利,從5.65元降到0.29元,顯然的,一旦新藥認證過關,才是基本面考驗的開始。

2018年拿到美國愛滋病新藥藥證的中裕,更是經典的案例,但現在,公司都還無法將新藥上市的利多轉換到財報,2018年到今年第3季,仍未擺脫虧損命運。結果當然是股價從當年的349元高價,一路崩跌至今70元附近。

這次藥華取得美國藥證,因為是孤兒藥,在美國享有7年的市場獨賣權,鐵粉股東相當捧場股價,不過,接下來也是要接受業績的考驗。畢竟解盲過關或取得藥證並非萬靈丹,投資人須追蹤未來獲利數字能否跟上,才不容易受傷。…(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648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