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主要電子支付業者概況
主要電子支付業者概況

歷經近4年多的入股關係,LINE Pay與一卡通的「婚約」畫下休止符。LINE Pay本月初全數出清所持一卡通近3成股權,並退出董事會,雙方由策略投資轉向單純業務合作,現階段逾400萬LINE Pay Money用戶權益暫時不受影響,但合作關係能維持多久已出現變數,為競爭激烈的電子支付市場投下未爆彈。

受監管 LINE Pay萌退意

對於雙方關係出現變化,一卡通表示,持股調整是LINE Pay的公司策略考量,不過一卡通與LINE生態系、LINE Pay服務的合作,都會持續推動,沒有改變。LINE Pay則回應,「很抱歉,不予透露相關細節」。

LINE Pay卡位台灣電支市場,2017年增資一卡通公司3.4億元,取得近3成持股,成為單一最大股東,藉此補足LINE Pay沒有電支執照的劣勢,雙方更在隔年推出「LINE Pay一卡通帳戶」,挾LINE Pay的高滲透率,目前累積超過400萬用戶,儲值餘額逾10億元。

雙方看似合作密切,不過近期出現變化,雖LINE Pay是最大股東,在董事會上卻不敵以高雄市政府為首的「聯軍派」,反而區居少數,無法取得主導權;加上有別於第三方支付,電支受高度監管,都讓LINE Pay覺得在生態系拓展上綁手綁腳,萌生退意。

目前在手機裡的LINE Pay,其實是透過介面整合做到「一個程式、兩張執照經營」,如果是綁信用卡付款,是LINE Pay的業務,但若是儲值、轉帳等功能,屬電子支付範疇,由一卡通負責,不過因為綁在一起,只要有一方的系統癱瘓,就會連帶影響到另一方。

分手的導火線源自於此,因一卡通需與悠遊付、街口等電支業者競爭,功能不斷累加,難免衝擊系統穩定度,卻因綁在一起,且LINE又是全球串聯,曾發生一卡通因系統出問題,日本LINE Pay也無法交易的尷尬情況,讓日方如驚弓之鳥,於是有了切割想法。

一卡通 廣邀業者增資

對於LINE Pay退股,一卡通保密到家,除了找聯邦銀「救急」接手股權,業界透露,也已經向金融科技、支付業者以及大型通路廣發英雄帖,力邀參與明年增資,透過廣泛結盟,降低LINE Pay出走衝擊,維持既有優勢。  

--

從看不到悠遊卡車尾燈的票證業者,一卡通在LINE Pay入股後,彎道超車成為電支霸主,堪稱經營學的典範。但隨著入股關係告終,一卡通得隨時做好「被切割」的準備,否則這3年打下的江山不只會付諸東流,甚至會讓悠遊付找到王子復仇的機會,不得不慎。

一卡通成立不滿10年,是由高捷的票務單位轉型而來,規模跟悠遊卡不能比,但也因為沒有包袱,策略極為靈活,既然無法單打獨鬥拚贏悠遊卡,就在轉型電支的關鍵時刻,直接讓當時野心勃勃的LINE Pay入股,這如同吞了大補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

因為LINE的高滲透率,再加上LINE Pay當時已經靠著綁信用卡打開市場,一卡通占盡切入電支的天時地利,不用像街口、悠遊付那麼辛苦,有獨立的App、不須做自己的系統,等於是藉由LINE掃平進入障礙,輕鬆登頂。

對一卡通(LINE Pay Money)的絕大多數用戶來說,也是因為LINE而願意使用,畢竟能少裝個App、就少個負擔,不難理解。但若有朝一日,一卡通從LINE被分割出來,現有用戶不能再使用LINE的系統,難保不會出走。

巧合的是,LINE Pay從上個月開始,已有逐步切割的味道,過去一個步驟可同時登入LINE Pay與LINE Pay Money,如今改為分別驗證登入,美其名是服務聚焦,系統更為穩定,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就是在為「和平分手」預作準備,並非杞人憂天。

講得直接點,少了持股關係,雙方合作能維持多久是未知數,一卡通還能頂著「LINE」招牌多久也沒人知道。對一卡通來說,無時無刻要有被LINE掃地出門,自己做App、建構交易系統的準備,而且必須與時間賽跑。

彎道超車之後,一卡通眼前得穩住車速、不要翻車,一旦與LINE不合作了,用戶會掉、交易量會下滑,這都難以避免。如何把減速震盪期縮短,考驗高市府的經營智慧,可別等到把這盤好棋玩到輸了,才後悔莫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喔…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