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蛋糕荒暴露日經濟弊根 專家:不根治危機將不斷重演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1-24  08:00 

日本國會大選臨近,經濟議題備受關注,其中持續近一年的牛油短缺問題,更是日本經濟面對結構性困境的真實寫照。日本人口老化嚴重,勞動力缺乏,加上首相安倍晉三大力推動的「安倍經濟學」令日元貶值,使入口飼料等成本大增,奶農面對惡劣的經營環境紛紛結業轉行,令日本國內產奶量連年下降。為填補需求空缺,日本政府被迫大量進口牛油救亡,但專家指出如政府未能根治問題,危機將不斷重演。


農林水產省將牛油短缺問題,歸咎於今夏天氣異常酷熱,令乳牛過度疲累甚至生病而無法產奶所致,相信明年會有改善。惟事實上日本全國產奶量由2003年的840萬噸,減少逾1成至去年的751萬噸,產量下降已成趨勢。業界認為,人口老化導致奶農大幅減少是主要因素。據香港《明報》24日報導,超市放置牛油的貨架空空如也,已成日本近期常見現象,部分商店甚至要實施限購。有麵包店稱,因牛油短缺被迫減少糕點產量,如今聖誕將至,若牛油繼續缺貨,應節必備的聖誕蛋糕恐在今年缺席餐桌。不少網民已叫苦連天,擔心沒有聖誕蛋糕。為彌補國內需求缺口,日本政府今年罕有兩度緊急調整旨在保護國內乳製品生產商的低關稅入口限額,分別在今年5月及9月進口了7000噸及3000噸牛油應急。

日本總務省今年6月公布,國內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3265萬,佔整體人口近3成(25.7%),較去年同期增加108.7萬人,創下歷史新高;但同時15至64歲的勞動人口則較去年同期減少113.3萬至7817.7萬人,預計2060年更可能減少至3795萬。勞動力短缺問題在人口凋零的鄉郊地區尤其嚴重,北海道一家飼養了1200頭乳牛大型農戶透露,年輕人都不願意當奶農,寧可到城市打工,使照顧牲口的人手緊張,為了挽留僱員必須上調薪金,令人事成本今年增加了900萬日元(約59萬港元)。

與此同時,安倍為刺激經濟而推行量化寬鬆政策,以期望藉日元貶值帶動出口,促使日元匯價由去年4月的每美元兌95日元上下跌至本月近120的水平,卻令對依賴從美國等地進口殼物飼料的奶農經營成本上漲最少1成,但牛奶價格卻因受超市或批發商主導而未能相應提升。

經營前景不明,加上後繼無人,促使不少奶農選擇結束生意。過往10年日本全國奶農減少了1萬戶(約35%),僅餘1.9萬戶。在主要牛奶產地北海道,奶農結業或轉行的速度平均每年達200戶。

日本過往亦曾出現牛油荒,例如2006年因乳製品需求減少,政府曾大規模減少國內乳牛數量,甚至傾倒約1000噸牛奶,以調整供求比例穩定價格,結果到2008年反而出現供應不足,需靠進口牛油應付,但業界的結構性問題卻未被正視。東京大學奶農政策專家鈴木宣弘教授指出,牛油短缺已成日本的「慢性病」,至今政府對乳製品價格的保護措施仍未能使奶農收入受保障,農戶經營缺乏支持。如不從根本作出改革,僅靠入口應急,「牛油荒」將不斷出現,「長此以往不僅牛油短缺,連國產牛奶也保護不了」。

日本鬧牛油荒,當地不少超市都規定顧客只可買一盒牛油。當地傳媒引述東京練馬區超市Akidai社長秋葉弘道稱,廉價牛油價格升了1倍,高級牛油價格則升3成。但同時,國際牛油價格卻連月下跌。

根據FAO數據,奶類製品價格指數10月份錄得連續10個月下降。牛油價格今年3月每噸4500美元,但10月已跌至2500美元,然而日本消費者卻無從中受惠,因為日本乳業備受政府保護。雖然國產牛油不足以應付國內需求,需要進口,但進口關稅高昂,牛油關稅高達35%,另加每公斤1159日元。

《朝日新聞》指出,日本及新西蘭20年前牛奶產量均為860萬噸左右,但至2013年,新西蘭的牛奶生產已達2000萬噸,日本卻萎縮至745萬噸。箇中關鍵便是新西蘭政府撤銷補貼,迫使酪農提升生產力,相較之下日本乳業依賴政府保護,技術亦欠創新,難以吸引年輕人入行。

安倍上台後加入美國主導的跨大平洋伙伴關係(TPP)談判,視之為提升日本競爭力的關鍵。但談判膠著,當中一大障礙便是日本拒絕撤銷牛肉、豬肉、奶類製品等農產品關稅。日本乳業協會反對TPP,稱一旦日本加入,2.2兆日元的乳製品市場近32%將被入口產品佔據,其中牛油將有85%被取代,煉奶及奶粉更會被入口產品全面取代,奶農將面對難以估計的打擊。


《明報》分析指,安倍經濟學至今依靠的主要是大印銀紙及兩輪財政刺激,令股市最近升至7年高位。但這些政策沒有解決日本結構性問題之餘,還令社會貧富懸殊更趨嚴重。支持TPP論者則認為,調低關稅對日本整體福祉有利,安倍不應為了保障10萬農戶利益,犧牲4600萬戶家庭利益。日本家庭平均開支有14%花在食品上,比美國家庭的6%遠為多。他們相信,若日本能輸入廉價食品及改革農業,將促進其他方面的消費。但日本農業對政府影響力巨大,安倍在自民黨內部亦面對反TPP的聲音。

安倍經濟學第一支箭促成股市暢旺,惠及佔全國人口20%的股民,日元貶值則推動出口,令倚賴出口的大企業員工花紅大增。但與此同時,進口原材料價格高漲導至物價上升,工資增長卻追不上,實際工資更連續15個月下跌。根據日本本月初公布數據,9月份基本薪酬雖然按年上升0.5%,但增幅被物價增長抵消,實質工資按年下跌2.9%。

去年日本年收入200萬日元(13.1萬港元)以下的貧困階層為1120萬人,較去年增加29.9萬人。另一邊廂,根據瑞信統計,今年日本資產超過約1億日元(658.7萬港元)的富裕階層較去年增加9萬人,達到273萬人。貧困人口增多意味稅收和消費減少。

安倍經濟學第二支箭透過增加公共開支刺激經濟,如在2012年度便投入了13.1兆日元,2013年度投入了5.5兆日元。但由於建築界人手嚴重短缺及建材價格飛漲,尤其是地方的公共工程無法按計劃進行,成效成疑。此外,安倍經濟學集中大企業和大城市,希望產生所謂「滴漏效應」惠及地方及中小企,但效果不彰,振興地區經濟及中小企的政策亦被批評缺乏新意。

The Oriental Economist主編卡茲(Richard Katz)上周便在《外交事務》撰文批評安倍白白錯失了振興日本經濟的機會,更令情況惡化。他指出,沒有結構性改革,單靠日元貶值並不能真正提高競爭力。他批評安倍只是延續日本一直靠量寬及財政刺激麻醉自己以避免改革痛苦的做法。

图片说明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喔…喔… 的頭像
    喔…喔…

    熱血流成河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