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競爭策略大師麥可波特傳出公司倒閉消息,出版其多本著作的天下文化副總編輯余宜芳表示,天下尚未收到這個消息,不做任何評論。
【2012/11/22 聯合報】
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 聲請公司破產
|
|
||
波特卅二歲便獲得哈佛商學院終身教授之職,是全球公認的競爭力策略權威。波特和一群與哈佛大學有關的企業家於一九八三年創立摩立特集團,專門為企業主管和各國政府提供策略性的諮詢服務,一度曾與貝恩公司及波士頓顧問集團等著名的諮詢公司分庭抗禮。 摩立特集團向德拉瓦州聯邦法院提出的破產保護聲請書中,列出該公司的資產與負債分別在一億到五億美元之間,有一千到五千個債權人。 依據摩立特與德勤達成的資產收購協定,德勤將接收摩立特在美國的業務,而德勤在國外的分支機構將接收摩立特的海外業務。 富比世雜誌報導,摩立特業務惡化已有一段時間。二○○八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時,集團的諮詢業務便大幅減少。二○○九年公司的合夥人還需對公司再注資四百五十萬美元,並停領二千萬美元的股利;公司還向私募基金Caltius資本管理公司借入五千一百萬美元。今年九月摩立特無法支付麻州康橋總部的房租,十一月又未能如期支付利息給Caltius,票據無法兌現,公司因而破產。 除了業務萎縮之外,摩立特更因為在二○○六到二○○八年間,接受利比亞前獨裁者格達費提供的三百萬美元,以協助格達費提升形象;去年格達費垮台後,該公司也因為這項業務而備受質疑,摩立特去年還為此事道歉。 對於公司情況何以會急轉直下,總裁納吉在聲明中僅低調地表示:「摩立特卅年來已在策略顧問業界樹立了獨特的品牌,在替個別客戶制定解決問題的策略上信譽卓著,並提供世界一流的智慧財產權與思想領導服務。我們擁有最高品質的人才庫。」 【2012/11/22 聯合報】 |
五力輸一力 波特被客戶打趴
|
|
||
波特一九七九年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文章中指出:「產業內的競爭情勢,繫於五種基本力量:新進者的威脅、替代性產品的威脅、供應商的議價能力、顧客的議價能力及產業內部的競爭對手,而由合力來決定產業最終的獲利潛力。」 富比世雜誌指出,他的理論植基於「寡占」理論;企業的策略目標是為了擊敗對手,而非對客戶提供加值。企業要想持續獲得超額利潤,必須避免競爭,並找出結構性的障礙,來保護既有的超額利潤。 富比世指出,然而企業的競爭並非戰爭,未必要對手失敗才能造就本身的成功;就如同藝術表演一樣,藝術家可以各自尋找自己的觀眾。 至於波特最重視的結構性障礙,近廿年來由於全球化及網路風,已經吹垮了大部分障礙,市場改由客戶當家做主。 富比世強調,今天企業已不再靠擊敗對手,並以結構性障礙來保護自己免於競爭,而必須不斷創新來為客戶提供加值,找到新方法來討客戶歡心。例如蘋果、亞馬遜、好市多等,都是典型。 面對這種新世界,摩立特主張靠產業結構來追求永續性競爭優勢的作法,已經不符實際。到二○○八年金融危機爆發,大企業不願意也無力再支付高額的顧問費。 富比世在結論中指出,摩立特並非是被「競爭五力」的對手殺死,而是因為客戶不再願意花錢買摩立特的那一套。摩立特只死於「一力」,就是客戶。
|
波特被封國師 「熱愛工作所以不倦」
|
|
||
麥可波特的名字在管理學界如雷貫耳,他的競爭五力、差異化、利基、價值鏈等名詞,企業界幾乎人人琅琅上口。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這位競爭力大師不只活躍在管理學界和企業界,還是許多城市、區域、國家領導人就教的對象,且在政治、環境及健保改革等領域積極貢獻。 現年六十五歲的波特,一九四七年生於密西根州安娜堡,普林斯頓大學航空及機械工程系畢業,廿六歲即取得哈佛經濟學博士,後來任教於哈佛商學院。 波特現在是哈佛大學極少數取得「傑出大學教授」榮銜的商學院教授,享有跨學科或甚至跨學院研究的自由。 波特目前與另一位教授瑞夫金聯合領導哈佛商學院的重要計畫「美國競爭力計畫」,目標是召集哈佛校內外學者集思廣益,讓美國更具競爭力。 《財星》雜誌報導,一般人到六十五歲可能已準備退休,但波特看起來像五十五歲,而且他比卅五歲年輕人還要精力充沛。波特熱愛自己的工作,毫不厭倦。 《財星》記錄了波特最近某一周的行程:他在從倫敦飛回波士頓的班機上寫作,與華爾街日報編輯會面,接受哈芬頓郵報錄影採訪,還現身有線電視頻道CNBC;此外,他在哈佛主持了幾場會議及研討會,為新澤西州紐華瓦市長布克、一家《財星》五百大公司執行長及盧安達政府等提供建議……。 波特現在除了「美國競爭力計畫」,還與哈佛公衛學院合作,改善中國大陸的健康,並與哈佛醫學院合作,協助改善非洲的醫療照護系統,同時在甘迺迪政府學院任教。 【2012/11/22 聯合報】 |
波特住過台灣 在哈佛 「辦公室一整排」
|
|
||
麥可波特在哈佛大學商學院執教超過卅年,是全球策略管理學界的重量級大師。一位哈佛的訪問學者昨天透露,因為波特的出色募款能力,他哈佛的辦公室不是一間,而是「一整排」;學生想修他的課,還要先寫計畫書。 鮮為人知的是,波特與台灣結緣甚早。父親是美國陸軍軍官,小波特跟著爸爸曾經在台北天母、北投一帶住過兩年。他曾在演講表示,一部分的他其實是「台灣人」,幼年時,路邊都是水牛,現在已建成高樓大廈,台灣進步的速度令他印象深刻。 一九九七年時,波特應當時行政院長連戰之邀來台,開出長達七十頁的經濟處方直言,台灣雖想成為亞太營運中心,卻難以擺脫依賴大陸市場。 與波特在學術會議上有數面之緣的台大國企系教授李吉仁說,波特縱橫理論、實務應用、政策建議,堪稱全方位學者;儘管創設的顧問公司破產倒閉,也無損於他的學術地位,畢竟「波特的名字比摩立特公司還要響亮」。 李吉仁表示,波特的成名作是一九八○年出版的《競爭策略》,雖然沒有原創理論,卻是以產業經濟學作為策略分析的第一人,深入刻畫「五力分析」:消費者的議價能力、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潛在進入者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及現存競爭者的威脅。 一九九○年後,波特分析的格局從企業拉高至政府,提出「鑽石模型」,在五力分析的基礎上,加入國際貿易理論;此後,波特的名聲愈來愈響亮,他不再只是企業顧問,新加坡等國家紛紛重金向他請益。 【2012/11/22 聯合報】 |
大師未必賺 諾獎經濟得主也慘賠
|
|
||
「大師」下海從商,未必能「掛保證」賺錢。競爭力大師波特創辦的摩立特集團聲請破產保護只是其中一例,由莫頓與修斯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所主持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因以高槓桿比率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失利,於一九九八年引發一場全球性的金融風暴。 LTCM負責操盤的是修斯和莫頓,還包括聯準會前理事,金融業套利專家及數學系教授等,陣容空前堅強。修斯和莫頓利用他們贏得桂冠的「選擇權定價模式」,操作衍生性金融產品,縱橫市場三年,的確為自己和富豪賺了不少錢。 他們結合數學與經濟學,再配合金融實務及統計資料,發展出複雜的套利模型,以保證不管市場是漲還是跌,基金都能賺錢。然而理論上萬無一失的模型,卻碰到突如其來的俄羅斯金融風暴,結果連大師也走避不及,投資組合暴跌。公司資本由四十八億美元慘賠到只剩六千萬美元。 【2012/11/22 聯合報】 |
察站/策略過時 慘遭淘汰
|
|
||
知名策略大師波特共同創辦的摩立特集團(Monitor)聲請破產,富比世雜誌網站專欄作家丹寧指出,部分原因是其策略未隨時代改變:策略的目標不再是為避免競爭而擊敗對手,而是為顧客或社會加值。 波特在〈競爭作用力如何形塑策略〉中,聚焦於如何保護企業免遭對手超越,而策略的目標就是幫企業找到免遭破壞性競爭力摧毀的避風港。他把策略定義為擊敗競爭對手,從而假設商場是零和遊戲,1個產業的最終獲利潛能是有限的,唯一的問題在於,每人分得的多寡。 但策略的目的並非擊敗對手,而是為顧客或社會加值。企業競爭不必然要像拚個你死我活的戰場,而是能選擇開創自己的領域,就像藝術表演般,能分為歌手或演員。 市場主導權從賣方轉向買方,也加劇策略目標謬誤的衝擊。波特研究的1950年代寡占企業中,業界普遍存在難以穿透的競爭阻礙。但往後50年的全球化和網路浪潮沖倒多數阻礙,讓顧客主導市場。除健康和國防等政府管制產業,讓企業免於競爭的避風港不再存在,也不再有永續競爭優勢。 【2012/11/22 經濟日報】 |
全文網址: 觀察站/策略過時 慘遭淘汰 | 大師公司破產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1/7515428.shtml#ixzz2CuLrOVKN
Power By udn.co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