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工商時報

 

被外界視為「小鴻海」的立訊,獲得眾多台灣電子業大廠「貴人」襄助甚多,連鴻海都是立訊成立早期最重要的客戶,而一如鴻海從連接器小廠一路壯大的前期過程中,由於擴增太快、資金常常吃緊,立訊也是如此,在22日立訊大股東減持1.3億股以籌資之前,今年1月中立訊大股東已經密集減持持股三次,看得出立訊多面向同時出擊,對資金的需求有多高。

 

隨著立訊與緯創雙方同意以33億元人民幣買下緯創中國兩廠,業界笑稱,緯創賣廠給立訊的錢都還沒看到,就先從自己口袋裡掏了30億元人民幣現金、相當於超過128億元新台幣給立訊,加上和碩也「贊助」立訊6.03億元人民幣現金,立訊大股東釋股光是從緯創與和碩拿到的現金,加起來就有36億多元人民幣,不僅完全夠讓立訊以現金與緯創完成交易,多出來的現金還能發發員工獎金、買好幾條產線。

 

但是,緯創、和碩這些與立訊在蘋果代工訂單上有直接利益衝突的台灣電子業代工廠,為什麼要用銀彈扶植立訊成長?

 

仔細想想也不會太奇怪,立訊崛起不僅對和碩、緯創有影響,對於大家的頭號競爭對手鴻海,更絕對是極大的威脅,和碩、緯創金援立訊,頗有「聯手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味道,而且,立訊股價驚驚漲,去年3月股價才19元人民幣出頭,22日立訊股價已經超過50元人民幣,如果深圳股市買單立訊跨足iPhone整機組裝的題材,股價後續應該有許多表現空間,緯創、和碩以購入立訊股票金援立訊,還能有豐厚的資本利得入袋,怎麼算都不吃虧。

 

 

工商時報

 

 立訊與台灣電子業投資合作大事紀

 緯創董座林憲銘

 和碩董座童子賢
 立訊與台灣電子業投資合作大事紀  緯創董座林憲銘  和碩董座童子賢

 

雖然大陸代工廠立訊儼然已是台灣蘋概供應鏈的大威脅,但看好立訊的發展,緯創、和碩卻都爭相投資立訊!引發業內高度關切。

 

■緯創取得0.81%立訊股票

 

緯創22日斥資超過新台幣128億元、買入0.81%立訊股票,緯創表示這是「策略投資」。已經投資過兩次立訊的和碩,也宣布加碼25.27億元取得0.16%立訊持股,對立訊持股回升至0.57%,和碩表示純粹是「財務性投資」。

 

立訊上週五正式藉由買下緯創兩個大陸廠、跨入iPhone組裝代工後,台灣電子組裝代工業還沈浸在立訊進逼的「芒果乾」,緯創卻在22日宣布,透過四家大陸子公司、斥資30億元人民幣(約當於新台幣128億元)買入0.81%立訊股票。

 

而與立訊在iPhone組裝上最有衝突的和碩,也在同日公告透過上海廠昌碩科技取得1137多萬股立訊股票、相當於0.16%立訊股權,共花費25.27億元。

 

立訊副董事長、也是立訊創辦人兼董事長王來春的哥哥王來勝,與由王來春家族所持有的立訊有限,在22日晚間則公告在22日減持1.3億股,相當於立訊股本1.85%,這也代表,緯創與和碩就是此次釋股的特定人,不過緯創與和碩合計只買下0.97%立訊股權,至於緯創是第一次投資立訊,和碩則已經是第三次投資立訊。

 

緯創表示,這次買入立訊股票為策略投資,從財務面而言,立訊營運及股價表現都很正向,後續若有不錯的投資效益,會評估出售,另一方面,投資立訊也希望能加強雙方策略合作關係,未來不排除有進一步業務合作的可能。

 

業界人士則指出,緯創出售昆山的手持裝置廠後,緯創人員將「留廠交接」、協助立訊上手,目前看來雙方業務上的合作可能性有限。

 

■和碩去年買立訊大賺一筆

 

至於又買入立訊股票的和碩則表示,立訊正好開放給和碩投資的機會,和碩基於財務性投資而應允,和碩22日增持立訊持股後,對立訊持股也回升至0.57%,共持有2213多萬股。

 

業內認為,先不論和碩集團內轉投資的機殼廠鎧勝與立訊之間的「曖昧」狀況(市場盛傳立訊要吃下鎧勝),和碩投資立訊股票的投資報酬率相當不錯。和碩在2019年買入2772多萬股立訊股票時,每股成本還不到20元人民幣,同年底賣出手中過半立訊持股時,平均售價約在35~36人民幣之間、股價漲幅近75%,和碩因而大賺12.5億元(新台幣),是和碩去年員工平均年薪能夠站上20個月的原因之一。

 

 

2020-07-23 01:36經濟日報 記者謝艾莉、蕭君暉、蔡敏姿/綜合報導
  •  

 

蘋果兩大代工廠緯創、和碩昨(22)日同步公告取得紅色供應鏈指標廠立訊股票,其中,緯創斥資約126億元取得0.81%股權;和碩原本就持有立訊股票,昨天再加碼25.27億元,總持股比重拉升至0.57%。業界解讀,緯創、和碩、立訊可能結盟搶蘋單,進逼鴻海蘋果代工龍頭地位。

總計緯創、和碩昨天共斥資151.27億元,買進立訊股票。緯創上周甫將旗下中國大陸iPhone代工大本營緯新資通(昆山)所有股權與業務賣給立訊精密,交易價格暫定人民幣33億元(約新台幣138億元),如今又大動作買進立訊持股,市場認為,立訊、緯創未來攜手搶iPhone單的可能性不小。

 

若和碩也加入與立訊合作,將形成立訊、緯創、和碩三強共同搶蘋單的狀況,也是兩岸代工廠首次打破競爭態勢,攜手爭取蘋果代工訂單。

 

根據緯創公告,此次透過旗下中國大陸昆山、中山、成都、重慶等地陸四家子公司,取得立訊人民幣約30億元 (約新台幣126億元)有價證券,持股比達0.81%,緯創表示,投資立訊有兩個目的,一是財務投資,二是加強雙方策略合作夥伴關係。

 

由於緯創投資立訊股票約人民幣30億元,緯創賣給立訊的昆山廠,暫定交易金額為人民幣33億元,金額差異不大,兩者是否相關?緯創表示,這是兩件事,上周是賣出昆山一座廠房給立訊,昨天則是投資立訊,雙方展開策略合作。

 

緯創表示,持有立訊股票,對雙方而言都是正向發展,畢竟電子產業一直以來都是競合關係。至於緯創與立訊要如何策略合作?緯創表示,昨天的公告,只是加強雙方策略合作的開端,目前還沒有具體方向。

 

根據緯創公告,此次交易後,持有立訊股數為5,639.09萬股,持股比重0.81%,未來不排持再加碼持股,也不排除處份持股,實現投資收益。

 

和碩昨天也公告,代子公司昌碩科技(上海)公告,於今年3月23日到7月22日以每股新台幣222.1元取得立訊股票1,137萬股,交易總金額為25.27億元。目前和碩持有立訊持股比例為0.57%。和碩表示,取得立訊股票,主要為財務性投資。

 

和碩過去就持有立訊股票,去年兩次處分立訊持股,並且為和碩去年第4季業外帶來18.58億元的收益,貢獻每股純益約0.7元。

 

立訊昨日共出現53筆、合計人民幣69.1億元的大宗交易,每股成交價均為人民幣53.2元,較昨天收盤價人民幣57.31元折價7.2%,買方主要來自大陸中信證券營業部,賣方多為廣發證券深圳高新南一道營業部。

 

立訊股價昨收人民幣57.31元,漲幅2.3%。

 

 

----

 

 

蘋果對紅色供應鏈扶好扶滿? AirPods訂單轉移 台廠吃不到

工商時報

 

蘋果對「紅色供應鏈」扶好扶滿?蘋果傾力扶植陸廠立訊跨足iPhone組裝代工後,據了解,蘋果希望立訊好好衝刺iPhone、不要分心,要求立訊將AirPods系列的代工訂單全部轉出去,但據悉此次與往年台灣代工廠都能分杯羹不同,蘋果將立訊AirPods系列代工訂單全部轉給中國聲學元件大廠歌爾聲學,台灣代工廠鴻海旗下鴻準、英業達,都被排除在外。

 

iPhone對蘋果年營收貢獻度高達5成多,是蘋果最重要的營收來源,服務是蘋果獲利成長新引擎,也是環繞著iPhone生態系統而茁壯,都讓iPhone對蘋果的重要性,絲毫沒有因為銷售量不再成長而消退。而在新iPhone上市的旺季時,代工廠產量與良率能用最短時間陡升爬坡、淡季時則隨時備有人力與產能應付急單,是蘋果對代工廠的期待。

 

能達成這樣的期待其實不容易,也因此,立訊加入iPhone代工組裝廠行列後,業界傳出,蘋果希望立訊能專注生產iPhone,並以此要求立訊將AirPods系列訂單全部轉給其他代工廠。

 

目前AirPods代工廠包括英業達、鴻海集團旗下鴻準、立訊與中國聲學元件大廠歌爾,至於AirPods Pro代工廠則是立訊與歌爾,而按往例,台系、陸系代工廠都有機會分食原本屬於立訊的訂單。然而據了解,蘋果將立訊的AirPods系列代工訂單將全部轉給歌爾,同為AirPods代工廠的台灣業者鴻準、英業達,這回可能完全被排除。

 

以往台灣代工廠在蘋果主導的訂單轉移過程中,就算不能全拿,也能分到一杯羹,幾年前蘋果希望和碩專心致志在iPhone時,和碩原有的iPad Mini訂單便是全部轉移至仁寶。即使是去年,當廣達要求今年第一季後逐步淡出Apple Watch組裝代工時,蘋果還不至於讓立訊獨吃,而是讓仁寶、鴻海都能分食廣達淡出後的訂單,可是AirPods訂單轉移排除台灣代工廠,蘋果繼零組件訂單全力扶植紅色供應鏈後,連組裝代工訂單也「偏心」陸廠的情勢,似乎更為明顯。

 

目前市場比較關注的問題在於,蘋果將AirPods訂單由立訊轉給歌爾,倒底是單純只因這兩家代工廠都已經在中國、越南同時為蘋果建立龐大的耳機代工產能,可以避免輸美關稅而雀屏中選,抑或是台灣代工廠不再擁有蘋果關愛的眼神,其實相當值得觀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