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業達(2356)轉投資太陽能廠益通(3452)宣布將處分閒置的南科廠、科技二廠2廠房,並決議停止本田廠太陽能電池生產,營運形同暫時中斷、退出太陽能市場。在營運後市未卜下,益通今早恢復交易後跳空大跌9.57%,隨後直落跌停價2.92元。
益通過去挾太陽能題材,2006年3月中一度衝上1205元新高,曾站上台股股王寶座,2005~2008年4年間每年均賺逾1股本。然而,隨著太陽能產業市況驟變、金融海嘯及轉投資失利等衝擊,2009年起連10年陷入虧損,昔日股王如今淪落為雞蛋水餃股。
益通表示,太陽能市場2012年起持續受到貿易壁壘影響,中國大陸產能大舉壓境使台廠飽受威脅。去年價格在市況極不安定下大幅滑落,雖然今年太陽能電池價格些許回穩,但仍低於生產製造的現金成本,難恢復有效稼動率。
同時,益通本田廠部分廠區向基益公司租賃,但2014年起爆發訴訟爭議迄今,無法隨產業結構改變而作適當調整。種種不利因素使益通雖致力精實營運組織、嚴控營運開支,營運仍持續虧損,面對現金流壓力,評估後決議將本田廠停產止血。
益通董事長溫清章表示,含留職停薪在內共有315位員工,本田廠產能約800 MW(百萬瓦),其中單晶PERC共150MV。由於尚有庫存、資產活化等待處理事項,仍需要相當人力,尚無法判定確切資遣員工數量,但若需資遣一定會符合勞基法規定。
同時,益通將先積極活化閒置的南科廠及科技二廠資產,目前帳面價值分別約4.55億元、2.7億元。溫清章表示,處分活化後可降低營運負擔、增加營運現金水位,目前跟2家仲介合作,開始採取公開招標方式處理,預期在較短時間能有初步成果。
益通2018年減資約59.01%彌補虧損,實收資本額自77.94億元降至31.94億元。去年合併營收17.88億元,年減57.19%,創近13年新低。稅後虧損10.94億元、每股虧損3.43元,幅度較前年虧損27.99億元收斂6成,截至去年底每股淨值6.56元。
益通2019年3月自結合併營收0.58億元,雖月增93.67%、仍年減達79.03%。累計首季合併營收創1.2億元新低,季減9.1%、年減達80.64%。益通相關計畫將提請6月21日股東常會討論議決,後續將陸續處分資產及庫存,未來是否轉型繼續營運仍是未知數。
(時報資訊)
中國時報【康文柔╱台北報導】
英業達(2356)入主益通之後,陸續有爛攤子要收拾。益通轉投資虧最慘的生耀光電,向外背書保證金額達2億元,因超過上限,遭證期局限期改善。而益通前董事長吳世章,先前為了替生耀募資,與潤泰集團衍生糾紛,民事訴訟尚在進行。
生耀原是益通轉投資的子公司,增資過程中,吳世章找來潤泰集團入股。潤泰聲稱握有吳世章的承諾書,保證生耀會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否則退回股款。
吳世章雖對外表示,不曾保證在美上市,但是,潤泰新、潤泰全兩公司,仍於去年假扣押吳世章財產,要求返回900萬美元資金。
即使生耀現已併入英業達旗下,昨日潤泰集團財務部副總經理孟繁文指出,針對吳世章個人的民事訴訟,尚在進行中,雙方並未和解。
今年初,英業達會長葉國一透過私募參股益通,在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眼下攔胡,6月24日股東會後,獲三席董事正式取得主導權,指派資深副總經理徐信群,出任益通董事長。
由於生耀連年虧損,外界視為拖垮益通最主要的錢坑,徐信群接任時還特別宣示,不會放棄這家公司,要強化其競爭力。
不過,截至目前為止,益通的營業額,已自年初的17億元,大幅衰退至6月份的2億元。生耀也因淨值下降,背書保證超額,遭主管機關去函糾正。
證期局指出,生耀背書保證金額上限僅1.5億元,現在帳上數字高達2億元,所以限期改善。
昨英業達以發言人徐信群在國外為由,未對此多作說明,但仍用發言人名義,輸入證交所重大訊息公告,指出這筆背書保證金額,性質屬工程履約保證,完工即可解除,經金管會同意展延期限,將在今年9月30日前解決問題。
名人專欄
2010-09-09
從身價百億元的「股王」企業董事長,到現在被轉投資龐大虧損壓得喘不氣來,益通光能董事長吳世章到底犯了什麼錯誤淪落至如此境地?這堂虧損五十億元的課,我們應該學到怎樣的教訓?
錯在誤判情勢GIH兩年賠掉兩個股本
二○一○年八月三十日,一個讓益通光能七千多名股東痛心的日子。上半年稅後淨損高達三十億元,每股稅後淨損十二.六五元的驚人虧損數字,導致益通股價連續多日跌停。三年半前,這家曾經以每股一二○五元榮登台股股王的公司,股價直直落至如今三十六元價位,令許多投資人受傷慘重,吳世章卻從未給投資人一個清楚的交代。
益通嚴重虧損的罪魁禍首, 是一家它持股五○.七%的控股公司——GIH(Gloria International Holding Inc.)。益通在○九年已經為GIH認列二十二億元的虧損,加上今年上半年又為GIH認列二十八億元的虧損,換言之,不到兩年的時間裡,GIH已經燒掉益通五十億元的資金。
五十億元新台幣,等於是益通目前股本(二十四.九八億元)的兩倍。然而,最讓人吃驚的是,在短短二年內「散光」益通兩個股本的最大「功臣」——趙伊尹,竟在今年三月被董事長吳世章拔擢為益通總經理。
錯在識人不明
趙伊尹,擁有美國德州大學材料工程碩士以及普渡大學企管碩士學位,在○八年一月,益通決定購併多晶矽製造廠Adema Technologies之際,經益通「小公主」——吳盈慧(吳世章的么女)向父親以及董事會大力推薦,讓趙出任Adema執行長,從此成為Adema營運的靈魂人物。
○八年,益通結合旗下生耀光電,以五十億元代價買下Adema百分百股權。這筆購併事後來看雖嫌太貴,但益通離職主管指出,○八年正值全球多晶矽大缺料,每公斤價格一度飆到五百美元以上,而當時的Adema握有數紙每公斤僅四十至五十美元的多晶矽原料長期合約,「就算Adema不開爐煉晶,光做原料的轉手買賣,數鈔票就會數到手痠!」益通離職主管透露。
因此,可以確定的是,益通剛購併Adema時,Adema是一家極為賺錢的公司。當時擔任益通總經理的蔡進耀曾指出:「Adema毛利率高達六○%,產能與中美晶相仿,○六年營收近新台幣十一億元!」「用不到五十億元,買下一家類似中
美晶的公司(當時市值為三百億元),很划算!」
不過,趙伊尹接手Adema後,Adema營運卻急轉直下。隨著多晶矽晶圓價格暴跌,原本居市場主流的五吋矽晶圓競爭優勢急遽流失,全球多晶矽製造大廠開始更新設備,轉向以六吋或八吋為主。然而,資金豐沛的Adema卻罔顧潮流,固守五吋晶圓業務不思變通,種下日後龐大虧損的遠因。由於不堪虧損,Adema在今年遂宣布結束原本核心的長晶製造業務,等於正式在全球太陽能多晶矽競賽中被淘汰出局。
對此,益通表示,○七年評估Adema購併案時,並未能預知太陽能多晶矽價格崩盤以及六吋至八吋晶棒市場快速轉移。
照益通講法,趙伊尹或許不必為益通購併Adema的決策負責,但趙是益通購併Adema後主要的營運負責人。Adema在其領導之下,產業競爭力快速喪失,演變成嚴重虧損局面,趙也難辭其咎。「把Adema從原本獲利豐碩的公司變成虧損累累的局面,主要原因就是經營高層對產業趨勢的判斷錯誤,以及糟糕的執行力!」「最該為Adema虧損負責的人,不但沒有受到懲處,還被拔擢成總經理,吳世章的用人策略完全不合邏輯!」益通離職主管批評道。
出生:1949年
現職:益通光能董事長
學歷:國立成功大學機械工業研究所碩士
經歷:台塑公司機械事業部擔任廠長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54685/post/201009090036/%E5%90%B3%E4%B8%96%E7%AB%A0%E6%8A%8A%E9%87%91%E9%9B%9E%E6%AF%8D%E8%AE%8A%E8%B3%A0%E9%8C%A2%E8%B2%A8%E5%85%A7%E5%B9%95
產業動態
2003-07-03
以汽車零組件起家的基益企業,公司營運及獲利相當穩定,近來,該公司也陸續投入電動機車和太陽能電池的研發製造,這些成果都是由董事長吳世章一手促成的,同時,也逐漸實現他對「推動環保」的堅持。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3/post/200307030006/%E5%90%B3%E4%B8%96%E7%AB%A0%E9%86%89%E5%BF%83%E9%9B%BB%E5%8B%95%E8%BB%8A%E5%92%8C%E5%A4%AA%E9%99%BD%E8%83%BD%E9%9B%BB%E6%B1%A0%20P.11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