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上市:冠星集團控股(4439)7月16日向證交所申請股票第一上市
2019/07/17 07:18 財訊快報 編輯部
冠星集團控股有限公司(4439)於2019年7月16日向臺灣證券交易所申請股票第一上市
外國發行人冠星集團控股有限公司(TSTGroupHolding Ltd.,股票代號:4439,簡稱:冠星集團)於2019年7月16日向臺灣證券交易所申請股票第一上市,為今年第2家向臺灣證券交易所申請第一上市之外國企業。
冠星集團係成立於英屬開曼群島之投資控股公司,主營業務內容為棉混紡針織布之開發、設計、製造與銷售,其產品為adidas、GAP、PUMA、Decathlon及李寧等國際知名品牌運動休閒服飾之指定用料,主要銷售市場為歐洲、美國、中國及東南亞等地區。
冠星集團2018年度合併營業收入為新臺幣57.70億元,稅後淨利為新臺幣2.63億元,每股稅後盈餘為新臺幣11.45元。
運動品牌adidas的混紡短纖布主力供應商冠星-KY,計畫今年底前回台上市(IPO),選擇回台是看中紡織業在台灣資本市場能見度高。儘管美中貿易戰火未歇,冠星-KY董事長林錦茂卻直呼,「訂單接不完,客戶還嫌我們產能太小」。
冠星-KY主要生產混紡短纖布料,2018年營收為新台幣57億元,攤開客戶名單包括adidas、GAP、PUMA、中國李寧等,一旦順利IPO,立刻躋身台灣上市櫃前10大布廠行列,僅次於福懋、遠東新、宏遠、儒鴻與得力。
林錦茂首度接受媒體專訪,談起創業故事忍不住打開話匣子,他回憶,哥哥與人合夥開設布料貿易商,拓展業務到香港設立分公司,自己當完兵就被派到香港分公司擔任業務,從此與紡織業結下緣分。
20歲出頭的林錦茂充滿幹勁,當年香港成衣廠多數在同一棟商辦大樓辦公,他就拿著樣品布卡,從頂樓開始一家家去敲門,憑著努力不懈的精神順利拿到訂單,讓貿易公司營運步上正軌。他說,「我去之前,公司在香港每月營收才20萬美元,我去之後變成每月150萬美元,獲利3成多,很嚇人吧」。
之後母公司決定轉移到南非,當時信心十足的林錦茂便決定自己出來創業,或許是早期紡織供應商少、競爭不激烈,很容易拿到訂單,錢賺得快,便開始做其他業外投資。他回憶,當年連同房地產投資,就輕鬆賺到港幣2000萬元,「在90年代,港幣2000萬元是很大的數目」。
後來林錦茂併購美國一家貿易商,卻因為併購效益不如預期,連帶拖垮本業,一下子就把創業3年獲利全賠光,甚至還負債港幣400萬元,這是他第一次創業失敗的慘痛經驗。
儘管創業失敗收場,但是他不喪志,向家人借6萬美元第2次創業。1995年在香港成立冠星,靠著當年在貿易商公司累積的人脈,與品牌客戶接洽訂單,一步步重新站起來。
真正讓冠星站穩腳步是在1997年,那年adidas拿著一塊特殊布料給林錦茂,希望他可以開發相同外觀、手感的布料。當時許多布廠都不願接,原因出在特殊布料下水後會大幅縮小,品質外觀跟著變差,但是林錦茂選擇接下挑戰。
起初他大手筆購入台灣織布機,開始徹夜改造機器,透過不斷嘗試改變編織方式,終於讓布料縮水率從18%下降至3%,大幅降低縮水面積。第2年adidas下單250萬碼,林錦茂依然記得,光那張訂單金額就高達500萬美元、現賺150萬美元。當年對於冠星的意義,不僅是打入adidas供應鏈,公司年營收更首度突破新台幣1億元大關。
成為adidas供應商,宛如是取得國際一線品牌「背書」,冠星業績因此蒸蒸日上,2005年拿下李寧等中國內銷客戶。林錦茂說,「我們很幸運的是,當外銷市場不好時,內需可以補其缺口」,因此截至目前,冠星營收沒有一年不成長。
與許多布廠一樣,冠星也到東南亞設廠,2010年插旗柬埔寨,近年歐美客戶逐漸將訂單轉移到東南亞,促使林錦茂資源轉至柬埔寨與越南兩地。冠星在柬埔寨確定新增月產能120萬碼,大幅擴大1/3,預計2020年產能占比從4成拉升至5成,將與中國產能不相上下。
另外,因應客戶需求,冠星越南新廠也規劃在明年投產,占比約5%。不過林錦茂認為,現在的越南面臨工資漲、工人缺,進駐時機點確實稍晚,但是越南與歐盟FTA最快會在今年底上路,此時要先「卡好卡滿」。
雖然當前美中貿易戰造成中國紡織廠大量外移,不過林錦茂提到,冠星有中國運動品牌支撐,當地產能可以優先供應中國品牌;至於柬埔寨工廠負責歐美客戶為主,目前歐美客戶還嫌他們產能太少,要求快點擴廠。
值得注意的是,冠星在今年8月首次取得Nike訂單,最快明年上半年開始出貨,預料冠星這兩年營運大爆發;冠星去年營收57億元,年增3成,今年法人估計有望衝至新台幣70億元大關,明年上半年同樣維持兩位數成長速度。
問起林錦茂是否有設定目標,何時達到營收100億元,他笑著說,「先上市再說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